载促吞噬肽的碳化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成像及光热联合免疫治疗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节 CMT NPs的制备及表征、体内外安全性、靶向性研究目的制得具有碳材料光学特性及稳定磁性的CM纳米粒,成功包载tuftsin得到多功能纳米粒CMT,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高温碳化、酸化及水化、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CMT纳米粒,通过电镜观察形态、分析粒径电位、红外光谱、测量磁饱和度、检测tuftsin包封率及载药率,光热转换能力评价CMT纳米粒的表征特点。通过检测细胞与纳米粒共孵育后的存活情况、体内注射纳米粒后的血液生化及切片评价纳米粒的体内外安全性。通过观测纳米粒在磁场作用下Y79细胞的摄取率,以及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评价纳米粒的体内外磁靶向能力。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到CMT纳米粒具有较为均一的形态及良好的分散性,粒径为303.1±48.53 nm,zeta电位为-12.1±2.88 mV,磁饱和结果显示CMT的磁饱和强度为92.84emu/g。傅里叶红外光谱图显示药物tuftsin成功包载于CMT纳米粒中。Tufsin的包封率为29±4.09%,载药率为2.64±0.37%。经过激光辐照后,CMT纳米粒混悬液温度可达57.5℃。ARPE-19细胞和Y79细胞分别与纳米粒共孵育后,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裸鼠注射CMT纳米粒后,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未见明显异常。体内外靶向研究发现CMT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磁靶向性,体内注射CMT纳米粒后,在4h时肿瘤内部纳米粒蓄积达到最大值。结论成功制备出大小均一、稳定性良好的多功能载药碳化纳米粒。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是光热治疗的理想材料。此外还具有良好的体内外安全性、靶向性,是一种安全、拥有磁靶向性质、具有光热转换能力的多功能纳米粒。第二节 CMT NPs的体内外双模态成像研究目的探究CMT纳米粒的体内外光声、核磁共振双模态成像能力,为应用于RB诊疗提供基础。方法通过光声成像仪对6组样本[CMT NPs(100、200、400、800ug/ml)、CMNPs(800ug/ml)、生理盐水组]进行体外光声成像。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仪对7组样本[CMTNPs(5、10、20、40、80ug/ml)、CMNPs(80ug/ml)、生理盐水组]进行体外核磁共振成像。此外,将15只RB皮下荷瘤裸小鼠随机分为3组:CMTNPs(800ug/ml),CM NPs(800ug/ml)和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各组纳米粒或生理盐水后,在不同时间点,使用光声成像仪和磁共振扫描仪对肿瘤部位进行扫描,并记录分析图像及数据结果。结果(1)光声成像:体外研究中,光声信号随CMT NPs的浓度增加而增加,CM NPs组与CMT NPs组信号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理盐水组无光声信号。体内研究中,裸小鼠静尾静脉注射CMT NPs和CM NPs 1h后光声信号逐渐增强,4h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24h时仍有光声信号,生理盐水组无光声信号;(2)磁共振成像:体外研究中,T2加权核磁信号随CMT NPs的浓度增加而降低,CM NPs组与CMT NPs组信号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理盐水组高信号。体内研究中,裸小鼠静尾静脉注射CMT NPs和CM NPs 1h后T2加权核磁信号逐渐降低,4h达到最低,生理盐水组持续高信号。结论CMT纳米粒展现出优良的光声、磁共振成像特性,对RB的诊断提供了应用价值。第三节 激光联合CMT纳米粒光热/免疫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目的探究激光联合CMT纳米粒杀伤肿瘤及激活免疫的能力,评价该纳米粒系统光热联合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为RB的治疗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测6组[对照组、tuftsin、CMT NPs、激光、激光+CM NPs、激光+CMTNPs]处理后的Y79细胞凋亡情况;各组体内治疗RB皮下种植瘤后,观察肿瘤细胞形态,检测凋亡指数、增殖指数,评价激光联合CMT纳米粒体内外杀伤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有效性。通过检测各组处理后的Ana-1巨噬细胞表达CD16/32、CD206情况,体内治疗后检测肿瘤组织CD86的表达量和TNF-α的含量,评价激光联合组CMT纳米粒体内外激活巨噬细胞免疫的能力。结果体外研究中,发现激光联合CM纳米粒和激光联合CMT纳米粒处理后Y79细胞凋亡率更高。体内研究中,各组治疗RB皮下种植瘤后,激光联合CMT组肿瘤体积逐渐减小,切片下观察到肿瘤细胞肿胀伴大量核破碎,坏死明显。与其他组比较,肿瘤细胞增值指数最低,凋亡指数最高。此外,Ana-1巨噬细胞经过各组处理后,各组CD206阳性细胞均低,激光联合CMT纳米粒组处理后CD16/32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其他组。体内治疗后,激光联合CMT纳米粒组处理后,肿瘤组织CD86表达及TNF-α含量高于其他组。结论CMT NPs增强激光治疗疗效,可实现双模态引导下激光治疗RB,抑制肿瘤的生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NPRL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利用公共数据库对前列腺癌中NPRL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使用UCSC Xena浏览器检索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前列腺腺癌(Prostate adenocarcinoma,PRAD)和正常组织数据库(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
学位
目的:对于未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基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DNA水平越高,其发展为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s,CLDs)的风险越大。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都是目前一
学位
目的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是全身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通过评估加速康复操(以下简称“ERAS操”)的规范训练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形成基于PPCs风险预测的ERAS操为主导的围术期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实现对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个体化调控,改善患者临床转归。方法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
学位
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催化特性的纳米材料,自2007年阎锡蕴院士课题组首次发现四氧化三铁具有本征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以来,一系列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碳基纳米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等被陆续证明可作为纳米酶。同时,研究者发现纳米酶不仅可模拟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活性,还可表现出类水解酶、类脱羧酶等活性。这些不同种类纳米酶的开发丰富了人工酶模
学位
第一部分载多柔比星与吲哚菁绿的多功能靶向脂质体FA-DOX-ICG-PFP@Lip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目的制备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和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的多功能相变型脂质体造影剂(FA-DOX-ICG-PFP@Lip),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生物安全性、靶向能力、光热转换能力、相变能力、药物释放特性进行检测。方法1.采用薄膜水化-双步乳法制备FA
学位
实验目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GIOP主要表现为骨生成减少,患者易发生骨折,且骨折后极易出现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成骨分化,但其对抗成骨抑制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主要研究ATRA对糖皮质激素抑制MSCs成骨分化和GIOP是否有逆转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转染的
学位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临床疾病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没有大量饮酒或其他已知慢性肝病原因的个体中,组织学检测发现肝细胞有5%或更高的大泡性脂肪变性。NAFLD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在NAFLD发病过程中,肝脏脂肪酸代谢稳态失衡是最关键的环节。肝脏中脂肪酸有三个主要来源:食物摄取,脂肪组织分解,从
学位
鲜切藕加工过程中的褐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植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抗氧化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鲜切莲藕复合护色液的最佳配方为:0.2%PA+0.3%CA+0.4%AA+0.2%EDTA。
期刊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通常被视为是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但不是全部的肥胖患者都发生NAFLD;然而,更多的报告指出,NAFLD中有相当比例患者体重指数正常,他们通常被称为“瘦型NAFLD”。瘦型NAFLD被定义为“代谢不健康的正常体重”NAFLD,其特征是皮下脂肪减少和肝脏中的异位脂肪沉积。瘦型NAFLD虽然体重正常,但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孕期暴露模型,明确DEHP对仔代睾丸的发育损伤作用。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全面评估DEHP孕期暴露对仔代生殖细胞发育的毒性损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ROS介导的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在生殖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损伤作用。本研究为防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