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氮比反硝化菌生物脱氮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宝鸡市某景观水体底泥中富集筛选并分离纯化出1株可在低碳氮比(C/N)条件下进行高效生物脱氮的反硝化细菌,对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了其在低碳氮比条件下的生物脱氮特性,同时结合细菌在低碳氮比条件下的聚集成膜特点,研究了其成膜产物的生物脱氮应用效果。16SrDNA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将其命名为YSF15。在C/N=2.5的条件下,菌株YSF15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脱氮能力,可在18 h内去除94.01%的硝酸盐且未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在葡萄糖、乙酸钠和丁二酸钠等三种常见碳源中,适合菌株YSF15生物脱氮的最佳碳源为乙酸钠;设置不同的pH梯度探讨环境酸碱性对菌株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物脱氮周期内,菌株在碱性条件下的硝酸盐去除率均高于酸性条件下的去除率;选择1%,5%和10%(V/V)三个接菌量梯度来探讨最佳反硝化的接菌量,与之对应的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40.12%,61.73%和93.83%;设置了不同温度以考察环境温度对菌株YSF15生物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30℃更接近YSF15的最适反应温度。进行了响应曲面(RSM)实验以求进一步优化菌株生物脱氮条件,设计了三个变量水平,分别是:初始盐酸盐浓度(15、25、35 mg/L);温度(20.00,30.00,40.00℃)和pH(5.00,7.00,9.00),以硝酸盐去除率作为响应量,最终分析表明在低碳氮比环境下,菌株YSF15的最佳反硝化条件为:初始硝酸盐浓度21.92mg/L,温度29.98℃,pH=8.34。进行了低碳氮比条件下的氮平衡实验以研究菌株YSF15的脱氮途径,结果表明,细胞内氮在反应前后含量分别为1.07±0.05 mg/L和1.12±0.02 mg/L,无明显变化;同时未观察到NH4+-N积累,表明细胞同化不是YSF15的主要脱氮途径。因此,选择亚硝酸还原酶(Ni R)、一氧化氮还原酶(No R)及一氧化二氮还原酶(No S)等三种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进行PCR扩增实验。PCR扩增结果表明,在菌株YSF15内存在nir S,nor B和nos Z三种基因,可初步证明菌株YSF15的生物脱氮遵循NO3--N→NO2--N→NO→N2O→N2途径。随后,探讨了细菌胞外聚合物(EPS)在细菌低碳氮比生物脱氮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菌株YSF15释放的细菌胞外聚合物(EPS)的主要组分为多糖和蛋白质。在细菌的生物脱氮过程中,EPS的含量释放情况与硝酸盐的浓度成反比,并且滞后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对亚硝酸的还原起到了促进作用。随后,设置了不同的营养梯度条件(硝酸盐浓度与碳氮比)以探究EPS在不同营养状况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营养物质不断丰富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多糖含量从10.44 mg/L下降至4.72mg/L,蛋白质含量从3.12 mg/L下降至1.79 mg/L;而随着C/N的逐渐降低(从5:1到1:1),EPS中的多糖含量从3.58 mg/L上升至17.09 mg/L,蛋白质含量从2.31mg/L上升至9.26 mg/L。之后,为证明菌株所释放的EPS确实能够作为替代电子供体进而帮助反硝化,以EPS提取物作为碳源(不投加外界有机碳源)进行脱氮实验,结果表明硝酸盐浓度从23.56 mg/L将至13.12 mg/L,证实了EPS的替代碳源作用。同时,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上述实验过程中EPS的含量变化进行了观测。在菌株YSF15的培育过程中,观察到在培养装置中出现了某种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且可在溶液中来回运动的薄膜状物质。初步判断该物质可能是由于菌株YSF15大量释放EPS而产生的细菌聚合体。首先,对该膜状物质的硝酸盐去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含量从初始的17.46 mg/L逐渐下降至6.78 mg/L,去除率达61.17%,证实了该聚集膜的反硝化效果。随后,将该聚集膜收集至一处培养瓶内,设置三种影响因素,C/N梯度为2:1和2.5:1和3:1;HRT梯度为2h,4h和6h;硝酸盐浓度梯度为15、20、25 mg/L,运行了27个周期,以观察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整个周期内,反应器运行工况良好。在C/N=2、硝酸盐浓度为20 mg/L条件下,4小时可以实现90%以上的硝酸盐去除。当HRT=6 h时,各种工况条件下均能实现对硝酸盐的有效去除;但当HRT减少至2h时,去除率下降至70%左右。且在整个工作周期内,亚硝酸盐未出现明显的累积。随后选取第13周期作为稳定期条件进行运行,其设置条件为:碳氮比=2.5:1、初始硝酸盐浓度20mg/L和HRT=6 h。稳定期运行期间,平均硝酸盐去除率为95.22%,平均亚硝酸盐转化率为1.56%,最大硝酸盐去除率为95.97%(3.42 mg·L-1·h-1)。整个稳定期内出水的平均亚硝酸盐含量为0.32 mg/L,未出现亚硝酸盐积累,实现了低碳氮比条件下的稳定运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随着反应器的持续运行,菌株YSF15所代表的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含量不断上升,为反应器在低C/N条件下去除硝酸盐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期刊
通过对图像中感兴趣的对象进行分类与定位,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唐卡图像丰富的语义信息,促进文化传承。针对唐卡图像样本较少,背景复杂,检测目标存在遮挡,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尺度上下文信息和双注意力引导的唐卡小样本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新的多尺度特征金字塔,学习唐卡图像的多层级特征和上下文信息,提高模型对多尺度目标的判别能力。其次,在特征金字塔末端加入双注意力引导模块,提升模型对
期刊
偶氮染料广泛地应用于印染、皮革和纺织等产业中,偶氮染料具有成本低廉、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着色等优点。但是染料废水在排放过程中对环境存在严重的危害,可能会导致生物产生癌变和畸变等不良后果。化学分析表明,偶氮染料的耐光性极好、能够抑制菌类的生长、结构很稳定。传统的高级氧化法的机理是在氧化处理废水时依靠产生的氧化物种(羟基自由基)来降解有机物,羟基自由基的氧化性很强,能够无选择性的降解污染物。随着
学位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文旅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胶东经济圈内五市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域,通过经济圈文旅产业的现状、共生界面解读,提出适合胶东经济圈文旅深度融合的模式、共生路径,为促进圈内经济平衡快速发展,促
期刊
混凝土空心砌块是一种具有节能、节土及施工方便等多种优点的新型墙体材料。上世纪80年代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该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强度低、结构整体性较差,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采用的块材质量差,施工水平低,构造措施不足,抗震性能得不到保证。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及2013年的雅安地震中,因此类结构的倒塌及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故对于此类建筑的加固引起学界内外的广泛重视,同时拥有重要的
学位
镍渣是镍冶炼过程产生的废渣,渣中含铁量高,并含有不同数量的镍、铜、钴、金、银等有价金属,是重要的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其中的铁钴镍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并有望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镍渣中的铁以铁橄榄石形式存在,常规还原效果不佳,将镍渣在还原前进行预处理是促进后续还原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了机械活化对镍渣结构变化以及碳热还原的效果,对活化后镍渣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结晶相、表面形貌、官能团及机械储能进行了
学位
项目化学习是实现知识掌握与核心素养培养双重教育目标的有力抓手,具有较为重要的教学论意义。在知识观层面,超越知识二元对立理念,强调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的统一;在教学观层面,保持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动态性,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教师观层面,深化教师教学理念与行为的转变,促使单一的封闭式讲授转向多样化的教导;在学习观层面,从促进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角度,凸显学习的主动性、体验性、创造性;在评价观层面,着重
期刊
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控制是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原则上应保证构件的最大挠度限值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这种挠度限值往往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且这种模糊性会影响构件挠度控制的可靠度水平。随着模糊数学的发展,结构的模糊可靠度理论逐渐成型。目前国内外主要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描述挠度限值的模糊性,进而建立模糊可靠度的分析模型来分析模糊性对于可靠度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计算分析
学位
铅锌系统资源互补及多金属综合回收,是目前铅锌联合企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底吹氧化熔炼+侧吹还原熔炼为典型的火法熔池熔炼工艺,理论上具备了处理铅精矿混配含铅复杂返料的能力。然而,某企业在利用该系统处理高浸铅银渣、冶炼烟灰等含铅物料时,存在氧化熔炼热量不足、还原过程稳定性差、渣性能控制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相关理论和工艺研究,为资源化利用复杂含铅物料火法熔炼工艺及造渣制度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针对上述研究需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