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溶致变色和质子开关特性的席夫碱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夫碱类化合物凭借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在有机光电和信息功能材料领域享有一席之地,在光致变色,光存储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受其结构与性能的限制,席夫碱类化合物在荧光分子探针,荧光分子开关或荧光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探索研究极少见。本论文利用吡唑啉酮和水杨醛席夫碱独特的互变异构特性,以萘酰亚胺基团为荧光发色团,构筑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新型席夫碱类化合物:N-十二烷基-4-(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甲亚胺基肼基)-1,8-萘酰亚胺(S1),N-[2-(2-羟乙氧基)乙基]-4-(2-羟基苯甲醛腙肼基)-1,8-萘酰亚胺(S2),N-[2-(2-羟乙氧基)乙基]-4-[2-羟基-4-(N,N-二乙基氨基)-苯甲醛腙肼基]-1,8-萘酰亚胺(S3);同时探索合成了荧光双体化合物1,4-二丁烷氧基对苯甲醛-双-(N-十二烷基-4-肼基-1,8-萘酰亚胺)-腙(S4);然后对其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首先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S1,S2,S3等三种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由于吡唑啉酮和水杨醛席夫碱的互变异构特性的存在,三种席夫碱均表现出溶致变色效应。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席夫碱的吸收光谱红移,甚至表现出一定的颜色变化,如席夫碱在非极性溶剂甲苯中为黄色,在极性溶剂DMF中为红色或紫色。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变化,荧光发射峰与强度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考察了溶剂极性与席夫碱的最大发射峰波数之间的关系,二者并未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三种不同结构的席夫碱类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溶剂效应。这可能是由于三种不同结构的席夫碱类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存在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以及溶剂诱导的互变异构等多种结构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重点考察了不同pH值乙醇水溶液中,三种不同结构的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光谱性质。紫外光谱表明,三种席夫碱类化合物在不同pH溶液中具有酸碱变色性质,酸性溶液中为黄色,碱性溶液中为紫色或紫红色,这种特性有望作为酸碱指示剂等在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获得应用。荧光光谱表明,这类席夫碱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强的萘酰亚胺基元的特征发射,在碱性溶液中荧光明显减弱甚至完全猝灭。这是由于在不同pH值溶液中,席夫碱的结构单元可能发生了质子化和去质子化,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的断裂与形成或互变异构等响应,进而调控了席夫碱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使其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构成质子控制的荧光分子开关。另外,这类化合物还有望在质子或金属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等技术领域获得应用。最后采用荧光光谱,DSC,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化合物S4的光谱性质和聚集体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是一种红色的荧光材料,但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聚集体结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黄宾虹“五笔七墨”之说的阐释来分析其笔墨艺术之境界。黄宾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经验,在晚年总结出“五笔七墨”之说——“五笔”为“平、
目的对已上市的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再评价。方法以原研药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为参比制剂,采用转篮法考察格华止和国内8个厂家(A~H)的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体外溶
羊肚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以培养3d的菌丝体为材料, 0.6mol/L蔗糖溶液为稳渗剂,1.5%浓度的溶壁酶30℃条件下酶解3个小时,可得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为3.35×106个/100mg。
目的建立依诺肝素钠特异性末端结构1,6-脱水衍生物结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肝素酶混合液将依诺肝素钠水解成二糖或四糖单位,水解得到的寡糖峰经硼氢化钠还原后用-高效阴离子
《诗经》时代是我国宗法制建立并逐渐完善阶段,中国女性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诗经》中的“女性作品”就表现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
汽车排放污染物已是城市的公害之一。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文章对排放标准做了介绍,对检测站(线)合理选购仪器、如何保养仪器和加强检测人员操作规范进行了分析
本文以美元为基准 ,考察了几种重要国际货币的风险收益情况 ,利用马克维兹模型工具对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分析了外汇储备的风险最小方差边界曲线 (风险有效
<正>相信看过LPL的朋友们应该对这样的镜头非常熟悉:WE战队的上单王草莓一人面对敌方两人压制,但依然凭借自己出色的操作获得良好发育。全明星赛上,中国队的PDD兰博以一敌二,
环境行政处罚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机构,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环境保护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或者虽构成犯罪但仍
变形镁合金板材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采用传统工艺所制备的镁合金板材内存在强烈的基面织构,严重地制约了板材塑性的改善和二次成形性能的提高。因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