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国志》与明代春秋学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与明代春秋学为研究对象,致力于考察冯梦龙的春秋学素养如何影响了他的小说观,从而提升了列国故事的品格,实现了由儒家经典向通俗历史演义的典范转换。从小说叙事所表现出来的经学家的自觉来反观冯梦龙春秋学的特点,并将其置于明代春秋学发展的脉络中,考察他对于晚明春秋学发展趋势的呼应与接受,也是题中之意。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共五章。引言在系统梳理学术前史的基础上,确立了本论文的写作理念:从经学通俗化的角度来看,《新列国志》是明代春秋学跨界和转型的典型个案,冯梦龙春秋学思想对小说创作的深层影响,需要打通经学、史学与文学的壁垒进行综合把握。第一章辨析冯梦龙的科举生涯对其春秋学情结的影响。科举时代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虽有龃龉,但长期的经学涵养确乎有助于塑造儒者情怀:《春秋》所代表的经史合体的精神,对于冯梦龙借小说以立言的编撰策略有重要启示,也影响了他从事通俗文学创作的基本维度和理想形式。第二章具体考察《新列国志》注重征实的叙事态度与《左传》“以史传经”之间的内在关联。冯梦龙在历史叙事时注重考证征实,大量引证史传,为人物正名,进行地理考证,训释仪象典制,还不惜澄清故事,借助史传和典籍还原史事面貌从而实现传经的意义。第三章探析冯梦龙在《新列国志》中对春秋经传的义理阐释方法所作的饶有意味的转化。他从天命与人事、公理与私心、等级与名分、执经与行权四个层面展开对于历史的反思,这与其春秋学义理的阐发重心一致。他将《春秋》经传的解经体例运用于历史演义,通过正始立义、藉言作断、比事见义、因境著义、训诂释义等方式,兼顾历史解释与历史评论,将春秋义理融会贯通于人物与故事之中。第四章分析《新列国志》叙事解经的三种主要笔法。冯梦龙深谙八股文法,在叙事议论中借鉴了有关的章法、句法、字法;他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的春秋笔法,作细致、深隐、婉曲、直切的铺叙;还适度使用了讲史手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民间趣味与文人趣味的融合。第五章探析冯梦龙春秋学在晚明清初经学脉络中所处的位置。在经学史学化的风气影响下,冯梦龙注重因事释义,其特点与晚明春秋学汉宋兼取的倾向一致;他呼应了文学解经的潮流,但将题目分析、文辞玩味与经传阐释结合,又与流行的纯论文法修辞的方式有所区别。他实现了春秋经传向小说叙事的转化,突破了当时主流学术的轨范。结语指出:冯梦龙在历史演义中创造性地转化和运用春秋学思维和解经方法,实现了事料(考据)、义理与文学的高度融合,既是对明代经学困境的突破,也是对历史演义困境的突破。
其他文献
在现代电化学技术中,诸多器件如氢氧燃料电池等使用的是固态电解质,典型的代表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使用的全氟磺酸质子膜。当这类电化学器件工作时,所有的电化学反应都发生在“电极/聚电解质”界面而非传统的“电极/溶液”界面。鉴于聚合物电解质与溶液二者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巨大差异,许多基于“电极/溶液”界面性质建立的模型与认识可能不再适用于“电极/聚电解质”这类新型电化学界面。由于“电极/聚电解质”界面结构
在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花粉萌发后,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携带两个精细胞在雌蕊组织的导引下到达胚囊、释放精细胞,以完成双受精。为此,雌性组织进化出一系列吸引花粉管进入珠孔端的机制。在这些机制中,助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助细胞形成丝状器结构,分泌一系列物种特异性的化学吸引物,如单子叶植物玉米(Zea mays)中的EA1和双子叶植物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e)和拟南芥(Arabidops
学位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逼迫下,广告本体形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对广告本体的再认识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伴随着广告本体形态的变革,广告学科所研究的相关问题都需要重新界定,广告学科知识体系正遭受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新的研究思潮和研究技术涌入,裹挟着广告学科进入反思浪潮,历经洗礼并迈向重建之路。本研究是关于广告学科知识本体的元理论研究,致力于探索“技术变革背景下广告学科知识如何重建自身
学位
不良妊娠所致的胚胎或胎儿生长发育受限被称为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它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病,表现形式经常为低出生体重。IUGR的诱因除先天遗传因素外,主要诱因为孕期不良宫内环境(包括母体和外源环境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孕期不良环境、出生体重与成年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其巨大的能量开发地球资源而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现代物质文明的辉煌成就,然而与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同步发生的是,地球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各种环境灾害与恶性污染事件的爆发,人类生存和健康受到的严重威胁激发了“地球毁灭论”、“生存危机论”等悲观主义思潮,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环境问题而寻求环境治理之道。环境权威主义应运而生,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自利性使人们认识到,环境的有效治理唯有求助于政
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国持续升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越来越多,以汉语为媒介语进行交际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言语交际同文化、社会息息相关。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汉语交际者,尽管在特定语境中以汉语作为交际的媒介语,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文化、思维方式、表达习惯、母语背景以及知识储备等,都有可能影响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引发交际冲突。然而,对相关的问题研究不够,认识不深。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
气溶胶对整个地气系统能量收支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大气环境以及人体健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受限于气溶胶成分的复杂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的认识不完全性等诸多因素,气溶胶成为地-气交互过程中最不确定与最亟待解决的气候变化因子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活动频繁,使该地区成为全球主要的人为气溶胶排放地之一,引发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因此,积极开展长江流域气溶胶光学
近年来,人们对位置信息和基于位置信息的物联网的需要大大增加,基于Wi-Fi(Wireless Fidelity)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的室内定位导航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从无线信号衰减基本原理出发对RSSI信号在室内空间传播的特征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首先,根据一维空间RSSI尺子特性,采用基于RSSI空间分辨率的观测值滤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