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的策略研究 ——以《哲学与文化》为例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的教学方法,改善了以往学生对该课程的刻板印象,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自主参与。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是将情境教学法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使课堂和教学完美契合,搭建真实的问题场景的场域,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意识,从而扭转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强调通过情境创设,支持并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建设。2020年高考评价体系也提出情境考查载体的概念,政治学科以两类三层情境为考查要求。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以及适合高考考核标准的新要求,笔者针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课堂的实践进行综合探析,进一步提升情境教学课堂实践的有效性。当前,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践还存在一些缺陷,本文首先利用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现状,总结概括前辈学者的观点,对以往研究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提出自己对情境教学法在《哲学与文化》课堂建构的看法,对相关概念做出简明的界定;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习经验等途径,将《哲学与文化》教材作为具体切入点,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观察为支撑,整理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数据,呈现问卷信度、效度分析图表,增加问卷调查的可信度,简述调查内容梗概;接着,展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录,观察并记录教师教学和学生课堂反应,综合反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课堂教学的现状,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两个层面的教学课堂实录找出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所存在的三个层面的原因;最后,提供情境教学法在《哲学与文化》课堂中运用策略探析,在给予相应的优化路径的同时,备注情境课堂实际操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再结合所选择的某一具体框题的课堂教学实操,分析情境教学法在课堂实践的效果,总结概括教学优势与不足,突出呈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整体运用的相应参考价值,以期具体教学实践的调整和修改。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反思性教学已逐渐成为许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热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师借助行为研究的成果,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成效等进行整合反思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对于教师上好、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运用
近年来,在高考队伍中,艺术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对于大部分艺术生来说数学都是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学不懂数学是大多数艺术生所面临的现状,所以也就导致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本研究就艺术生的现有的数学学习观做调查研究,希望能找到影响艺术生数学成绩的因素,从而对症下药能更好地促进艺术生数学成绩的进步。本研究以绵阳市的某两所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在参考刘儒德、索梅尔等人的文章的基础上根据国
审辩式思维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是深化高中思政课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论述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将审辩式思维渗透至具体的学科教学”的思路,尝试将审辩式思维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探究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可行路径。首先,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审辩式思维的内涵、构成、特点、理论基础等内容,并尝试对审辩式思维进行界定:审辩式
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是全面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驱动。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作为促进学生个人成长获得感、教师能力专业度以及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日益受到广大学科领域的重视。在高中现阶段教学活动应用中,“同课异构”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组织调研,根据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素质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明确了“数学核心素养”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而抽象素养是六大素养之首,是基础性素养。到目前为止,《新课标》已经实施了近四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到位?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高二学生的抽象素养水平如何?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应如何改革?本文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与访谈,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地区普通四星级高中二年级学生抽象素养水
随着新课改纵深推进,我国课堂教学愈来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其中,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重视对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的培养。这四种素养相辅相成、相互区别,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最终都要通过公共参与展现出来,因此,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十分重要。公共参与素养,就是要求高中生能够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并且增强公德意识、公共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着课程改革并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增加,在这一大环境下,提升教师亲和力成为课程改革的有效助力。真正的亲和力是用深度和广度的理论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有相当大地比重,写作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学好写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把写作教学开展好并不容易,体现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两方面。针对这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问题,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教学。通过制定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知后,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增添许多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逐步熟悉社会生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他们思维敏捷、想法活跃,对生活充满好奇。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其在植物体内含量的高低会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当时当地的掌握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并同时进行合理的氮肥运筹,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或维持)产量,这是精确农业的要求。进行精确的施肥管理措施,也是我国为推动发展低消耗、环保、高效优质的可持续农业提出的要求。本研究试验在多个试验点进行,具体设计为小麦品种、氮肥处理的互作试验。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3种便携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