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的生态足迹预测——以和田地区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被绝大多数的国家政府所认同和接受。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近些年来许多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生态足迹分析通过计算生物物理量来衡量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间的协调程度,由于该方法思路新颖、计算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   本文以和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际上当前最流行使用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计算出了生态足迹值;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出了以后的生态足迹情况,对和田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一方面为土地规划、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使人们对目前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人口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以寻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促进和田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这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如下:   (1)从和田地区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来看,2001-201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差值逐年增大,2001-2003年处于生态盈余状态。2004-2010年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长,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0.1198hm2增加到2010年的1.0433hm2,年均增长率13.19%。生态压力的增长趋势与人均生态赤字基本保持一致,从2001年的0.9504增加到2010年的2.233,年均增长12.82%。这表明和田地区2004年开始生产需求已超出了自然供给的能力,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可持续。   (2)从分析和田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值与各类土地面积值的基础上建立起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小波神经网络,构建人均生态足迹预测模型。并通过和灰色预测模型、PLS回归模型、传统BP网络模型拟合效果的比较,得出该模型预测精度更高的结论。   基于遗传小波神经网络,对和田地区2012-2018年人均生态足迹进行预测,得出结果为:生态足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生态承载力则呈缓慢下降趋势,由此导致生态赤字逐年上升。预测结果表明,在不采取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情况下,人口数量与人均生态足迹的双重增长,区内的物质和能源消费继续危及未来的区域生态安全,严重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最后根据和田地区的实地情况,提出了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依靠科技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生产量;④改变生活消费结构和模式;⑤建立节约型消费社会。
其他文献
期刊
土地作为人类物质资料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土地同劳动、资本一起被称为生产的三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人类对土地需求量也越大越大,然而土地总量的有
期刊
目前,针对渤海南部潜山地层结构、构造演化的研究较少.应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潜山断裂类型、地层构造类型、成因演化和动力学背景.研究表明,近南北向郯庐走滑断裂和近东西向反转断裂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潜山地层分布,进而造成了研究区潜山地层的结构、构造差异.近南北向郯庐走滑断裂为调节东西两侧挤压强度差异的同印支造山期断层.郯庐走滑断裂西支以西挤压变形强度相对较弱,普遍发育古生界薄底或秃底构造
本文以义乌市城西街道作为调研对象,对村务公开进行较为深入的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多数村民意识到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已自觉参与这项活动。但仍从其中发
21世纪正是世界走向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时间,各国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我国也在经历新的发展与变革,在此背景下,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西方一些国家
当我们在听音乐时,其实是在听自己。樊:2000年陆续有许多重要的国际钢琴比赛,您会参与哪些评审工作呢?莫:此地美国钢琴家协会工作完毕后,我将赴拉脱维亚评审一个较小的比赛,并在那儿举办
期刊
作为油气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单一研究手段很难理清致密油充注成藏机理和运聚成藏过程.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层为例,通过充注物理模拟实验与成岩-成储-成藏过程分析相结合,分析研究致密油运聚成藏过程.芦草沟组烃源岩自晚三叠世(对应的地层中Ro=0.5%)开始进入生油窗,在中侏罗世(对应的地层中Ro=0.7%)进入大量生烃阶段,至今仍处于生油阶段.烃类包裹体研究表明,吉木萨尔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