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畜的繁殖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由于绵羊产羔数性状遗传力低(仅为0.03-0.1),通过常规选择方法难以提高,因此寻找控制排卵数乃至产羔数的主效基因研究,已成为各国绵羊育种学家关注的焦点。不同绵羊品种排卵率的遗传变异为探讨卵泡发育调节机理,研究基因控制排卵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使得排卵数主效基因的鉴别成为可能。本研究以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生长分化因子9(GDF9)作为小尾寒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候选基因,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以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与绵羊繁殖性能的关系。试验选用小尾寒羊、滩羊、同羊、欧拉羊共计196头为研究材料,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分析不同绵羊品种TGF-β1和GDF9这两个基因的遗传变异,结果如下:1、对绵羊TGF-β1基因2~5、6~7外显子间扩增片段进行分析,在6~7外显子区的805bp序列中发现一个多态位点。对6~7外显子区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第7外显子上游的第294位碱基处缺失了AGAC(序列:gi76871756中的14 201位)。不同绵羊群体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显示,多胎品种小尾寒羊以AB基因型为主,单胎品种滩羊、同羊、欧拉羊以BB基因型为主,属于中度多态。对突变位点进行调控元件及蛋白结合位点的预测,结果显示AB型相比AA,BB型产生了三个转录因子活化蛋白AP-1(activator protein 1)。小尾寒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关系为AB>BB>AA,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对绵羊GDF9基因在其第2外显子上设计4对引物分别扩增进行PCR-SSCP分析,仅在引物P2上发现有多态位点。引物P2在小尾寒羊、滩羊、同羊、欧拉羊4个绵羊品种中都检测到2处碱基突变(558位T→C和692位T→C),表明在4个绵羊品种中均发生了新的558位T→C和692位T→C位突变,该突变导致231位氨基酸异亮氨酸变为苏氨酸。该突变在4个绵羊品种中均为低度多态。CC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CD基因型多0.63只,差异显著(P<0.05)。3、在TGF-β1和GDF9基因中检测到的多态位点结合小尾寒羊的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TGF-β1基因型与产仔数显著相关(R=0.26621),GDF9基因型与产仔数显著相关(R=0.28839),TGF-β1和GDF9基因在多态位点上不存在显著相关(R=0.1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