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汽油双燃料复合喷射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thre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节能减排途径和寻找替代燃料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汽化潜热大、辛烷值高、含氧量大、层流火焰速度快、稀燃极限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内燃机燃料。为在当前点燃式发动机上灵活高效使用,利用甲醇进气道喷射和汽油缸内喷射(MPI+GDI)相结合的复合喷射系统,实现不同甲醇替代比和不同燃烧方式的灵活调节。本文基于一台缸内直喷光学发动机,加装进气道喷醇系统后,进行了喷雾和缸压试验验证,研究了均质当量比条件和分层稀燃条件下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的形成、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
  (1)MPI+GDI均质当量比模式下,随着MPI比例增加缸内湍动能有所减弱。在点火时刻,M20燃料混合气均匀度最高,M80最低。混合气浓区集中于活塞凹坑附近,稀区出现在喷油器对侧的挤气面附近。甲醇替代比的增加使缸内平均温度不断降低,但当替代比超过60%时,出现局部过冷现象,抑制了甲醇燃料的蒸发。在燃烧过程中,增加甲醇替代比导致缸内压力和瞬时放热率峰值不断上升,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不断提前。另外,燃烧持续期和滞燃期都有所缩短,CA50提前。针对常规排放物,随着甲醇替代比的增加,缸内NOx排放量不断上升,喷油器对侧生成量最低;缸内CO的排放量有所降低但峰值CO量却呈先增后减趋势;THC排放量有所增加,其中95%以上的THC成分为未燃甲醇。
  (2)MPI+GDI分层稀燃模式下,活塞凹坑对分层效果影响较大,凹坑深度为7mm导流面为45°时,浓混合气质量分数最小。GDI喷射时刻为630℃A时,汽油当量比混合气质量分数最高且能够集中于火花塞附近。GDI喷射压力为20MPa时,当量比混合气在火花塞附近面积最大且浓混合气质量分数最小。增加甲醇替代比使火花塞附近当量混合气质量分数减少,覆盖面积也减少,外围稀薄混合气加浓。转速对分层稀薄混合气的形成影响不大,合理地设计活塞凹坑能够形成优良的分层混合气。在燃烧过程中,甲醇-汽油分层稀燃、汽油分层稀燃、甲醇均质稀燃和汽油均质稀燃的缸内峰值压力和峰值放热率依次降低,滞燃期依次延长,CA50依次延后。但是甲醇均质稀燃的燃烧持续期短于汽油分层稀燃。随着甲醇替代比的增加,甲醇-汽油分层稀燃的缸压峰值和放热率峰值先上升后下降;滞燃期不断延长;燃烧持续期先缩短后延长;CA50先提前后延迟。拐点均出现在M90燃料处。针对常规排放物,甲醇-汽油分层稀燃的NOx排放最高,但是仍比均质当量比燃烧低80.8%,其次分别是汽油分层稀燃、甲醇均质稀燃和汽油均质稀燃。甲醇-汽油分层稀燃的CO和THC排放都为最低。随着甲醇替代比的提高,NOx排放量和CO峰值量也不断下降,但是THC排放量有所升高。
其他文献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能够清洁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发展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现代社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加速当前能源结构的转型。吸热器承担着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关键作用,对其进行研究与优化可以有效提升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总效率。本文从光学和热学两个方面对锥形腔式太阳能高温吸热器进行了模拟研究与分析,探究了几何参数和盘管布置方式等因素对吸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  本文根据现有碟式聚光镜的几何结构,设计
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发电技术,可以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重要的途径之一。集热器是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核心设备,采用纳米流体作为集热器的传热介质,是提高集热器效率的有效措施。论文对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导热油纳米流体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论文首先建立了太阳能槽式真空集热器的光学模型。根据蒙特卡洛射线追踪法的原理,使用光
纳米颗粒的火焰喷雾热解(FSP)合成法具有合成效率高、易放大、控制变量多、污染小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功能材料合成方法。但这个过程是一个多尺度、非线性、强湍流、复杂颗粒动力学演变过程,用理论和实验方法很难理解并优化该过程。将计算流体力学(CFD)与颗粒群平衡模型(PBM)结合是研究火焰喷雾热解过程、预测纳米颗粒产品性质的有效方法。尽管有多种CFD方法和多种PBM方法,但湍流燃烧的大涡模拟(LES
学位
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由于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传感器。然而,单独的金属氧化物的气敏性能很难满足实际的要求。因此,目前最为常见的改进手段是通过掺杂来提高灵敏度、缩短响应时间等。此外,不同的合成方法对最终材料的气敏性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与传统的湿法合成相比较,火焰喷雾热解制备法具有其天然的优势,能够一步快速制备功能形貌可控的纳米材料。本研究首次利用火焰喷雾热解方法合成了不
基于氧化钙的碳酸化-煅烧循环反应的CO2捕集技术,简称钙循环技术,是当前研究较多、前景较好的CO2捕集技术之一。然而,该技术存在两个难题:其一,在长期的循环使用中,钙基吸附剂易发生烧结而导致吸附能力下降;其二,烟气中存在的少量SO2会严重影响到钙基吸附剂的循环CO2捕集性能。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通过碱金属改性的方式提高不同类型钙基吸附剂的循环性能,并研究了硫酸化对碱金属改性吸附剂CO2捕集容量的
学位
为应对世界能源危机和温室气体排放,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可再生、二氧化碳中性的能源,是传统化石燃料理想的替代品。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组分组成,而三组分将会影响生物质的热解及燃烧行为。增氧燃烧是一种低氮、减排二氧化碳的燃烧方式,同时可以增强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稳定性。生物质增氧燃烧技术综合了二者的优势,是一项具有前景的技术。本文在滴管炉实验台架上,采用高速摄像机和图像处
学位
由于在燃烧过程释放的CO2形成“碳平衡”和很低的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生物质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型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的燃烧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因而已有大量关于生物质的着火与燃烧行为的研究。但是,在高加热速率下,生物质三组分对于生物质的着火行为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报导。  本文采用高速摄像仪结合辐射图像处理测温技术,首次在滴管炉(壁温为1273K)中对粒径为
学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是有效降低碳烟排放的技术手段,其中沉积的碳烟需定期氧化清除以再生DPF,故DPF再生的关键在于碳烟氧化。碳烟含氧官能团对其氧化活性有重要影响,现研究多基于XPS等光谱测量方法仅定性分析了部分官能团与碳烟氧化的关联,难以准确评估不同官能团对碳烟氧化的作用。本文通过Boehm滴定法对含氧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更加深入地探究了不
学位
正癸烷是重要的柴油表征燃料,而正丁醇是一种十分有应用前景的生物燃料,研究正癸烷掺混正丁醇的碳烟生成特性,能够为实现柴油掺混生物燃料清洁燃烧提供重要的研究参考。目前内燃机替代燃料燃烧的研究领域中,碳烟生成特性的相关研究问题主要在于碳烟生成过程的测量手段不够丰富,碳烟前驱物PAHs成长至初级碳烟颗粒过程不明。因而,本文在同轴层流扩散火焰中,对正癸烷掺混正丁醇混合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烟及其前驱物PAHs生
学位
正戊醇和柴油的理化性质相近,可与柴油以任意比例互混,因其具有更高的汽化潜热和含氧量能够改善柴油机排放,且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和葡萄糖合成等生物途径生产以实现可持续利用,被誉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柴油替代燃料之一。因此对正戊醇-柴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归纳其燃烧特性及规律,对于推动正戊醇-柴油投入实际应用,进而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静态环境单液滴试验装置基础之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