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依恋启动对亲密关系中牺牲意愿和牺牲动机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y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研究者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待依恋,通过呈现依恋相关的刺激,激活个体的依恋相关表征,即安全依恋启动。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依恋启动在个体情绪体验及调节、人际关系、群际态度方面存在积极影响。本研究包含3个实验,旨在探索安全依恋启动是否能提高个体在亲密关系中不同程度牺牲事件上的牺牲意愿,以及这种效应能否通过重复启动表现出持续性,并表现在牺牲动机上。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形式的启动材料是否会对安全依恋启动效应有不同的影响。实验一采用2(启动类型:安全/中性)×2(材料类型:文字/图片)×2(牺牲程度:日常牺牲/重大牺牲)的混合设计,将70名大学生被试分成4组,根据启动类型和材料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安全文字启动、中性文字启动、安全图片启动、中性图片启动,并探究不同方式的阈下启动对被试在亲密关系中的牺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文字作为刺激材料进行安全启动,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在亲密关系中重大牺牲的牺牲意愿,而图片材料则没有表现出这一效应。被试的特质性依恋风格在安全启动和牺牲意愿间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实验二采用2(启动类型:安全/中性)×2(材料类型:书写/绘画)×2(牺牲程度:日常牺牲/重大牺牲)的混合设计,将73名大学生被试分成4组,分别进行安全书写启动、中性书写启动、安全绘画启动、中性绘画启动,并探究不同方式的阈上启动对被试在亲密关系中的牺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书写依恋经历和感受的方式进行安全启动,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在亲密关系中重大牺牲的牺牲意愿,而将绘画依恋经历和感受作为安全依恋启动方式时则没有表现出这一效应。被试的特质性依恋风格在安全启动和牺牲意愿间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实验一、二是在实验室情境下的暂时性启动,结果表明阈上和阈下两种启动方式都能提高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牺牲意愿,但只有文字形式的启动材料表现出了这一效应。实验三采用线上书写的重复启动方式,进一步探究安全依恋启动对牺牲意愿和牺牲动机的持续性效应。实验三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重复启动,发现安全依恋启动组的被试比中性启动组的被试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牺牲意愿,并且和月初的基线水平相比,安全启动组的被试在月末时的牺牲意愿也明显提高,但这样的效应在牺牲趋近动机和牺牲回避动机上都没有体现。在安全依恋启动和牺牲意愿的变化量上,被试的特质性依恋风格没有起到调节作用。综上,本研究证实了安全依恋启动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牺牲意愿,以及这一效应同时出现在阈上启动和阈下启动两种不同的启动方式上,且这一效应具有长期持续性,但这一持续影响在牺牲动机上没有表现。研究进一步发现了不论是阈下呈现依恋相关词语还是书写依恋经历和感受,文字形式的刺激材料在安全依恋启动中效果比图像材料更明显。另外,研究证实了安全依恋启动对牺牲意愿的影响独立于个体的特质性依恋风格。本研究的结果丰富了安全依恋启动的相关理论,并为未来安全依恋启动范式的选择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提供了更详细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入画”,即艺术家画建筑相对频繁这个现象入手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建筑的关系,绘画中建筑的构图和叙事作用,以及对观看和理解那些绘画的影响。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入画”(绘画中建筑较多)的现象描述,比较古典绘画经典题材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图像演变。然后讨论当时社会人文环境对绘画与建筑关系密切的影响。第二、三、四章主
鉴真是一项对实物证据真实性作出判断的制度,鉴真是实物证据具备证据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电子数据是指寓存于虚拟空间、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电子数据属于实物证据的范畴,电子数据在庭审中作为证据使用,需要满足鉴真的要求。鉴真要求当庭出示的电子数据具备同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如实反映了电子数据的真实状况。电子数据的虚拟空间性和过程性特点,使其鉴真相较于物证、书证等传统实物证据更
德朗是20世纪伟大的画家,但他却被艺术史遗忘,没有像马蒂斯、毕加索等人一样名声大噪。他在20世纪初就投身于现代主义运动中,成为了野兽派的创始者之一,随后参与立体派等其它派别,是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先锋力量。但德朗却毅然决然地抽身于现代派运动,重新回归“物”、回归视觉对绘画进行追寻。德朗绘画作品中的“物”之精神是其作品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解读具体画面、比较不同作品的方式进行梳理,以此来直观感受德朗作品背
当前我国的化学色彩知识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初高中化学教育中过分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使人们形成了化学是一门记忆的学科这一错误认识,使学生感到化学很枯燥,缺乏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探究精神。由于人类获得的信息中有83%来源于视觉,且人类的视觉对于色彩的感知最为强烈,所以想通过色彩的方式进行化学可视化呈现,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质可视化分析,加强带入感,用感性的色彩来认识理性的科学
技术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技术研发方向,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因此,科学的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获取方法尤为重要。锡铋系无铅焊料凭借各种优势,在无铅焊接工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铅化浪潮已经推动数年,无铅焊接势不可挡,但是锡铋系无铅焊料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锡铋系无铅焊料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技术研发工作开
2008年5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证监公司字[2001]105号文的基础上正式颁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首次于部门规章层面明确重大资产重组的定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步入新的高速增长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内关于并购重组支付方式和并购绩效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普遍是基于传统金融学的视角。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有限关注的视角,以创业板重大资产购买事件为样本,创新性地将“投资者关注”纳入对上
埃贡·席勒是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奥地利画家,是继克里姆特之后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成员。在其28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本文通过对席勒绘画作品面貌转变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分析以及对其作品的归类总结,对其在水彩绘画中逐渐呈现出的线色交融现象做了一定的研究。克里姆特是席勒的老师,并且对席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席勒与克里姆特在后期绘画表现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下,席勒仍一直不变的就是以线入画
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使银行信贷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实践的前沿领域。将环境绩效引入银行信贷是有效实施绿色信贷政策,通过信贷结构调整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从而引导经济向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趋严的环保法规与企业不断提高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为银行推行绿色信贷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环境信息。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的环境绩效是否影响其债务融资能力,探讨银行在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的品德建设和心理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有的来源于社会,有的来源于学习,还有的来自于原生家庭。学生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挑战,自身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进入21世纪以来,相关教育部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本研究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学校并没有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仅仅是在思想政治课上进行,其他科目的教师很少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润物
2007年,中国公司债市场诞生并自此逐步发展壮大,由于国内经济形势运行良好和隐性担保的存在,债券市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无实质性违约的记录。而2014年首只民企公司债的违约,打破刚性兑付的局面,随着经济下行,违约事件频频爆发,国有企业债券也成了违约重灾区。立足于此背景下,研究隐性担保预期是否仍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具有显著影响以及对于债券发行人产权性质不同的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具有重要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