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掺杂CuO稀磁半导体的结构、磁性以及输运性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ietl等人预言通过调节载流子浓度和掺杂浓度实现p型稀磁半导体的室温铁磁性。P型CuO是具有1.4eV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氧化物,受到国际广泛的关注,并获得最高约90K的居里温度,但关于铁磁性的物理机制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低掺杂Cu1-xMnxO中的铁磁产生的机制,证明铁磁性起源于束缚磁激子理论模型,主要内容包括:  论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1-xMnxO(x=0.0,0.06,0.1,0.2)多晶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SQUID、四探针法对样品结构、磁性、输运性质进行分析。Mn原子可以替代CuO晶格中Cu原子形成Cu1-xMnxO化合物。随着Mn掺杂浓度增加,样品铁磁性增强,单个Mn原子的磁矩1.94μB/atom增加到2.66μB/atom再变大到2.77μB/atom,铁磁居里温度也随之升高,达到82.3K。掺杂样品仍表现为绝缘,而带隙随掺杂浓度增加而减小。实验证实低掺杂浓度的Cu1-xMnxO体系中,铁磁性起源于束缚磁极子。  利用N2气氛条件退火改变Cu0.94Mn0.06O和Cu0.8Mn0.2O样品载流子研究载流子浓度的影响。N2退火样品中产生O空位,由此产生的电子对多数载流子空穴的补偿效应使得样品中载流子浓度减小。实验表明N2退火有效的降低了Cu1-xMnxO中的载流子浓度,样品的磁性和居里温度都随着载流子浓度减小而减小,进一步支持了Cu1-xMnxO中的磁性来源于束缚磁极子的形成,并且预期了可以通过增加Cu1-xMnxO样品中的载流子浓度来增加样品的磁性和居里温度。
其他文献
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与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制作,太平洋影音公司出品的诗人在线节目精选专辑CD《好听·诗语》正式出版,专辑包含44首诗歌精品朗诵及鉴赏等,包
学位
稀铋Ⅲ-Ⅴ族半导体化合物指的是在传统的Ⅲ-Ⅴ族化合物中掺入少量的铋原子而形成的新型半导体合金。铋原子是Ⅴ族元素中原子半径与原子质量最大的元素,作为等电子杂质掺入Ⅲ-
学位
学位
学位
编者按:日前,温家宝总理新聘任了8位国务院参事。其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她是首位跻身国务院参事行列的小学校长。无论是作为教师、校长,还是作为国务院参事,李烈都用她的那种爱诠释了人生中的每一种角色。    她既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又是一名专家型校长。  她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北京市首届
学位
学位
自2004年单层石墨烯通过人工剥离的方法首次在实验室中被制备出来,其高迁移率、高强度、高热导率以及常温量子霍尔效应等性质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由此引发了对新型二维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