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的前行车辆信息识别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的环境感知为研究对象,对前行车辆信息识别进行研究。针对单一传感器进行前行车辆信息识别存在的诸如硬件稳定性差、数据实时性低、成本高、软件处理速率低、结果精确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的前行车辆信息识别方法,该方法具有识别精度高、识别效率高等优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前方有效车辆目标筛选。首先分析了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和特点,选择了大陆ARS-404作为本文的试验雷达。其次通过雷达的解析协议解析雷达的CAN报文,得到前方道路的行车信息。采用支持向量机训练车辆预测模型,对车辆目标进行初选,根据横向距离信息和纵向距离信息筛选出有效目标,并设置阈值对有效目标进行判断。最后对提出的有效车辆目标筛选算法进行验证,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对有效车辆目标进行筛选。(2)基于机器视觉的前行车辆检测。首先分析了算法Yolov3和Yolov3-tiny的基本原理,在Yolov3-tiny的网络结构原型基础上,增加一个尺度,提出了三尺度Yolov3-tiny,实现了对前行车辆的精准定位和分类。其次从不同场景采集数据,利用Label Img小工具制作了训练和测试数据集,采用K-Means++算法重新计算车辆检测的区域候选框。利用数据集对三尺度Yolov3-tiny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并与标准Faster-RCNN、Yolov3、标准Yolov3-tiny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三尺度Yolov3-tiny平均精确率高于标准Yolo3-tiny,并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最后对训练得到的三尺度Yolov3-tiny模型进行了静态验证和动态验证。(3)基于毫米波雷达和机器视觉融合的前行车辆信息识别。利用相机的线性成像模型,采用张氏标定法计算出相机的内参和畸变参数,实现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在空间上的融合。利用多线程对道路数据进行采集,实现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在时间上的融合。在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的目标确认为同一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卡尔曼滤波对下一帧毫米波雷达丢失的前行车辆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进行了预测。最后对本文的融合算法进行了道路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良好天气和夜晚有路灯状况下,采用本文的融合算法对前行车辆信息的识别率分别为94.7%、90.8%,高于采用单一毫米波雷达的83.2%、84.3%。
其他文献
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微环境是由各种成分,如肿瘤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等共同组成的适宜肿瘤生长的
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其降尘质量的好坏会对城市水、大气、生态环境及居民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城市降尘已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沈阳市作为我国北方典型的工业城市,其燃煤消耗量较大,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商业发达,人口密集,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且目前对于沈阳市降尘中重金属的研究开展较少,因此对沈阳城市降尘中的重金属污染开展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沈阳城市降尘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为
目的:血液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在近几年已经实现了重大的突破。然而,部分患者免疫治疗后出现耐药和复发,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对相同免疫疗法反应不同,存在严重异质性,
第一章 粪菌移植中供体筛选标准与流程的建立与优化研究背景与目的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一种新型“器官移植”,将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消化道视
石墨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它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热学及力学等性能且材料来源丰富,在能源、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煤气中的硫化氢会对产品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需对其进行净化才能进行下一步利用。在高温煤气脱硫过程中,脱硫剂存在烧结、粉化等现象,导致其硫化性能稳定性差、重复利用率低
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能直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且能导致以肾功能衰竭为起始点的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影响致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肾脏移植和腹腔
含氮杂环,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与人类健康、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其他科学密切相关。因此,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高效构建是现代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
非晶合金的室温低塑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其无序态的结构难以通过现有的微观分析手段得到表征,结构信息与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在缓慢增加的压缩载荷的作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数据的商业化使用,数据带来的经济价值不断被挖掘,数据竞争不断显现。但对于网络平台数据抓取行为的规制路径存在争议,如何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对网络平台数据抓取行为进行认定成为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难题。鉴于我国目前对于数据保护问题的研究中,学者通常将眼光放在个人数据的保护路径上尤其关注维护个人隐私,而对于活跃在网络世界中的大量非个人数据的保护鲜有研究,但网络平台数据抓取行为所涉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