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开裂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早期开裂不仅影响结构外观,还会使环境中的腐蚀介质通过裂缝侵入混凝土,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引起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受到约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对混凝土结构收缩开裂后的耐久性能研究不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不能考虑可能的约束条件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不同约束条件(无约束、两侧约束和四侧约束)、不同水胶比(0.25、0.30、0.35和0.40)和不同矿物掺合料掺量(0%、20%、30%、40%和50%)的混凝土平板约束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了约束条件、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掺量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性能、混凝土开裂后的氯离子渗透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按无约束、两侧约束和四侧约束三种约束条件,制作了不同配合比的高性能混凝土平板试件(600mm×600mm×63mm)并进行了约束收缩试验,测量了单位面积混凝土的裂缝面积、最大裂缝宽度、开裂时间和应变的发展。研究表明,无约束收缩混凝土试件没有发生明显的开裂,而有约束的混凝土试件开裂现象比较普遍,四侧约束混凝土试件具有较高的约束度,单位面积混凝土的裂缝面积和最大裂缝宽度最大;随着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单位面积混凝土的裂缝面积和最大裂缝宽度均减小,且出现裂缝需要的时间较长;水胶比越大,单位面积混凝土的裂缝面积越大,最大裂缝宽度也越大;不同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用量和约束条件下收缩开裂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宽度服从对数正态概率分布。对高性能混凝土约束收缩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基于早期裂缝控制的混凝土水胶比和掺合料用量的计算公式,利用公式对约束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以不同的保证率满足早期裂缝控制要求。(2)考虑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对两侧约束和四侧约束混凝土平板的收缩应变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两侧约束和四侧约束混凝土平板收缩开裂的预测公式。研究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公式计算的两侧约束和四侧约束混凝土板的收缩应变与第2章试验测得的应变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两侧约束板的模拟结果比四侧约束板的模拟结果更好;基于约束混凝土收缩开裂的理论分析,给出了混凝土构件收缩开裂预测的公式,考虑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约束条件复杂,给出了约束系数的建议值。(3)将约束收缩试验的约束混凝土板放置28d,从板上钻取混凝土芯样(直径为100mm、厚度为(50±2)mm),进行电通量试验,研究了约束收缩开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考虑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和约束条件建立了约束收缩混凝土的电通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在混凝土材料配比相同的条件下,约束收缩开裂混凝土的电通量比无裂缝混凝土的大;有约束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仍以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孔隙和为裂缝占优势,收缩裂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本文建立的约束收缩开裂混凝土的电通量计算模型反映了约束条件、混凝土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掺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对于工程中典型的约束情况,考虑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约束条件复杂,给出了约束条件影响系数的建议值。(4)建立了氯离子侵蚀环境中考虑混凝土约束收缩开裂的氯离子侵蚀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氯离子侵蚀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进行了概率分析。研究表明,结构所受约束度对氯离子侵蚀引发钢筋锈蚀的时间、混凝土出现钢筋锈胀裂缝的时间和结构或构件丧失功能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约束程度越大,这些时间越短。
其他文献
随着太空任务的不断深入和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轻量化、模块化的大型空间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础。受限于运载火箭的单次运载能力,在轨组装是大型空间结构最有前景的构建方式之一。随着空间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轨组装技术在未来大型甚至超大型空间结构的构建中将发挥更大的潜力。在轨组装的顺利完成是大型空间结构长期在轨运行的基本前提。整个在轨组装任务工程量巨大、耗时较长,多种空间摄动以及不可避免的组装撞击等扰
与传统的超声波相比,超声导波由于具有传播距离长、检测精度高、响应快、成本较低等优点,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异型截面结构由于形状复杂、截面不规则,导致其导波模态多且频散严重,传播特性更为复杂,难以用解析法直接求出结构中导波传播的频散方程;此外,超声导波的传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载荷和温度变化。因此,异型截面结构的超声导波在复杂的应力和热应力环境下的波结构分析和传播特
冷凝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变现象,同时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手段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生产中,如集水、火力发电、烟气余热回收和海水淡化等。其中,滴状冷凝相较于膜状冷凝而言,具有更小的热阻和更高的传热速率,因此成为冷凝传热强化的理想方式。而固-液-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决定了冷凝过程中的液滴动态行为,并进一步影响冷凝传热速率。本文结合实验观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从气液界面效应出发,研究了湿空气冷凝过程中毫
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提供外在约束已成为改善现有钢筋混凝土(RC)柱或空心圆截面(CHS)钢柱构件性能的有效方法。虽然之前的学者在利用FRP约束RC柱和加固CHS钢柱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多数约束构件仍会在FRP断裂时发生失效破坏,致使许多人因意外倒塌而面临生命危险。由于增加构件截面设计尺寸或FRP材料厚度将会增加结构的重量和成本,故采用经济、实用、高效的方案设计具有自感知能力的FRP约束柱
板结构是工程应用中最常见的构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土木、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板可能会因腐蚀、疲劳或外部载荷冲击而产生裂纹。裂纹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结构的局部刚度,而且可使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从而降低结构可靠性甚至可能引发破坏事故。因此,研究含裂纹板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对结构设计及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矩形板结构中的边角裂纹和平面裂纹进行建模,揭示了裂纹对板动力学特性影响的
碳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C-SiC)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和抗氧化/烧蚀等优异性能,在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推进系统和高性能制动系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液硅熔渗法(Liquid Silicon Infiltration:LSI)制备C/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工艺,该工艺具有相对简单、制备周期短、成本低和近净成形等优势。采用该工艺制备C/C-SiC复合材料,主要通过
随着节能环保日益受到重视,天然气在我国北方供热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天然气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利用是实现我国天然气高效供热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烟气-水直接接触式换热,是实现烟气余热高效回收的重要技术路线,目前的研究和应用主要为烟气-水的一段换热,换热过程中将产生较大的不匹配(?)耗散。本文建立了烟气-水接触式换热的模型,然后合理划分换热过程,将水量分为多段并在不同位置与烟气进行喷淋换热,并通过实
工程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将发生材料老化与结构损伤。结构金属骨架的锈蚀将导致其性能劣化、承载力下降和耐久性能降低,从而极大程度地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腐蚀损伤具有影响因素复杂,时间跨度长,不确定度大等特点,故腐蚀状态的有效评估对结构全寿命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导波衰减小,能在波导中传播较长距离,一次测量可实现对探测对象较大范围的覆盖扫描,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了腐蚀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导波技术
胶质瘤是神经外胚层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和(或)具有胶质细胞分化特性的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作为一种原发颅内的、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约占脑部恶性肿瘤的50%左右,具有增殖速度快、侵袭性高、弥漫性扩散等生物学特性。因无法通过手术完全清除,药物无法透过血脑屏障、患者产生耐药性等原因,使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患者五年存活率不足1%。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肿瘤的坏死程度、微血管的增生程度、细胞的异性型程
大跨径桥梁支座病害频发,如支座位移超限、滑动支座滑板剥离、磨损以及抗拉支座拉力摆断裂,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损坏后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利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获取的海量监测数据对大跨径桥梁支座的性能异常进行有效预警,对确保桥梁的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大跨径桥梁支座为研究对象,针对数据驱动的支座性能异常预警中四个研究不足:支座静位移预测模型误差大、缺少监测滑动支座滑动摩擦力变化的方法、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