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对一个文学概念的问题式考察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在晚近几十年的学术活动中,是一个非常瞩目的文学关键词。这不仅归因于“经典”建构所引发的一系列学术议题,更源于“经典”概念内在的话语张力和理论包容性。受后现代思潮与文化研究的影响,传统的经典文学遭受了重大质疑,由此引发的文化、政治、社会和审美争论,上升为文学研究领域最有辐射力的学术焦点。这场由西方世界发端的“文化战争”,在国内得到了热烈的回应。虽然挑战经典传统的方法、视野和路径,并没有跳脱出西方的理论范式,但对传统经典的文化批判与日常消解激情,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淹没了对“经典”概念的深入考辩和理论澄清,致使许多讨论陷入作品的雌雄之辩,各执一端,莫衷一是。还原“经典”这一关键概念的理论本相,通过梳理西方经典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建立一个参照比较的框架,围绕关键词的核心理论问题,展开一种历史性的、语境化的、问题式的考察,对于我们进入经典论争的事实现场、厘清诸多文学研究的基本议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论文首先以问题意识切入,考察“经典”概念的语义演变和文化意蕴。通过对“词与物”的历史考古,希图由符号的思想史还原,在classic与canon的差异性中,找到其内涵演变与发展的同一性。我们认为,不管是classic还是canon,就其语词涵义的历史生成和文化律动而言,都与社会机制及文化语境的内在需要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而言,两者都是一种历史需要的内在转化。19世纪以后,classic与canon在文学领域已经可以相互替代使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用汉语的“经典”一词,来归拢翻译classic和canon、并在概念的层面上,围绕这个关键词讨论一些核心问题的原因。当然,“经典性”不是抽象的客观本质,它是文本在时间的结构中,不断沉淀和延传的历史价值。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是一个文本“经典化”的重要维度。为此,我们在第二部分引入“时间检验”的评判机制,以图在一般的意义上,探讨经典形成的基本时间限度。时间的距离结构,是检验一个文本之厚度、宽度与高度的历史机制。我们认为,时间检验不是一个测算文本活得长短的数学问题,而是在一个基本的时间限阈中,考验文本价值能否得到普遍认同,或能否跨越“世代”,在不同主体间引发共鸣的过程。我们主张,一个文本要确定其经典地位,至少需要三代人、将近百年的时间考验。这意味着,文本最初生发的含蕴和品格,在历史的结构中,逐渐超越其生成的时刻,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属性。然则,普遍性也是能够转化为“当下”经验的力量;借助这种力量,经典文本才可实现跨越时空的“汇通”。文学经典总是在这样的普遍性与当下性、恒与变的转化和融合之中,实现自己的历史存在。这种恒变的历史转换,显示了经典因时而变的历史生命力,同时也保证了文学经典秩序的稳定。文学经典的恒变不仅是单个文本价值在历史中外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学经典秩序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典的恒变还突出地表现在艾略特所言的传统与个人才能、布鲁姆所谓的“影响的焦虑”等议题中。我们相信,这种由经典奠定的文学传统之恒变,也是我们理解文学经典内在属性的重要维度之一。就文学经典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而言,我们觉得,经典建构既是对文学传统秩序的历史调整与改变,也是文化传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把文学经典置于文化传统的总体结构中来加以考察,还原文学诗性与人类生存本质之间的文化关系。作为特殊的符号系统,文学经典不但组构了一套独特的文学传统“变体链”,而且以文字符号特有的言说方式,完成了对文化传统的母体性建构——文字符号相对其他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文化优先性,使文学经典(建构)成为了文化传统(建构)的重镇。文学经典书目的选择,文学意象(形象)的原型化,以及特定文学表达话语的提炼,勾勒出一种文化传统的基本图景。这一点,在知识分化尚不明确的时代,体现得更为鲜明。我们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在文学—(文字)符号—传统之间建立价值同一转化的逻辑,阐明了文学经典与文化传统之间的价值同构关系。不同时代文学经典书目的选择,正是这种同构关系在文学经验上的具体展现。简略地考察不同时代的“经典”书目,更好地确证了它们与西方文化传统之间的共生关系。不过,也就是在对历史书目的简单清理中,我们又发现了其背后蕴含的另外一种机制,即权力的结构。这也成为经典理论需要从历史角度加以详细检讨的又一重要维度。由此,我们进入对文学经典背后权力光谱的解析。每个经典在时间的检验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时代的权力编码。我们无法绕开政治权力设下的“语境”,而去高谈悬于云端的“意义”,那样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借助象征寓意方法,在文学经典的“诗性”技巧,与西方帝国欲望的野心之间,找到了历史架通的桥梁。西方“帝国”的权力欲望在文学的语言/寓言中实现着自己的历史在场。从古罗马开始,“帝国”的政治欲望就与文学经典的建构相连,并一直延续到当代的帝国权力形式中。以罗马“帝国”对维吉尔的经典化作为基点,我们阐明了“帝国”与“经典”的历史性关联。同时,通过对经典隐含的权力结构分析,我们在社会、文化等层面思考了文学经典与政治权力话语之间的复杂纠葛,并简明阐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想象与经典建构之间的同一关系。由权力议题,我们将“经典”的问题之思引入了当代的论争现场。长期以来,西方一元化的经典体系和价值取向,并未随权力形态的变化而产生根本性的颠覆。但这一切在晚近却发生了急遽的转向。我们试图由对美国当代文学经典论争的观察入手,在20世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逐步梳理经典解构主张的思想特点和权力倾向。多元主义重新描述经典价值呈现的社会历史语境,解构了传统经典普遍性价值的文化幻象,事实上也就以多元化“阐释共同体”分割了统一的西方文化精神“共同体”。但他们具体的文学研究,却多少陷入了对“谁”该进入经典或排除出经典序列的门楣之争。由此,我们借助“文化资本”概念,通过对学校机构的体制性作用进行分析,将问题引向社会的生产性结构中,使论文切入到了经典建构更为具体的层面。原本寓言化的帝国想象,在一个更日常化的场域中揭开了它幽深的权力面纱。至此,完成了对经典建构之权力机制由宏观到微观的双重解析。总之,文学经典的理论议题很难一时穷尽。我们仅以历史性的视野,对“经典”理论进行了简略的问题式(questionization)话语考察。“经典”问题(problem)不会消失,“经典”的问题(question)之思也未有终结。经典成为这个时代的问题(problem),不过是我们以问题(question)方式回应经典自身历史发展的一种思考路径。毋宁说,经典的问题(problem)存在,正显示出了经典参与时代性文学问题(question)之构成的巨大力量。
其他文献
第一章,一是简述王充其人及儒学师承。该部分介绍他在儒家文化濡染之下,其正统儒家学术信仰之旅的大致脉络;二是界定王充其“文”并梳理其“名”。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王充所
实践环节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实践环节将把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以及对于音乐的不同理解与思考渗透到自己的学习与表演中。文章认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把自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 1型糖尿病是遗传学上易感个体胰岛β细胞被宿主免疫细胞选择性破坏而引起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1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β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
甘肃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内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我国西北典型内流河湿地生态系统、以黑鹳为代表的湿地水禽以及西北荒漠区的湿地植被。本文主要从我
目的:分析未闭动脉导管(PDA)经超声心动图和X线造影测量的最窄处直径大小和形态的关系,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法介入治疗PDA中的作用.方法:全组36例,年龄1.5~46(12±1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关于现代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有三种观点,一为黏着词素,和其他词合并;二为独立的中心语,产生独立的投射NegP;三为附加语成分,附加到动词短语之上。经过分析,我
一、家庭功能与家庭环境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功能,从未成年人角度来讲,也即限于父母对孩子所发挥的作用考虑,应该包括:①给予爱,这是家庭也是父母独有的一种功能,因为没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