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动态脑电图和头颅MRI在确诊癫痫及其病因诊治方面 的应用,进而探讨痫性放电与病灶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98例癫痫患者,均作常规EEG(REEG)、动态 EEG(AEEG)、头颅CT和MRI检查。观察各种癫痫发作形式所占的比例、癫痫发 作频率以及起病年龄分布,比较上述四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和异常病灶的分布。 应用卡方检验,比较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MRI对颞叶内、 外致痫灶检出的敏感性。 结果: 1.98例患者中,单纯部分性发作5例,占5.1%:复杂部分性发作65例,占 66.3%,其中23例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28例,占28.6%。各种形式的发 作频率由每年1次至每日30次不等,中位值为每月1次。起病年龄由1岁至61 岁,起病高峰期从儿童期延至30岁以前。 2.常规EEG发现痫性放电40例,阳性率40.8%,AEEG异常放电75例,阳 性率76.5%,常规EEG和AEEG发现的放电部位大致相似,均以颞叶多见,与常 规EEG相比,AEEG多提供了35.7%的异常信息。CT发现颅内异常病灶23例, 阳性率 23.5%,MRI异常病灶 55例,阳性率 56.1%,经 X~2检验,MRI阳性率显 著高于CT(P<0.001)。MRI异常病变以颞叶和基底节区最多,分别达到23例 和 9例,CT在相应区域的异常例数仅为 MRI的 26.1%和 22.2%。 3.在单侧局灶放电的63例中,MRI发现异常42例,14例双侧半球痫性放 电患者中,相应 MRI异常 5例,经 X~2检验,发现局灶痫性放电者 MRI异常率显 著高于双侧半球痫性放电者(P<0.05);EEG共发现单侧颞叶痫性放电25例,相 应 MRI发现 12例颞叶病灶与痫性放电一致,MRI敏感性为 48%,在颞叶外放电 的 13例中,MRI仅 2例与痫性放电定位相符,敏感性 15.4%,两组进行比较,MRI 对颞叶癫痫患者的致痫灶检出的敏感性高(P<0.05);MRI检查正常的43例患者 且 硕士学位论文 中,EEG发现痈性放电27例,异常率为62.8%,MRJ发现结构异常的55例患者 中,EEG异常放电 48例,仅 7例正常,异常率为 87.3%,经 X‘检验发现 MAt 结构异常患者,痫性放电出现率高0<O.05人 结论: 1.本组98例患者中,复杂部分性发作是临床常见的发作形式,占66.3%。 癫痈起病高峰期不仅限于儿童期,而延长至30岁以前的青年期。 2.动态EEG异常放电阳性率达到75.6o,比常规EEG多提供了 35.7o的异 常信息,是确诊癫痛、指导治疗的有利依据;MRJ可在56*%患者中发现与癫痫 有关的结构异常,应作为癫痫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3.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有一定关系:局灶痛性放电的出现提示可能发现结 构性异常;MRI对额叶癫痫致痫灶敏感性高伪48%卜 即颖叶出现痫性放电时, MRJ更易发现致痈病灶。
其他文献
我所1983年从中国种子公司引入美国4份抗病基因玉米自交系,连续4年观察,进行抗性、生育性状和经济性状、配合力测定的试验,旨在突破育种难关,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适应性
通过分析台风“碧利斯”影响江西期间的自动气象站资料和雷达回波特征,探讨了造成庐山过程强降水较周围雨量明显偏多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碧利斯”过境时,雷达回波强度在庐
2010年9月底笔者随团访问了丹麦电视二台(TV2,Danmark),电视台总部位于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Odense),我们拜访的则是首都哥本哈根的新建总部。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一向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点,不断的摸索与求证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最恰如其分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和谐。为此,各领域开始为与自然共存共进做着不懈努力。而与
基因转染技术是的年来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临床基因治疗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目前基因治疗技术,加强骨愈合及骨缺损修复方面的研究,成为目前骨科领域研究新的热
目前已发现成人骨髓存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本次实验对MSC的分离纯化方法是基于Friedenstein的经典方法进行和改进.在本次实验中成人间充质干细胞共
2012年7月6日,李军应邀前往中国唐苑考察,中国唐苑董事长、世界石文化协会会长张小斌,亲自为李军等人示范讲解了柏树的嫁接方法。 On July 6, 2012, Li Jun was invited to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诱导NB细胞凋亡时Caspase活性变化及意义.结论:1.Tan ⅡA(1.0μg/ml)作用NB细胞120小时后,部分细胞出现了典型凋亡的特征.2.Tan ⅡA(1.0μg/ml)
该研究通过体外以RA处理小鼠BMSC,检测BMSC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观察BMSC对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cordbloodmononuclear,UCBMNC)粘附率的改变;通过该室已建立的鼠一鼠U
1983~1985年3年田间试验(中高肥水平,包括3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了粒秆比(G/LC)、氮粒杆比(NG/NLC)、茎叶重(WLC)和茎叶氮(NLC)四个性状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