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思维方式的形成、发展与当代冲击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有关中医思维方式的研究多年来成果虽多,但研究的结论比较支离破碎,以致于面对以西医思维对中医理论作出的错误理解和批评的时候,感到回应乏力,甚至妄自菲薄而涌现大量以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所进行的各种中医药研究。为了解决这个有关中医专业何去何从的迫切性问题,本研究课题试图为中医思维方式的本质进行诠释。方法:中医思维方式研究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中医思维方式的发生发展,中医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历史传承物。其载体包括临床实践、医案和医学理论。基于中医思维方式是一种历史传承物,对其进行研究已超出了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因此,借助了哲学诠释学的原理来建构一个中医思维方式的研究框架,并就其诠释自觉地筹划了属于三个层面的六种与效果历史的对话:一、《内经》思维形成的背景;二、《内经》思维的运用;三、《内经》思维的发展;四、《内经》思维的当代冲击(前四者属理论层面);五、医案(属医案层面);六、临床应用(属临床层面)。鉴于研究范畴之大,本课题只会于理论层面对中医思维方式进行诠释,尝试总结出一种具学术和传承意义的阶段性研究结果。本课题诠释开始前的前把握根据哲学诠释学,任何诠释开始于前把握,即基于先前拥有(即前有)的知识于诠释开始前已对诠释对象产生的可能性诠释。按思维的基本形式而言,思维方式有概念思维和意象思维。概念思维是包含了感官知觉、概念形成、信念定立、知识获得四个阶段,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指代着现成的、静态的、确定的事物。意象思维则是包含了“观”、“取”、“立”、“见”、“通”五个阶段,以意象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指代着生成的、动态的、可能的事物。基于前有的知识,初步认为载于《内经》的中医知识体系,是以生成的、动态的、可能的意象所建构的,故将本课题诠释开始前的前把握定为意象思维。《内经》思维形成的背景沿着古代中国到两汉这一时间主轴,探讨了相关的历史、文化思想、思维等发展,认识到天人关系和伴随其发展的意象思维这一庞大结构,涵盖了几乎所有中国古代的思想及实用知识,医学难有例外。成篇于战国初期至西汉时期的《内经》,观其天道与人道的观念,气、阴阳与五行的运用,人的内部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协调的提倡,必然受天人关系发展的影响,故其理论必然以意象思维而建构。《内经》思维的运用古代中国的医家从事物变化运动的角度对人体现象进行观察。在人体内,某些有形实体和无形实体的运动组合所展现的,可以是彰显功能的变化运动状态,如脏腑;可以是彰显信息传递的变化运动状态,如经络:可以是彰显性态的变化运动状态,如气血津液。它们通过“立”以藏象的形式给出,再通过“见”,以气、阴阳与五行归类、划分层次和连系,形成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和经络学说。通过“观”、“取”,可以获悉有规律的气血运动综合表现出的动态之势,再通过“立”以藏象给出,即健康状态、病机或证。动态之势在境域内是常规,围绕着动态之势起干扰作用的运动,是变数。平人状态的气血运动规律正常,综合表现出的是正气内守之常或生长壮老已之常;起干扰作用但未致使质变的,表现为体质差异之变。干扰作用一旦引致质变,气血运动规律由正常变为异常,表现为疾病。病患者综合表现出的动态之势就是病机或证(常);起干扰作用但未致使质变的,表现为兼证(变)。干扰作用一旦引致质变,气血运动规律或由异常变为正常,表现为疾病的治愈;或由现有异常叠加了另外一种异常,表现为疾病的并发;或由异常变为停止,表现为死亡。正常状态的运气表现为有序的四时变化,并无干扰人体气血运动,不易使人发病;异常状态的运气表现为无序的四时变化,干扰人体气血运动,易致发病。就治疗而言,就是为病机或证所表现的异常规律的动态之势或正势,拟定一种反势,正反势相合而抵消,致使阴阳平衡,转化为平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常势。这也就是“通”的贯彻。整套以意象思维建构的医学理论,最终通过“见”以《内经》的文字展现。当中理论所蕴含的,正是人体气血运动规律的阐释,以及如何运用意象思维去处理人体气血运动规律所处境域中出现的常变问题。《内经》思维的发展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然受其洪流所影响。无论是黄老道学、传统儒学或理学的宇宙图式,都是以天人关系及其伴随的意象思维这一庞大结构所建构的,所蕴涵的就是一种生成的、动态的、可能的认知体系。正是这种认知体系所构成的宇宙图式,被医学所借用,并建立起以五脏运动为中心呈辐射式向宇宙万物开放的时空构架。医学意象思维模型最初以心理语言形成于医者的意识中,为现场临床诊治所用;之后又以自然语言出现于文本理论中,为交流和传承所需。医学意象思维模型,就是在现场与离场之间反复琢磨中传承下来,成为一种历史传承物,被医家从临床反馈中不断地诠释,形成了理论-实践的循环。医学意象思维模型作为历史传承物,到两宋时期已发展成以藏象-诊治体系为主、藏象-养生体系为副、运气体系为参、气味体系为援的庞大结构。在藏象-诊治体系的发展中,又有偏重于藏象一端的经典研究,又有偏重于诊治一端的医方书涌现,也有两者兼备的综合性医方著作,以及就事情本身需要而衍生出的临床各种专科,但藏象一诊治体系总的依然主导着医学意象思维模型的发展大势。金元时期以降,医学主张、医家学说甚至医家学派陆续出现,正揭示了该思维模型发展已积累到相当的程度,使医家的处方用药每蕴涵了自身的诊治思路。如果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在两宋时期或以前为敛聚、自为,以建立并丰富医学意象思维模型中各种体系为要旨;那么,由金元时期至清末为绽放、飞跃,以医者发扬医学意象思维模型中的内蕴为特征。由清末到现在,该思维模型的发展出现了挑战,一种截然不同的医学思维模式,正试图改变中医固有的思维模式。成果:对于中医思维方式的诠释,最终得出本课题研究的结果:中医的思维方式为意象思维,其本质是一个以双回路诠释学循环为基本单位的诠释学循环网络,其体现是整个中医专业的临床实践和医学传承;而临床实践是医者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临床实践的总和与医学传承一起,是整个中医专业的存在方式。最后,带着这些最新的前理解,去面对今天西方医学为意象思维带来的冲击。《内经》思维的当代冲击就今天现代医学的冲击,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西医思维方式的生成与发展后,得出关于西医思维方式本质的诠释:西医的思维方式为概念思维,其本质是一个以两类单回路诠释学循环为基本单位的诠释学卫星网络,其体现是整个西医专业的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医学传承;而医学研究就是医理者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临床实践就是医疗者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医学研究的总和与临床实践的总和的叠加就是医学传承,是整个西医专业的存在方式。又从临床实践、知识体系、医学传承三个不同层面与中医进行了比较,发现中西医学的差异,来源于思维方式的差异。结论:本研究课题摆脱以往仅将思维运作时的共相抽出并以此作为对中医思维方式的一种解读,而要求以一种恰当的方法即哲学诠释学的原理去研究中医的思维方式。这一要求,通过回归中医思维方式这一事情本身的发生、发展而已基本达到了;也正因为通过了对效果历史的对话,使途经的认识论、本体论、中西医学、中西医学史、中西思想史和中西历史等多方面相关的问题都这样或那样地得到审视,并各就其位地蕴涵于结论那种诠释学循环所体现的时间性当中。在中西思维通约之处尚待发掘的时候,由于中西医学自身的临床实践、知识体系、医学传承都源自于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一原点,所以,如硬以对方的思维方式为自身固有的临床实践、知识体系、医学传承作出调整、转化,或以科学方法对中医诸多范畴进行研究,只会是徒劳无功的。故面对现代医学的冲击,中医无须妄自菲薄,且中医在临床实践、知识体系、医学传承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绝对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可为将来解决中医面对现代医学的误解和批评带来更有力的回应。
其他文献
人之寐寤,是精神活动的正常生理现象。倘若夜不能寐,昼不能寤,失其常度,必有阴阳、气血、营卫、脏腑失和之症。失眠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证,2002年中华医学会抽样调查发现,我国有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战略意义、发展态势以及实施流程,并指出了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同时为我国企
有组织犯罪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近年有组织犯罪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国际化;有组织犯罪与恐怖主义的融合;跨国贩卖人口与武器走私问题的突出性。有组织犯罪的成因复杂,既有政治经
为了达到在试验室中模拟地磁导航流程,以极小的代价较为真实地模拟飞行器或卫星在飞行途中经历的地磁场;论文详细介绍了磁空间模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各部分的功能及在设
目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是中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本课题探讨经筋刺法、温针法及透刺法三种不同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
During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logistics industry receive many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and it will develope rapidly in the golden age. After
目的脂肪肝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即是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NASH相关性肝硬化。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即是上述提及的单纯性脂肪肝、NASH相关性肝硬
以90 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为基础,利用Arc GIS软件提取徐州及其周围流域水系,并结合地形图进行校正与修改。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徐州地区做水系密度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之
背景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已引起数次世界性大流行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调和阴阳经刺法、常规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痉挛指数、综合功能、四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