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传统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活化设计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村落在长期人地发展关系中形成的风俗活动,集中体现着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是村落的标志性空间,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空间在城镇化的影响下受到挤压,或损毁闲置、或“圈养式”保护、或功能异化。如今,随着乡村的发展,该领域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活化迎来了有利契机。目前关于传统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村落保护策略及发展规划领域;一方面集中在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保护发展及商业化、生活化等新公共文化空间在村落中的植入策略;还有部分文献集中在仪式与空间关系的研究。各领域均指出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对于振兴乡村的重要意义,同时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也逐步从对空间的保护研究发展至对空间的更新研究,但整体层面上针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空间活化方法研究较少。为了完善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将以苏州传统村落区域内的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活化策略探究。本文在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苏州传统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在三个时期中的空间形制和功能特色,对比分析了空间在三个时期的变化,从自然、人文和社会因素出发,总结出苏州传统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存在空间孤岛化、空间传统功能丧失及空间功能单一化、空间展陈方式单调化和空间承载文化内容断层化四个问题。因此,基于空间现状问题,提出相关活化策略。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活化需要尊重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以适宜的空间表达方式,连接人与空间,二者共同生长,实现文脉的延续和空间的复兴。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活化方法:(1)空间可延续其传统功能,为现存风俗礼仪提供场所,并尊重当地人的生活需求及时代需求进行部分功能的置换。(2)针对周围空间局限的保护建筑,可运用可逆性模块在空间内部进行构筑,使空间在不同时间点为满足不同需求随时进行变化,或在未来根据需求拆卸更换,防止空间原始风貌的破坏。(3)针对可塑性较强的空间,利用周围开阔场地,运用拼贴的方式将历史记忆和新的业态组合拼贴进附属空间,进而实现活化。(4)空间的活化最重要的是让空间与人产生关系,因此可运用趣味互动装置或从空间自身表达形式出发,进行互动性创造。最后部分,以苏州东村古村的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为项目基地,运用前期提到的活化方法进行活化设计实践,具体阐述了空间的设计方案与设计分析,解析空间的活化方式以及解决空间的现状问题。本文针对苏州传统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活化设计探究,一方面从人文精神在空间中的表达形式层面出发完善了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活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并使其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探寻空间的活化方法,剖析空间未来潜在的发展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活化设计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因此衍生了许多与动物相关的词语或习语。动物习语,作为文化负载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因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内涵不同,动物习语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给二语学习者对于动物习语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带来了诸多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
村民中心是由传统乡村的宗祠、庙堂,近代乡村的人民公社、文化礼堂等空间演化而来,作为村域具有主导地位的核心公共空间,是承载村民公共生活的场所、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纽带、延续乡村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展现乡村地域特色的窗口。由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逐渐解体,而新型的乡村社会关系尚未建立,导致乡村凝聚力下降、活力缺失等问题。村民中心在村庄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于乡村社会的纽带作用,要求村民中心在当下乡村社会逐渐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移动端的普及,诞生了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O2O平台,共享经济也进入了平台经济时代。随着平台经济时代的到来,用工模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诞生了一种新型用工关系——平台用工,其在丰富就业种类,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传统用工模式,难以适应现有劳动法律体系,这导致了平台用工模式游离在劳动法律规制之外,造成了诸多现实
蜀锦是四川丝绸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蜀锦艺术除了独特的织造技艺外,其装饰纹样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以蜀锦装饰艺术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以及相关的历史研究成果,探寻蜀锦装饰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发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审视蜀锦装饰艺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其创新设计的方法,促进蜀锦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的传承和发展。首先,本文总体梳理和阐释了蜀锦装饰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城市人口与规模飞速扩张导致城市环境的舒适度降低,原有劳动力、土地资源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同时,随着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区位劣势不再成为制约发展的条件,而其山水资源、特色产业的价值在不断凸显。所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得到了特别的关注。与此同时,不少城镇在国家政策利好的条件下盲目发展特色小镇,使之缺乏地方经济文化、地
在结婚率低下离婚率高涨的现今社会,人们对待婚姻更为慎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旧文化的碰撞,大家对待婚姻的观念也区别于以往。婚外情这种行为如今越来越不被大众所接受,更是成为了离婚的主要诱因,人们对配偶忠诚度的要求随之上升。随着法律建设的日益完善,大家的法制意识高涨,在解除婚姻关系时倾向于选择法律来更好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法律总是存在滞后性的,新修订的《民法典》规定了5种可在离婚时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的
拼接作为服装制作工艺中的一种基本手段,与服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拼接艺术的发展来看拼接艺术是从拼接工艺发展而来的,将其作为一种主要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服装中也流传已久,其背后能够折射出劳动人民在面对资源紧迫时的一种乐观、智慧的心态。实用性和审美性是拼接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拼接艺术也始终是围绕这两点进行源源不断的创作。因此,拼接艺术在服装中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由底层社会向上层社会过渡的流行方式。从造
自上世纪80年代灰色系统理论创立以来,灰色系统理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研究具备“小样本、贫信息”特征的不确定性系统的一种新方法,解决了生产生活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灰色预测作为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建模数据要求不高,同时具备相当广泛的应用空间与背景,所以被运用于诸多领域,譬如能源需求量预测、灾害与事故预测、经济与产业发展预测等等,为不确定性系统的蓬勃发展提供了
儿童绘本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儿童绘本的叙事载体呈现出由物质媒介转为信息化媒介的演变趋势。因此,儿童绘本的跨媒介叙事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和社会的热门话题。互动叙事是叙事学经过跨学科与跨媒介发展后的理论产物,是跨媒介叙事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板块。近年来,互动叙事被广泛运用在新闻、影视、游戏等数字领域中,其在叙事文本、叙事结构、叙事形态
近年来洛阳城市飞速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设计问题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风貌中保持原汁原味,增强文化传播力受到了更多关注。在规划上,国内已经围绕历史文化遗产本体,形成“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级嵌套的保护框架与多种等级的建设控制地带。但是设计上仍然习惯按建筑、景观分而治之,这在保护地带相互配合,区域风貌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