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是以现代文艺家的舞台形象这一类独特的群体提出来的。文艺家指从事文学、艺术创造活动的人,不仅其身份地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历史上也视他们为思想启蒙者、引导者、精神的火光。这类形象具有人类精神标本的丰富性、复杂性,富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和社会价值。在现当代戏剧舞台上,戏剧家们书写了许多以文艺家为表现对象的经典作品,围绕他们的生平活动和艺术创作展开讲述并为大众所喜爱。本文通过这些经典的戏剧作品探究文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现代文艺家的舞台形象这一类独特的群体提出来的。文艺家指从事文学、艺术创造活动的人,不仅其身份地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历史上也视他们为思想启蒙者、引导者、精神的火光。这类形象具有人类精神标本的丰富性、复杂性,富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和社会价值。在现当代戏剧舞台上,戏剧家们书写了许多以文艺家为表现对象的经典作品,围绕他们的生平活动和艺术创作展开讲述并为大众所喜爱。本文通过这些经典的戏剧作品探究文艺家舞台形象的建构方式,以期发掘这类人群独特的精神景观,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探索,既映照出文艺家自身的精神镜像,又观照出时代的转型与社会的变迁。本文除去绪论与结语部分共分为三章讨论现代文艺家舞台形象的建构方式。绪论解释了这一选题的研究的必要性,书写此类舞台形象的戏剧作品众多,但缺少系统的梳理,“文艺家”形象作为一类独特的舞台形象提出来的原因在于这类形象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文艺家本身为矛盾的集合体以及文艺家能够反映所处时代与社会的风貌,基于此,认为此类舞台形象的建构方式十分值得深入地分析研究。第二章以现代文艺家的舞台形象为例,探讨此类艺术形象的特征与意义。他们通常拥有细腻、敏感的性格,自我价值生成与实现的关键在于艺术的创作,并将他们的人物特征大致划分为两类:艺术创作与现实世俗的冲突以及与精神世界的争持。由此辩证思考了文艺家存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反映了文艺家在时代下的各种希望、困惑与无奈。同时,这些舞台形象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性格中暗藏的悲剧意蕴,富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第三章将探讨优秀的现代文艺家舞台形象是如何建构的,从三个方面展开,以《天真之笔》、《狂飙》、《上海月亮》、《黄河绝唱》等优秀戏剧作品中的文艺家形象为例,深入分析戏剧视角的切入与选择、时空结构的多重组接怎样建构文艺家的舞台形象,以及舞台美术如何利用置景和灯光的效果来塑造人物心灵,渲染主题意蕴。在第四章中将结合毕业作品的实践过程,深入总结《寻书记》主人公郑振铎舞台形象的建构路径,分别从戏剧场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开放式线性叙事结构和戏剧冲突事件的设置以及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的刻画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建构、开拓主人公形象的创作思路。最后,将对故事的创新之处以及写作当中遇到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引发对今后创作的思考,加以改正与反思。结语对建构现代文艺家舞台形象的方式策略做出总结,回答了文艺家形象的独特性与自身的复杂性,某种意义上说,以现代文艺家为主角的舞台形象有着当代文化、思想、审美变迁的精神标本。在建构此类形象的过程中,以过往的优秀戏剧作品作为例子,归纳规律与经验,结合毕业作品《寻书记》对塑造人物性格、叙事结构的组织与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做出了解释与论证。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如何落实高校这一根本任务是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随着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自我发展需要的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更多地目光转向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问题上来,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一部分首先对立德树人与
云南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其内在精神价值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相统一,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爱好和平的民族本性。在留学生《汉语综合》课中,导入云南地域文化,可以为汉语教学、学习提供更多的语言材料,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正确理解中国。同时,既能借助文化知识学习语言,又能通过语言知识理解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
根据《“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要求,艺术创作需以现实需求为基点,艺术服务于社会,将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本论文以哈尼族非遗银饰文化为背景,结合新时代艺术审美进行哈尼族银饰非遗工坊品牌形象设计实践,从而寻求一条能够更好地实现哈尼族艺术现代化之路,达到保护传承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目的。本文首先在了解哈尼族及其银饰背景的基础上探析哈尼族银饰文化内涵,深入考察哈尼族聚居地手工作坊和“斗月坊”非遗工坊基本情况,
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纪元前250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制作技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各时代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塑造。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陶瓷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相互融合。论文提出将陶艺创作体验与虚拟技术结合,通过对传统陶瓷产品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模块化理论与用户需求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Unity 3D的虚拟
在鄂温克族当代文学史上,乌热尔图始终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作家。作为鄂温克族第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他对鄂温克族文学的贡献以及在当代文坛产生的影响力,在鄂温克族中无人能及。他的成功,一方面由于他接受过正规的汉语教育,对汉语的掌握程度高,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写作;另一方面,在敖鲁古雅十年的山林狩猎生活使他在情感上了解、认同、融入了自己的母族。两方面因素合力作用下,乌热尔图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鄂温克人日常生活、民族
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广东地方戏曲为研究对象,借助文化地理学相关理论,结合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断代的研究呈现出明清时期广东戏曲文化的缘起与发展,力求呈现广东戏曲的整体分布状况。对比不同时期的流变与区域差异,并尝试探究产生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本论文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
“焦点”指一个句子中所要传递的新信息。近年来,对不同语言中韵律焦点编码和解码的研究是语音学和认知心理学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二语习得方面,前人多关注二语学习者韵律焦点产出,而对心理认知层面的感知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E-prime实验平台设计在线感知实验,以30名汉语母语者和21名泰国高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泰国高级汉语学习者对汉语韵律焦点的感知情况(主要通过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为衡量手段),深入
我国妇女的合法权利受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保障,新时期的妇女权利案件表明妇女权利保障对法律体系有新的需求,需要下位法对宪法中妇女权利条款的精神进行深化与拓展。我国宪法中的妇女权利条款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重视妇女人权价值和人格尊严的内涵。首先,在文本构造层面,这种内涵表现为针对妇女群体的“男女平等”和针对妇女中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其次,在条款内容层面,这种内涵表现为覆盖六类妇女基本权利、细致划分权
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增长的高速时期,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制度和文化的演进,同时分工对于经济的促进因素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内部市场的分割加剧。根据全球及国内新的经济趋势转变,二零二零年中央做出重大决策,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市场的扩大。打通市场内循环的“梗阻”,
位于“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景迈山在特殊的地形地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下与以布朗族、傣族为主的世居少数民族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人-茶-林”生态系统,是有机演进持续性文化景观的典型范例,这在众多茶山中是独一无二的。景迈山自2010年开始申遗后就一直处于边保护边申遗边开发的发展阶段中,虽然在遗产保护实践领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并不支持对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但无论是从政府、村民、旅游者还是从市场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