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中下游微生物群落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如水坝建设、灌溉和污水排放等,改变了河流的流态和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从而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仅剩不多的净土之一,人类活动的增加可能威胁到其区域内河流环境安全。近年来,青藏高原最著名的跨界河流雅鲁藏布江的最大支流——拉萨河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对于包括水库大坝修建、污水排放在内的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目前研究较少。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及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拉萨河中下游丰水期水体及底泥中细菌、古菌、真核光合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的丰度特征,讨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为拉萨河的开发及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具体结果如下:(1)研究了拉萨河流域的水文水质变化。库区水体p H、电导率、有机碳含量均高于相应坝下水体;坝后各样点中,曲水样点(M7)水体中的有机碳及各形态氮素含量最高。受大坝影响的库区底泥中的TOC、NH4+-N和TN含量明显高于坝后河段,大坝建设和污水排放导致了沉积物氮和磷含量的增加。此外,在污水排放区部分理化因子和底泥DNA含量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结果说明拉萨河经过灌渠及城市流至下游,接纳了工农业及生活污水,水体营养物质逐渐积累;坝式水电站建设对原河道水文情势的改变较为剧烈,库区河段流速下降,有机质蓄积。(2)研究了拉萨河水体中微生物群落变化。河水流动过程中受大量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及农作物施肥等的影响,越往下游营养物质越丰富,特别是氨氮的富集致使下游河段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升高。水体细菌种类较为丰富,共有34门,其中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优势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水体古菌群落多样性显著低于细菌,且门水平上不同样点的群落结构较为相似,泉古菌门在所有样点中均占绝对优势。水体真核光合微生物群落共有15门182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总体丰度最高,聚球藻科下的Cyanobium属总体丰度最高。相比于水体古菌群落,由大坝建设和污水排放引起的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细菌及真核光合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更为剧烈。包括水体p H、总氮、硝氮在内的环境因子通过影响主要微生物种属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变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3)研究了拉萨河底泥中微生物群落及氮循环功能菌群的变化。库区底泥中氨氧化细菌丰度显著高于坝后河段底泥,反硝化作用相关基因的丰度在污水排放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表明大坝建设、拉萨市生活污水和羊八井地热电厂污水排放导致了氮输入的增加,促进了硝化、反硝化相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根据细菌门水平物种组成分析,发现直孔库区底泥中的最优势物种为蓝细菌,旁多库区底泥中的最优势物种为酸杆菌,污水排放区底泥中的最优势物种为变形菌。这些结果表明,库区和污水排放区沉积物中营养物质浓度较高,可能诱发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条件,威胁拉萨河环境安全。底泥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变化受底泥营养浓度的影响。较高含量的TN、NH4+-N和有机物会增加底泥中红游动菌属细菌(Rhodoplanes)、芽孢杆菌(Bacillus)和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形成蓝藻的优势菌属——鞘丝藻属(Leptolyngbya),席藻属(Phormidium)和伪鱼腥藻科细菌(Pseudanabaenaceae sp.)与NH4+-N浓度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证实大坝建设和水污染导致的多变的环境因素,包括TOC、NH4+-N、NO3--N、TN和AP等,可能会影响一些敏感物种的相对丰度,并因此改变整体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4)研究了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对人类活动响应的异同。由于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中的主要类群差异较大,并且不同生境中的微生物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影响水体和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各异。T和NO3--N含量是影响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而TOC、TN和NH4+-N含量是影响底泥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结合水体及底泥理化因子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分析,可见人类活动对不同生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
其他文献
肝病是世界上疾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肝硬化是肝脏的不可逆纤维化,是许多国家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贡献者。肝硬化的病理生理特征主要包括进行性肝损伤和纤维化,最终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失代偿。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上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以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肝移植是晚期肝硬化唯一治愈性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肝源少、费用高等原因,肝脏移植手术不能广泛普及。因此,临床上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
学位
城市居民的通勤活动是理解城市职住空间组织和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议题,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布局规划能够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体制和经济改革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城市扩张、人口集聚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构导致传统以单位为基础单元的职住空间布局模式逐渐瓦解;城市扩张伴随着城市的高密度开发和低密度蔓延;人口城镇化和郊区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职住结构,城市的交通拥堵和过度通勤问题形势严峻。在当前特殊背
学位
异帕米星作为第二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稳定的抗多数氨基糖苷钝化酶作用。在制药工业中,异帕米星主要由庆大霉素B半合成得到。因此,通过代谢工程改造提高庆大霉素B的产量对于满足异帕米星日益增长的需求至关重要。庆大霉素B是刺孢小单孢菌中伴随庆大霉素C组分产生的微量组分。基于结构的相似性,我们猜测庆大霉素B是由庆大霉素中间体JI-20A通过C2’氨基转化产生的。使用kan J和kan K作为探针,通过对庆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研究的重点由原先的速度导向型转变为质量导向型。城市的无序扩张,人口的大量涌入与有限的城市资源间的矛盾降低了城市的宜居性。城市居住品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关联,是城市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伴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开放数据、大数据为特征的新数据环境和文本挖掘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城市居住空间品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出发
学位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人类所获得的遥感图像从数据量、观测频率、多样性、精细化、价值体现等多个方面均达到了井喷式的增长。建筑物作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的重要人工地物,是人类进行城市规划、土地分析和城市监测等研究分析的必要信息,对数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库更新以及灾害应急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如何利用日益丰富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资源,对建筑物目标进行有效识别和精确定位,已经成为遥感领域研究
学位
“双减”政策强化了教师设计与实施语文教学的品质观念与效益诉求,教师开始为语文教学引入新思维、新方法以及新活动,努力推动语文教学走向设计化与品质化。为了加速“双减”政策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执行,教师深度总结“双减”政策对语文教学的实施要求,务实研读“随课微写”的概念与含义,科学探寻“随课微写”与“双减”政策的契合点,仔细归纳“双减”政策下开展“随课微写”的活动价值,详细阐述“双减”政策下开展“随课微写
期刊
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人地矛盾的不断加剧,人类过度的毁林开荒行为导致林地面积骤减、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并引起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我国自1999年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以遏制水土流失的加剧并改善生态环境。然而现有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主要基于斑块的尺度,选取服务于水土保持功能的区域作为退耕区,而忽
学位
静电纺丝技术作为构建纳米纤维简单、通用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领域。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相关应用领域对纤维改性与组装提出了更高要求。纤维的亲水性和表面电荷在其改性与组装中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该问题,通过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解决了“纤维亲疏水性”和“表面电荷”限制其表面修饰与组装的瓶颈。随后,本研究将定向冷冻技术引入纤维组装,制备多孔有序气凝胶用于油污染处理。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
学位
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形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人类社会消费和利用生态系统的产品或服务,形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评估、空间制图、均衡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是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的热点。城市是人类活动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及其
学位
分子影像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中的光学成像因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生物相容性高、成像实时性强、操作简便、结果直观和成本相对低廉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在光学成像中,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成像因为其具有高的组织穿透深度、信噪比等特点而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而对于NIR-Ⅱ荧光成像的效果而言,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荧光探针的性能,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由于具有易代谢、易修饰、生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