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量合成与虚拟筛选的新型Cdc25磷酸酶抑制剂的发现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当今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随着肿瘤耐药性的产生,临床一线用药很难有效杀灭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基于新机制、新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具有重大意义。众所周知,异常的细胞分裂是肿瘤细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Cdc25磷酸酶(cell division cyclin 25 phosphatase)是一种细胞分裂周期调控蛋白,其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分裂与增值,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因此,有效抑制Cdc25磷酸酶的活性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但现阶段还未有靶向于Cdc25磷酸酶的药物上市,因此靶向Cdc25磷酸酶的抗肿瘤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然而,Cdc25磷酸酶活性位点宽阔平坦且带正电荷,不利于小分子抑制剂的结合;同时,Cdc25磷酸酶三种亚型的催化域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不利于针对某种亚型的选择性抑制剂研发。所以,靶向Cdc25磷酸酶的高亲和力、高选择性抑制剂研发具有一定难度,曾一度被归类为“难成药靶标”之一。针对该“难成药靶标”,本论文综合运用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策略、微量合成和快速生物活性筛选技术、虚拟筛选等新技术、新方法来发现具有潜在活性与选择性的苗头或先导化合物,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Ⅰ)基于微量合成发现新型Cdc25磷酸酶抑制剂一般来说,药物研发需要多轮的化合物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评价,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何快速构建兼具类药性与多样性的高品质化合物库成为新药研发中的瓶颈问题。基于微量合成构建片段组合库与快速筛选的策略综合了基于优势化合物片段的多样性合成理念、平行合成方法和快速生物活性筛选等新兴技术,已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苗头或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新技术。课题组前期以广泛报道的Cdc25磷酸酶醌类抑制剂NSC663284为先导化合物,提取其萘醌结构作为优势片段,利用CuAAC点击反应在该片段上引入结构和电性多样性的取代基,并通过快速抑酶活性筛选技术发现了 Cdc25C选择性抑制剂M2N12(Cdc25A:IC50=0.53±0.03 μM;Cdc25B:IC50=1.39±0.95 μM;Cdc25C:IC50=0.09±0.01 μM)。受此启发,本论文第二章继续对该萘醌优势片段进行结构改造,以期发现新型Cdc25磷酸酶选择性抑制剂,并进一步丰富该萘醌片段的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AR)。据文献报道,萘醌类化合物的可能结合位点为催化位点。考虑到该位点富含苯丙氨酸和精氨酸,本章主要选取以芳环和芳杂环为母核且具有结构和电性多样性的叠氮片段和氨基片段构成优势片段库。而后,利用基于微量合成的模块化反应将优势萘醌片段与后期设计的优势片段两两组合,并通过TLC和LC-MS对反应进程实时监测。最终,本章快速构建了四个基于萘醌优势片段的聚焦型化合物库,共138个化合物。接着,通过快速筛选、扩大量合成与抑酶活性复筛发现了多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目标化合物。如化合物 M5N36(Cdc25A:IC50=0.15±0.05 μM;Cdc25B:IC50=0.19 ±0.06μM;Cdc25C:IC50=0.06±0.04 μM),其对Cdc25磷酸酶的抑酶活性均优于阳性对照 NSC663284(Cdc25A:IC50=0.27± 0.02 μM;Cdc25B:IC50=0.42± 0.01 μM;Cdc25C:IC50=0.23±0.01 μM)。同时,对比该化合物对Cdc25磷酸酶三种亚型的抑酶活性,可以发现其表现出一定的Cdc25C亚型选择性。而后,本章挑选了多种Cdc5磷酸酶过量表达的肿瘤细胞株(如: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乳腺癌细胞MCF-7和他莫昔芬耐药性的乳腺癌细胞MCF-TAM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肿瘤细胞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M5N36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现出了与阳性对照相当的抗肿瘤细胞活性。其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淋巴瘤细胞(Raji)中活性最好,IC50值分别为2.00±0.81μM、1.20±0.47μM,与阳性对照NSC663284(MDA-MB-231:IC50=2.04±0.21μM;Raji:IC50=1.00±0.66 μM)相当。Western-blot 实验证明,M5N36在MDA-MB-231细胞中通过抑制Cdc25磷酸酶促使肿瘤细胞凋亡。随后,通过分子模拟对本章中的目标化合物结合模式与理化性质进行了预测。三个目标化合物均符合“类药五原则”,具有进一步开发的前景。(Ⅱ)基于优势萘醌片段的二聚体类新型Cdc25磷酸酶抑制剂发现前已述及,Cdc25磷酸酶活性位点宽阔且平坦,不利于小分子抑制剂的结合,但与其毗邻的“泳池位点”和相距20 (?)的底物识别位点空间较大且深,利于化合物的结合,同时,富含精氨酸、酪氨酸等,与活性位点氨基酸种类相似,因此利于萘醌优势片段的结合。基于以上对靶标结构的分析,提出针对Cdc25磷酸酶设计双位点结合抑制剂的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抑制剂对Cdc25磷酸酶的亲和力。本论文第三章选取不同长度、柔性的链接基团(linker)将优势萘醌片段进行连接以期实现双位点抑制作用,从而发现抑酶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NSC663284的新型Cdc25磷酸酶抑制剂。同上,本章通过基于CuAAC点击反应的微量合成方法和快速筛选技术快速构建并完成了二聚体化合物库的抑酶活性测试。而后,通过扩大量合成与抑酶活性复筛发现了化合物M5N43(Cdc25A:IC50=0.14± 0.01 μM;Cdc25B:IC50=0.37± 0.06μM;Cdc25C:IC50=0.67±0.04 μM),其对Cdc25磷酸酶的抑制活性均优于NSC663284(Cdc25A:IC50=0.82±0.07μM;Cdc25B:IC50=1.31±0.14 μM;Cdc25C:IC50=1.44±0.37μM),并且对 Cdc25A的抑制活性接近NSC663284的6倍。然而不足的是,该化合物在肝癌细胞(A549)、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抗肿瘤细胞活性均低于NSC663284,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化合物理化性质不佳,难于透过细胞膜而引起。因此,本章继续通过分子模拟对目标化合物的结合模式、透膜性与理化性质进行了预测,为后续化合物设计与结构优化提供了思路与研究基础,同时也为二聚体类化合物抗肿瘤细胞活性较弱的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释。最后,本章通过western-blot、ROS测试和细胞周期阻滞实验对二聚体类代表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确证,为后续Cdc25磷酸酶二聚体类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Ⅲ)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发现新型非醌类Cdc25磷酸酶抑制剂至今,Cdc25磷酸酶抑制剂已被广泛研究了 20多年,最具代表性的Cdc25磷酸酶抑制剂依旧是醌类化合物,其在细胞内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氧化正常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具有潜在的毒性。因此,开发非醌类结构的新型Cdc25磷酸酶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第四章首先将Cdc25B磷酸酶底物——磷酸化苏氨酸/酪氨酸分别进行对接,并比对其与蛋白晶体结构中的结合磷酸基团的叠合程度来确定该虚拟筛选模型的可靠性。最终,成功构建了针对Cdc25B活性位点的虚拟筛选模型,其磷酸化苏氨酸/酪氨酸对接模型可与蛋白晶体结构中的结合磷酸基团完美叠合(RMSD=0.18)。而后,通过该筛选模型从384万个化合物中发现了两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和全新骨架的Cdc25B选择性抑制剂Y11和Y19。两个化合物对Cdc25B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Y11对Cdc25磷酸酶三种亚型的活性分别为Cdc25A:IC50>500 μM;Cdc25B:IC50=156.30±7.19μM;Cdc25C:IC50>500μM;化合物Y19对Cdc25磷酸酶三种亚型的活性分别为 Cdc25A:IC50>500 μM;Cdc25B:IC50=1 18.85± 12.07 μM;Cdc25C:IC50>500μM。在抗肿瘤细胞活性中,仅化合物Y19表现出了对A549细胞系较弱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 193.60±4.27μM。综上所述,本文围绕未满足的抗肿瘤药物临床需求,以肿瘤增殖过程中的重要调控蛋白Cdc25磷酸酶为靶标,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成功发现了极具开发前景的Cdc25C选择性抑制剂M5N36和对Cdc25A抑酶活性超阳性对照5倍的二聚体类抑制剂M5N43。同时,本论文成功建立了基于Cdc25B磷酸酶的虚拟筛选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个具有全新骨架的非醌类苗头化合物,为药物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为后续Cdc25B磷酸酶选择性抑制剂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所有肺癌的85%为非小细胞肺癌,近年来,将抗癌药物和基因联合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文献报道最多的是,将抗癌药物和siRNA共同装载到同一载体中实现联合给药,提高治疗效果。脂质体具有封闭的磷脂双层囊泡结构,被作为共载载体有巨大的优势。表面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脂质可以将带负电的siRNA静电压缩,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肿瘤靶向递送,在表面通过静电作用装载与肿瘤细胞γ-谷氨酰转
学位
可见光介导的氧化还原化学是一个迅速兴起的领域,以可见光作为能量来源直接或间接地激发化合物产生自由基或离子型自由基,从而引发反应实现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可见光反应的条件一般较为温和,不需要加强热或高能的射线来引发反应,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往往也可以完成一些被认为能垒较高的转化。随着对可见光区域有着良好吸收性的试剂的开发有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可见光催化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化学家们设计
学位
2,2-二取代吲哚啉-3-酮作为一种基本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也是一些天然生物碱全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其高效合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由于2位四级碳手性中心的存在,2,2-二取代吲哚啉-3-酮的不对称合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已报道的手性2,2-二取代吲哚啉-3-酮的构建方法主要局限于手性磷酸催化的吲哚-3-酮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反应类型单一且底物适用范围局限。因此,开发新的不对
学位
<正> 张某,女,14岁,1987年9月28日在校义务劳动时淋雨,次日出现头痛呕吐,在当地卫生院以感冒治疗1周,头痛呕吐反加重,遂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时头痛剧烈,呕吐呈喷射状,呕吐为胃内容物。体格检查:T37℃,P76次/分,R20次/分,BP16/8KPa,心肺听诊(-),颈强有抵抗,眼底视乳头水肿,双眼颞侧有片状新鲜出血。腰穿:颅压320mmH2o,脑积液无色清晰透明。化验室检查:周围血象:WB
期刊
共享法庭作为浙江省全域数字法院建设项目是新经济形势下的重要制度创新。数字化驱动司法系统性重塑的重要制度创新,真正将司法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其运行实效关系到基层诉源治理法治化,关系到共同富裕下司法公共服务优质普惠共享先行示范。通过实证考察发现,共享法庭主要有镇街、村社、特设共享法庭三种模式,因其功能丰富,又极具便利性、灵活性与融合性而深受好评。但在其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职能定位模糊且各地重视程
期刊
近年来,基于蛋白质结合的生物制剂因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活性,副作用少,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然而此类药物的发展受到生产成本高昂、药物不稳定性造成的运输和储存困难等影响。冷冻干燥技术可提高蛋白质稳定性和延长货架期,是目前最常采用的制备固体蛋白质的手段。尽管冷冻干燥技术已较为温和,但冷冻和干燥应力仍会造成蛋白质结构的损伤。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是保证蛋白质结构和活性稳定的方法之一,更是蛋白冷冻干
学位
多环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polycyclic tetramate macrolactam,PoTeM)是一类含有稠环体系的大环内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生理活性,逐渐组成了一类新的抗生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数据库中含有大量未知的PoTeMs基因簇,基于基因序列的新PoTeMs定向发现和组合生物合成研究将拓展PoTeMs的化学多样性。溶杆菌(Lysobacter)是γ-变形菌纲
学位
<正> 张某某,男,56岁,1988年5月就诊。每餐进食后即满头隐隐作痛已旬余,约半个时晨自行缓解,而其他时间无头痛之苦,饮食、两便如常,苔白舌质淡白,脉缓。据东垣“太阴头痛,必有痰”之说,辨此例属脾虚失运,痰浊阻遏,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拟健脾化痰升清降浊之法,投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蔓荆子、广木香、缩砂仁各7克,西党参、漂白术、法半夏、云茯苓、广陈
期刊
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焦点,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CTL细胞是免疫治疗的中心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基于此,以解除T细胞免疫抑制为机理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此外,通过直接编辑T细胞,例如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疗法在多种血液瘤治疗中也显示出很好的肿瘤消
学位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免疫缺陷患者数量的增加,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导致免疫缺陷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用于治疗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药物种类十分有限,多烯类、唑类和棘白菌素类是主要可供选择的药物。而且随着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真菌耐药大量出现,进一步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治疗难度。此外,许多常规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还存在严重的毒性,不能长期和大剂量使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