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境质量评估的厦门市绿色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城市边界的迅速扩展,城市的用地结构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城市内部以及周边绿地减少,动植物生境栖息地受到严重的破坏,这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以及人类生活福祉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城市发展转型的当下,如何权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利弊关系,成为一个如今亟待解决的难题。合理规划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修复城市关键区域的生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步。厦门作为闽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城市的各方面发展都处在闽三角城市群中的首位,并一直存在着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城市的良性发展,应将城市生态保护视为发展第一要务。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主要对象,在风景园林学、景观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等理论为指引下,为了促进厦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对其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境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和探索,并提出以生境质量为指导框架,为厦门市绿色空间格局优化建设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以厦门市2006年、2013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为基础数据,从绿色空间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数两个方面了解厦门绿色空间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MCE-Ca-Markov模型对厦门市2027年土地利用演变趋势情况进行模拟预测,然后利用InVEST模型对厦门市各个时期的生境质量的进行评估,理清绿色空间格局变化对生境质量影响情况。最后,在分析厦门市生境质量评估的基础上,从两方面提出厦门市绿色空间优化的思路,并以此提出相应的绿色空间格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内,厦门市的绿色空间总面积一直呈现下降趋势,非绿色空间总面积在持续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的面积在不断的持续上升,这与厦门市近年来城镇化发展建设有关;大量的绿色空间不断的向建设用地转换,各个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出的面积都高于转换为绿色空间的面积,而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耕地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换。(2)在整体景观水平上,研究区内景观异质性在增强,景观破碎化程度在进一步加大,景观连通性较弱,景观类型的丰富度下降,并且景观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也在减弱;景观类型水平上,林地类型作为研究区内最具优势的景观类型,林地和耕地以及草地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个数增加和平均斑块面积的减少,且林地和耕地的形状特征朝着复杂化的趋势发展。(3)近年来厦门市的总体生境质量指数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减少幅度在缩小;同安区的生境质量最好且生境质量值一直处于最高。厦门市的低度生境质量面积占比在逐年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有所减缓。中度生境质量面积占比情况逐年增加,而一般生境、高度生境的面积占比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4)与2020年相比,2027年高度生质量区域绿色空间的面积有所下降,下降变化最为明显区域位于厦门北部山区与城市建设用地的交接地带;2027年中度生境区域绿色空间面积在增加,增加区域主要在同安区城郊区域有明显增多的集聚现象,大部分是由高度生境区域绿色空间转化过来的;2027年一般生境质量区域绿色空间面积减少,主要集中在靠近工业区以及建设用地周围的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5)厦门市绿色生态廊道的总长度达772.97km,呈现西南部密集东北稀疏的特征。高度生境区域生态源地未能辐射到的区域范围面积为1296.39km,约占研究区的82.09%。而未能够辐射到的区域主要有两处,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和东坑湾水域湿地的保护,并且还需要重点关注东北部岩山、大轮山和梅山3个重要绿色斑块和15处生态节点的保护和构建。优化结果与总体规划文件进行对照,未来这些所指出的区域都是需要规划重点关注的地方。(6)合理规划厦门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特别是要重视城郊区域以及工业片区等重点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配置,做到非绿色空间的减量发展,控制城市建设边界的无序蔓延;加强厦门市生态源地的保护和生态节点建设,并合理构建重要区域源地,提升区域生境质量,增强翔安区廊道与周围区域源地的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遵守,增强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其他文献
麦后复种甜荞对解决宁夏引黄灌区“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困境、促进光热水资源利用、提高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施氮和灌水是甜荞生产的重要栽培措施,面对灌区气候“暖干化”的挑战,合理的水氮管理有利于抵御干旱、实现增产、降低环境风险,从而推动灌区农业绿色高效生产。以甜荞为研究对象,2020年和2021年在宁夏银川平吉堡农场开展灌水量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的裂区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65%(I1)、75%(I2
学位
小麦作为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类蛋白质和矿物质摄入的重要来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非生物胁迫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增加,提高小麦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抵御能力对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目前,主要利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遗传改良来提高小麦对各种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而挖掘与作物抗逆相关的候选基因是实现分子育种目标的关键。最近许多研究表明,TALE家族不仅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在
学位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灾害日益严重,城市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韧性城市”理念的提出对城市防灾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应急避难管理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各地掀起了防灾公园建设的高潮,国内外学者在防灾公园建设质量评价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着研究主观性较强、深入的量化评价研究较少以及区域层面的横向对比研究困难等问题。在对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难潜力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估的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主要的粮食来源。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增加小麦等作物的产量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矛盾。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小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是实现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不同山羊草细胞质背景下,小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及杂交种籽粒具有不同程度的皱缩现象。揭示小麦核质互作雄性不
学位
“分数除法”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发现这三个版本的教材均是按照“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顺序来安排学习任务的,在例题的选择上则都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借助数形结合,探究并理解算理;运用类比迁移,渐进式掌握算法。对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这三个版本教材中“分数除法”内容的编排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总结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学习路径。
期刊
黄瓜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蔬菜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温室经济作物。其中,黄瓜霜霉病和黄瓜角斑病是温室中极易发生的病害,由于其发病周期短、传染性强的特性易给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黄瓜病害诊断模型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植物病害诊断模型取得了优异的效果。但现有的很多模型是在背景单一的植物病害图像数据集构建的,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应用时,复杂田间环境的引入会影响模
学位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述中,我们能够看出,民族工作要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不断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为其提供了文化基因、贡献了精神力量,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
期刊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能够助力民族发展的人才的客观要求。中职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此,文章将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机理,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期刊
竹子和兰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植物的重要种类,由于对其特殊的审美意味,使得我国古今园林中多有竹兰的身影。近几十年,各种竹子更是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具有很高观赏性和一定生态经济价值的竹林景观。但在竹景观应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竹林景观模式单一、林下适生观赏植物少和植物配置方式简单等,进而导致了竹林景观空间结构单调、植物群落多样性低、林下杂灌丛生和土壤裸露等现象。白及(Bleti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的环境、气候也随之变化。城市的高温天气逐渐增多,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降低居民的幸福感。南阳市作为豫西南的经济中心,近年来热岛效应逐渐明显。研究南阳市主城区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与形成机制,探究绿地的降温效应及影响因素,利于有针对性的采取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以期构建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本文以南阳市主城区为研究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