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者的提供社会支持策略偏好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自恋者往往给人以自信、有能力的积极形象。在长期熟识后自恋者渴望被关注和钦羡,表现出傲慢、强势和敌意的行为,同时具有低共情、低人际亲密度的特征。因此长期关系中自恋者并不受欢迎。虽然自恋作为黑暗三人格之一反应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表面上与积极的人际结果无关。但自恋与人际信任间的关系同样充满矛盾变化,自恋者既可能为了维护浮夸自我而不信任他人,也可能为了赢得社会钦羡而表现得更加可信。人际互动的社会支持情景也可能影响人际信任结果,研究证实接受和提供社会支持有益与身心健康,但并非所有支持都能带来积极结果。现有研究中关于自恋、社会支持对人际结果的影响探究仍存在空白,仅关注接受社会支持的影响,忽视了提供社会支持导致人际结果影响的内部工作机制。因此本研究通过1项问卷调查研究与2个实验研究,探讨了在长期人际关系中自恋者的提供社会支持偏好,并从对他人认知、自身认知角度考察了共情、自身反应性在提供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间的作用。问卷调查研究中,采用自恋人格问卷、一般信任感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假想情景提供社会支持策略问卷、殊化信任感量表和信任博弈游戏对2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在假想提供支持情景中,个体特质自恋水平对提供社会支持策略的偏好及人际信任是否有影响,同时从个体对他人认知的角度检验了共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假想提供社会支持情景中,特质自恋无法预测提供支持的偏好,但与一般信任感共同影响了提供支持的程度,高特质自恋且普遍信任他人的个体提供社会支持的程度最高。认知共情:观点采择在提供支持程度与信任态度、可信度意图间起中介作用。特质自恋调节了观点采择预测信任态度的中介后半段路径,但对可信度意图不存在影响。实验一(n=162)采用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设计,通过指导语操纵被试向好友写下支持语句,模拟提供社会支持的过程。实验一考察了提供社会支持策略操纵条件(积极重构/消极验证)对支持过程感知、人际信任的影响,同时从个体对自我认知的角度检验了自身反应性评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模拟提供社会支持情景中,自恋者表现出了提供消极验证策略的偏好,自恋者在提供消极验证策略时对同伴的信任水平更高。自身反应性评价在支持愉悦程度与信任水平间起中介作用,但对可信图意图预测时中介不成立。实验二(n=317)采用2(自恋启动:自恋/控制)×2(提供支持策略:积极重构/消极验证)×2(有效性反馈:有效支持/无效支持)被试间实验设计,探究在提供不同社会支持策略的情景下,状态自恋启动后的被试在接受有效性反馈后对支持过程感知、人际信任的影响变化。结果发现:无效反馈对支持过程感知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得知提供支持是无效的之后,个体对支持过程的愉悦程度极低,消极感受程度更高。然而仅在提供消极验证支持时,状态自恋激活有效缓和了无效反馈导致的消极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自恋者对提供消极验证支持策略的偏好。自身反应性评价在有效性反馈与信任态度、可信度意图间起中介作用。总体而言,本研究证明了自恋者在提供社会支持时对消极验证策略的偏好,从对他人的认知(共情)及对自我的认知(自身反应性评价)角度揭示了提供社会支持预测人际信任结果的具体机制。本研究通过不同的测度工具考察了人际信任的二元结构,从新的视角解读了以往研究中自恋与信任关系的争议,并填补了自恋与提供社会支持研究的空白。研究结果为中国背景下自恋、提供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结果间关系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对自恋者长期人际关系的矛盾变化现象有一定启示思考。
其他文献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概念催生新行业形态的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传统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也受到冲击,“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正在构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必须用实际行动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课堂改革的角度,或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又或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习都是
学位
妒忌是个体在上行社会比较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包含消极、怨恨和敌意等诸多成分的复杂情绪体验。个体渴望拥有但没有,而他人拥有的财富、美貌、良好品质、幸福生活等都会诱发妒忌情绪的产生。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人们不大可能把妒忌情绪直接表现出来,因此妒忌情绪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双重妒忌理论认为,妒忌包含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两种不同的类型,二者间在应得性和控制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恶意妒忌会导致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学位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人际冲突,对这个冲突的解决离不开个人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能力的参与,尤其是在特定情绪情感和认知负荷状态下,人们可能受自我中心倾向的束缚,无法高效地采择他人角度的观点,该问题正在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研究在考察视觉观点采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时,主要以一级视觉观点采择(level 1 perspective taking,简
学位
周围神经损伤(PNI)是手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一旦损伤后,即使在显微手术下进行外膜或束膜缝合,神经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在我国,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和交通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于较小的神经损伤,可通过手术直接缝合,而应用传统显微外科自体神经移植是治疗大段的周围神经缺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供区的有限性、供体损伤及形态不一致、供区神经瘤形成及运动、感觉
期刊
数感是对数字含义和数字关系的一种直观理解,自上世纪50年代Dantzig提出后就引起了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1989年美国的全国教师委员会(NCTM)将数感定义为理解数的含义、明确数字关系、识别数的相对大小和使用参照物估量物体。作为一种早期数学能力,本研究中的数感主要包括数数、数量知识、数量转换、数量估计以及对数量的自动关注等不同的数学能力成分。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儿童数
学位
为探索CO2+O2地浸采铀工艺在西北某砂岩型铀矿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开展了地浸采铀现场条件试验。试验表明,向矿层水中注加O2,浸出液残留的溶解氧含量明显增加,但浸出液c(U)未见明显升高;在矿层水中原始c(HCO3-)为300 mg/L的条件下,向矿层水中同时注加CO2+O2,浸出液中c(HCO3-)仅上升至300~350 mg/L,c(U)未见明显升高;补加NH4HCO3使浸出剂中c(HCO3-
期刊
当前,老年群体作为处境不利的弱势人群,其不良的身体症状一直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应运而生。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仍聚焦在认知老龄化进程、个人情绪调节策略等方面对老年身体症状造成的影响,少有研究关注到老年人日常小团体活动的多样性对身体症状可能产生的作用,对其中存在的机制更缺乏研究者探讨。小团体活动作为老年群体在退休后主要参与的活动方式之一,一部分研究曾支持日常小团体活动的多
学位
目的:研究肾痿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RO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脾肾气虚、浊毒内阻中医证候的作用,为中医药防治肾性骨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肾气虚、浊毒内阻证的慢性肾脏病5期合并肾性骨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贫血、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静
学位
目的:探索八段锦对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心力衰竭易损期积极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八段锦+常规治疗组各50例,分别记录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疾病、心功能分级等基本信息;住院期间病情稳定后教授治疗组熟练掌握
学位
情绪在生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血管健康是其中的主要方面。探讨情绪与应激心血管恢复的关系有助于揭示情绪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内在生理机制。现有研究在考查情绪对应激心血管恢复的影响时,主要操纵了情绪的效价维度,忽视了动机维度在其中的作用。状态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是否同样加速应激心血管恢复,以及状态高、低回避动机消极情绪是否同样延缓应激心血管恢复,亟待研究。以往关于不同动机强度情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状态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