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基于银行监督的视角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数字金融自2004年支付宝账户体系上线起步入了快速的发展历程,受到国家大力关注。在学术界,数字金融也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国外研究中往往会提及其对信用评估、风险管理等过程的影响。国内研究中早些年着重对其发展特征和监管方式从理论上进行论述,渐渐地,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实证上分析其宏观和微观经济作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然而,有关数字金融微观影响的研究数量偏少,国内数字金融的相关研究但凡着眼于对企业的影响,几乎脱离不开融资约束、融资成本问题。数字金融发展如火如荼,探索其在微观层面的更多应用场景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这一新业态的作用。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加强信息交流已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那么其是否对公司治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决定了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是公司治理中一个更加凸显重要性的问题。本文希望探索出新时代下防控资金占用行为的新方法,为防范其危害做出一定贡献。在抑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各方力量中,银行被视为同时具有监督动机和监督优势的一股重要力量。监督动机来源于资金占用会降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损害企业价值,企业可能难以按时足额还本付息,或者造成负债贬值,增加银行的债权风险。监督优势来源于通过与企业的日常接触获取和处理借款人的私有信息。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可能通过报表反映或经过调查询问发现,银行可以据此与之交涉。一旦控股股东将资金挪作限制性条款以外的其他用途,银行可以要求提前偿还或实施其他惩罚性措施以形成威慑。如果通过支付结算业务掌握的企业资金流向显示控股股东坚持向关联方输送利益,银行可以拒绝续贷。然而,实际上,银行仍然是外部人,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就难以避免被内部人侵害。尽管相比一般中小股东,银行更有力量抑制股东的道德风险行为,但同样会面临缺乏信息、有心无力的困境。然而现有文献较少直面这一困境,关注在什么情况下,银行有能力将监督作用发挥出来,这就给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本文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为银行提升监督能力提供了契机。在银行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同数字金融公司加强合作的背景下,数字金融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对银行的技术溢出:第一,扩大数据来源,解决信息获取困境。第二,实现自动预警,解决风险分析困境。第三,集约风控流程,解决执行能力困境。利用数字金融,银行进行多维数据交叉验证,企业面临的困境不容易被财务手段隐藏,而其背后的控股股东行为如资产置换、垫支占款也会被顺藤摸瓜查出。风控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并根据客户类别跑批排查任务,风险化解责任落实到人。相关人员直接约谈借款企业实控人并查看其流水,争取提前还款,到期不再续做,有力威慑控股股东。互保、联保、担保圈、担保链等关系以及集团、企业圈、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等关联关系被充分挖掘,资金流向控股股东的情形很容易被系统捕捉,银行可以及时地进行干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推断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实证检验的结果证实了本文的推断。结果显示:(1)数字金融的发展负向影响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2)数字金融发展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抑制作用在贷款率较高的企业中更强。(3)数字金融发展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4)数字金融发展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抑制作用在中小规模的企业中更强。(5)数字金融发展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抑制作用在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更强。(6)数字金融发展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抑制作用在处于社会信任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更强。本文的主要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本文还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的三个维度均对加强银行监督、抑制资金占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广度维度发挥的作用相对最大。(2)数字金融发展提升银行的监督能力,倒逼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以匹配,进而抑制了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行为。(3)数字金融发展加剧了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增强作用。本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1)从理论上说,本文通过研究数字金融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影响,一方面丰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微观企业产生作用的有关文献,另一方面丰富了抑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以减轻其危害的有关文献。同时,现有针对银行监督企业的实证研究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银行贷款是否产生监督效应这一结果上,以银行具有进行监督的信息优势与成本优势为前提,考虑银行监督的意愿,而较少考虑银行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很少剖析银行实现监督机制的条件。本文则试图将银行作为债权人主体对债务人主体进行监督的意愿和能力统一到一个研究框架中。(2)从实践上说,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正在路上,数据已然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字金融成为大势所趋,本文探索了数字金融新的应用场景,符合“金融服务实体”的宗旨。同时,本文研究贴合了中国的制度背景,以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股权结构所引致的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为着眼点,来探讨改善公司治理的方法。当前正值经济转型时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上市公司需要发挥支柱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资本市场呼唤更加严格的契约精神与更加健全的透明度建设,上市公司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其健康经营尤为重要。本文为发展数字金融,用于抑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保障上市公司持续健康经营提供了可行性证据。根据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1)从政策角度看,监管部门可以考虑鼓励数字金融有序发展,肯定数字金融在防控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方面的作用,继续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实施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探索数字金融的应用场景。(2)从银行角度看,银行业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数字金融这一新业态,努力寻找自身与数字金融之间的融合点,积极引入数字金融,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抓住技术溢出的机遇,改造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手段,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资产。(3)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将注意力集中于做强业务,以实力为立身之本,控股股东要认识到机会主义行为不可为,投机取巧的手段不可取,否则只会招致更加严重的融资约束,与其粉饰信息蓄意欺瞒,不如主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4)从外部投资者角度看,投资者在选取投资标的时可以以银行行为为信号,在新时代,银行更加有能力看穿内部人行为,更加严格的贷款条件或拒绝续贷的决策也许反映了企业内部存在道德风险行为,以银行决策作为投资参考有助于避免损失。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研究学者们对医疗界的愈发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住院病人提前预警,从而提高生存率并降低医院负担变得愈发受人关注。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入侵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过去10年内,脓毒症在ICU住院病人中占比超过20%,且每年以超过8%的死亡率急剧增加,脓毒症的相关研究也因此在医疗领域颇受关注。如何及时对脓毒症进行预测变得
学位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阐述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分析了该市目前产业体系的发展短板,提出了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举措。。
期刊
自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半强制分红政策”,将现金分红行为和再融资资格挂钩,规定想要公开发行证券的上市公司应满足“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的条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利润表中的“可分配利润”是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并不代表真实的现金流。自2007年我国采用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以来,公允价值的运用逐渐增多,净利润和现金流之间差异扩大,造成
学位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换道超车”的具体路径,通过“四化框架”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各类要素,能够有效巩固产业体系根基、推动科技创新演进、提升现代金融服务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黑龙江省需要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数字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融合。
期刊
推荐系统是信息过载问题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用户在面临海量的信息时如何有效地发现自己真正所需的信息是推荐系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好的推荐系统可以利用用户、物品的信息以及历史交互信息,为进入系统的用户返回对应的推荐列表,帮助用户节省时间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基于以上优势和适用场景,推荐系统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电子商务平台到社交媒体,根据供应服务商的业务目标服务大众。随着推荐系统二十年来的发展,
学位
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生态环保类IPO逐年增加,绿色债券井喷式发行,资本市场正逐步朝着“绿色”转型。然而,目前我国A股企业的绿色信息披露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披露积极性不高,标准不统一,量化描述较少等问题,与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绿色信息披露质量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而言是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绿色信息披露不足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绿色金融运行不顺畅,投资者、监
学位
投资决策、股利政策和融资决策并称为企业的三大财务决策。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是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内部融资主要是现金持有和经营周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当前的现金流量,既是以往投资的结果,也是未来投资的重要内容。现金流量与投资决策的关系,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衍生出了众多经典的投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则重点研究现金流量结构与公司投资决策的关系。以2001-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借鉴Ja
学位
在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调节政府和企业间关系、权衡国有企业多重目标的实现始终是重难点问题。已有文献发现国有企业的政治和社会性负担使得国企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但实证研究多从
学位
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超额配售选择权试点意见》,标志着绿鞋机制在我国A股市场的正式启用。2019年,科创板诞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对于主承销商的发行能力、定价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绿鞋机制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提供了助力。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最早起源于美国波士顿的绿鞋制造公司。随着海外资本市场的发展,该机制在海外IPO市场中被普遍运用,因为其在确定合理发行价格、稳
学位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本市场监管尚不成熟,我国上市公司出现愿意分配股利的公司比例低、股利支付率低的“双低现象”,使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因此21世纪以来,证监会陆续推出多个政策,以规范和引导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2004-2013年,我国证监会相继推出“软约束”股利分配政策、半强制现金分红政策和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从“一刀切”逐步过渡至更加合理的约束,我国股利分配的监管政策逐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