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协同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imim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资源与环境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循环经济模式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不发达国际的当务之急。  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多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注重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经济发展为主,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充分认识和更好的利用循环经济,必须用全面系统的观点看待它。本文尝试从协同的角度,以现实的案例来研究循环经济实施的效果。  首先,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介绍物质流和价值流的研究状况,分析物质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协同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应用现状。  其次,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循环经济的协同效应理论,并阐述了其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生态学内涵,分析了循环经济协同效应的层次,并从物质流和价值流两方面核算协同效应。在宏观物质流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的物质流指标体系,研究循环经济企业物质流的协同效应,提出分析物质流协同效应的方法和步骤。在界定环境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流效应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最后,利用投入产出分析,设计了循环经济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模型。利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建立了钢铁企业的投入表和产出表,对循环经济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了界定,运用协同物质流效应和价值流效应的计算方法,核算企业的物质流效应和价值流效应,并对计算结果做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初见成效,环境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都较好。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生产经营效益受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的同时,自身管理水平、经营思路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一是用协同理论诠释了循环经济的协同效应,并从物质流效应和价值流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物质流效应和价值流效应核算的方法和步骤;二是建立了循环经济企业的投入表和产出表;三是界定了循环经济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了循环经济企业的协同效应。  由于是第一次用协同理论来研究循环经济,本文提出的概念、设计的核算方法和步骤难免有不正确和值得商榷的地方。同时由于数据的缘故,本文未能对所有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因条件所限不能全面的估计污染排放引起的环境损失,导致环境成本难以全面估计,这些都是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航空公司收入规模的迅速增长,如何确保几百亿的收入安全成为国内各家航空公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收入风险管理体系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以航空公司
众所周知,在平面向量中有如下的三点共线的结论.结论 1:已知→OA、→OB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两个向量,若→OP=x→OA+y →OB(其中x,y∈R),则A,B,P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
题目:(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16题)设当x=θ时,函数f(x)=sinx-2cosx取得最大值,则.解法1:利用辅助角公式辅助角公式:asinθ+bcosθ= Title: Let the function f (x) = sinx
IT项目管理如何顺利的保证IT项目的成功实施,并没有一种万能的,清晰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使用。每家企业在实施IT项目时,项目管理的风格以及方式方法上都不尽相同。但是在IT项目管理
题目: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a2+b2+c2=1,试求a的最大值.本题是2014年浙江省高考数学文科第16题,它虽然是一个填空题,但题目形式结构简洁、内涵丰富,入口较宽、解法多样,
1932年底由王明起草,于1933年1月26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以下简称指示信),近年来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
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成立”问题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题,而其中的“恒成立”经常在考试中出现,许多同学望而生畏,一筹莫展.实际上,只要认真分析题意,灵活运用本文所给的若
一、用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简解题设中含“B=2A”的两道解三角形的高考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必修·A版》第138页的习题B组第1题是:证明:(1)sin3α=3s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指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电压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导体的导电性能.而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指电源的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的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电源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航空业,目前我国的航空业已经经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为达到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进而达到提升公司的运营实力的目的,国内各航空公司都不遗余力地大规模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