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0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高原”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种阶段性停滞的特殊现象,其概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己初具一套理论和实践的雏形。但从研究行业来看,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高原研究领域几乎空白。近年来“职业高原”在基层公务员中成为普遍现象,“公务员热”却持续升温,而基层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的根基且数量庞大,他们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直接与群众接触,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发展将对整个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下,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内涵、结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公务员职业存在政治特殊性和文化隐蔽性,在充分做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实证部分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下研究专题进行:  研究一,编制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问卷。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教父”施恩的职业发展轨迹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文献查阅、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项目编制问卷并进行预测实施因素分析和检验,最终形成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调查问卷。  研究二,分析高原的内在结构和及其产生机制。正式施测编制的问卷,验证了三维结构,即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是一个由层级高原、内容高原和中心化高原三个维度构成的立体式三维结构高原,对应这三个维度分别有其内在的产生机制。组间分析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基层公务员三维结构职业高原中,层级高原最为明显,中心化高原紧随其后,内容高原在这三者中表现最为不明显。  研究三,探讨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因子负荷分析等统计方法验证人口统计学变量及职位类别、地域、单位级别等其它人员特征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职业高原产生的因素分为个体自身、岗位环境和组织因素三个层共计16个因素。  定性研究部分是针对体制内隐含的特征和特点,首次将扎根理论应用于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经过对一手资料的获取和不断比较、理性抽样,归纳出外部冲突、组织系统、岗位生态和个体条件及其它关联因素是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一般规律,有益地补充了量化研究的结果。  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两部分的内在逻辑,建立了一个职业高原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的作用模型,回答了两个核心问题,即层级高原、内容高原、中心化高原的三维结构高原解释了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的产生,外部冲突、组织系统、岗位生态和个体条件的四个层面的因素影响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高原,其中,个体条件的因素是:年龄、性别、教育、工作年限、婚姻状况、个人能力、思想意识、自我定位;岗位生态的因素是:职位类别、地域差异、单位级别、岗位要素、岗位特征和内部制度;组织系统因素是:组织生态、管理倾向、领导风格和教育培训;外部冲突因素是:外部环境和社会认知。结合基层公务员生存的职业生态环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构建友好社会生态、科学改善组织系统、进行岗位优化以及按能级层序原理进行个体最佳配置的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在于:内容上填补了职业高原在公共部门基层研究的空白,方法上首创性地将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范式引入职业高原研究领域,理论构建了基层公务员职业高原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的作用模型,有助于提高基层公务员工作绩效和职业管理,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结构不合理、制度不
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未规定管辖权异议制度,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对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不仅损害了程序正义,也使相关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受到挑战.本文遵循“
近年来,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日趋猖獗,愈演愈烈,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成为了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媒体舆论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还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考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改编之《中学教师情绪能力调查问卷》和《师生冲突管理策略调查问卷》对惠州市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总计有效问卷411份,回收率高
期刊
日益尖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使得高校纷纷对于大学生采取各种形式的就业辅导与引导。我国学者也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运用到高等教育研究中。但由于职业规划理论在我国发展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再加上医药健康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的寿命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提升,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在保障退休人员生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养老保险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