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化通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诊留观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的影响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质性研究深入了解急诊留观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2.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的护理干预对急诊留观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的影响,为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缓解焦虑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参考,进而为医患沟通及急诊科应用SBAR沟通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第一部分:在定性研究中以现象学方法为指导,使用目的抽样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急诊留观区的8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急诊留观时疾病不确定感的来源,运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对资料加以梳理和剖析,提炼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采用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对急诊留观区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进行干预,分析其效果。选取某三甲医院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诊留观区患者共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抽样法将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7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急诊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研究者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和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和焦虑程度。由双人录入数据,并应用SPSS26.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急诊留观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共提炼出2个核心主题及7个亚主题。1.1主题一:患者个人因素(1)患者心理状态:急诊就诊患者一般发病较急且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未知疾病的恐惧,大多数患者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最及时的专业、科学的救治。(2)患者文化程度:由于访谈患者均属于非医学专业,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且受文化程度限制,不能认识并且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影响患者的配合及治疗。(3)患者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相比较复杂的治疗过程,患者更关注疾病的情况、预后及结局,因此迫切希望医生及护士能将病情及时告知。1.2主题二: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访谈对象普遍表示就诊以及留观区环境嘈杂,影响休息及治疗。(2)经济水平:急诊一般为自费,且较一般病房收费高。面对身体突发的不适,对疾病预后的迷茫,以及窘迫的家庭经济,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造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升高。(3)信息支持: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反应与医生、护士沟通不足,或沟通无效。(4)医疗与护理服务:高超的医术,过硬的专业知识及精湛的护理技术可以部分缓解患者的不安和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2.类实验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29)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MUIS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和复杂性维度评分以及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29)0.05)。(3)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MUIS总分分别为(81.59±4.17)分和(81.81±3.51)分,处于较高水平。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MUIS总分为(52.63±5.45)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维度评分分别为(32.63±5.46)和(20.00±5.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5.29)、(45.70±4.87)、(24.30±5.6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MUIS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及复杂性维度评分的时间和交互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4)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SAI评分分别为(57.14±5.30)分和(57.86±4.63)分,处于轻度焦虑。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I评分为(39.99±4.28)分,低于对照组的(46.83±5.18)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的时间和交互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结论:1.急诊留观区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文化程度;患者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环境因素;信息支持;经济水平;医疗与护理服务。2.急诊留观区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均处于较高水平,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注和疏解。3.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诊留观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缓解患者焦虑。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并探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西省汾阳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确诊为C、D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痰诱导检测,根据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分为A组(E
学位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浸润明胶海绵填塞鼻腔不同时长的治疗效果。方法:该前瞻性临床研究共纳入75例行双侧内镜鼻窦手术且完成随访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所有患者的右侧鼻腔填塞浸润2mg(4ml)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明胶海绵(激素侧),左侧鼻腔填塞浸润4ml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盐水侧)。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行鼻腔填塞2周、3周、4周。于术后4周
学位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发病24小时内、超溶栓时间窗(6小时)不同病因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在山西省汾阳医院的发病时间在6-24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2例,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试验组(替罗非班+双抗)59例、对照组(双抗)63例;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NIHSS评分、m RS评分在0-2分的例数、治疗后24小时和7天的NIH
学位
目的:丹参麦味颗粒由丹参、麦冬、酒女贞子、制何首乌等20余种药味组成,是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多年用于治疗“心悸怔忡”效果显著,表现出一定的抑制血管内膜增生(intima hyperplasia,IH)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但目前该制剂尚无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也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建立丹参麦味颗粒质量控制标准,初步明确药效物质基础,并探究其抑制IH的作用机
学位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浓度、不同容量盐水鼻腔冲洗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单独使用不同浓度、不同容量盐水冲洗鼻腔或联合药物使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2021年4月。将检索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
学位
目的:依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的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量表研制指南,基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编制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131I治疗后PROs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DTC131I治疗后患者健康相关临床
学位
目的:为了探寻党参质量标志物(Q-marker),更加客观地评价党参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和分析党参中的小分子成分含量,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DLPME-HPLC)富集和测定党参中的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寻找不同基原、不同规格党参的化学差异标志物;应用中空纤维细胞捕获—高效液相色谱法(HFCF-HPLC)初步筛选党参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探索党参潜在的生物活性标志物。本
学位
目的:比较阻生下颌第三磨牙(Impacted lower third molar,ILTM)拔除时,不同切口设计——封套切口、角形切口和改良角形切口对相邻第二磨牙(Adjacent second molar,ASM)临床牙周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实验纳入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诊断为完全粘膜下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160名患
学位
目的:本实验通过应用不同能量密度的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b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Er:YAG)蚀刻牙体窝沟表面后,行窝沟封闭术,比较不同能量密度的Er:YAG激光蚀刻牙体窝沟表面对窝沟封闭微渗漏的影响,为Er:YAG激光蚀刻在窝沟封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72颗新近拔除的年龄为18—30岁的第三磨牙,去除牙体表面的牙结石、牙周软组织,随机将实
学位
目的: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种常见的起源于骨间充质细胞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预后差、转移率和复发率高等特点。手术干预联合辅助化疗/放疗是治疗OS的的常用方法,但手术切除不可避免地造成残余肿瘤难以清除并易导致肿瘤转移与复发,切除部位大面积骨缺损等问题,化疗/放疗也存在副作用较多、耐药性严重等缺点。近年来,基于金的纳米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金纳米棒(Au NR)已被深入研究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