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盲人视通路功能评价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慢性遗传性眼病,主要特征是感光细胞的变性。临床表现为夜盲、管状视野及中心视力下降,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积。盲一般指远视力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目前RP的治疗大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这些临床试验中,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客观安全的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视功能变化。由于传统的一些检查方法可靠性低,一些新的评估手段因此得以建立,包括多亮度移动测试、全场光敏阈值测试等。然而,上述的视功能检测手段是主观的,客观评价盲人残余视通路功能的方法尚未完全建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能够无创的检测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及厚度。视觉电生理检查能够客观反映视网膜、视神经不同部位的功能。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sponse,PLR)是一种重要的非成像视觉反应,随着外界光照刺激的增加导致瞳孔收缩的改变。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由于其优越的时空分辨率而在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在眼科学领域,fMRI已经被应用于研究青光眼、弱视和早中期RP病人的视皮层功能,可是评价RP盲人残存视皮层功能的一种合适手段。目的:对RP盲人视通路功能进行分析,为评估RP盲人视功能特点提供合适的客观检测手段,更好的对比病人接受治疗前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将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通过OCT、视觉电生理、PLR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盲人视网膜、视神经及视觉皮层下中枢的功能特征。根据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将26名RP盲人分成了四组,分别为无光觉组(No light perception,NLP)、光觉组(Light perception,LP)、微弱形觉组(Faint form perception,FFP)、形觉组(Form perception,FP),另外纳入了10名正常对照。使用OCT、视觉电生理、PLR检查对各组的视网膜、视神经及视觉皮层下中枢的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2.通过fMRI定性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盲人在视觉任务诱发下视皮层激活的变化。研究了5名RP盲人与5名正常人在视觉任务刺激下引起视皮层的激活的差异。3.采用fMRI定量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盲人在视觉任务诱发下视皮层激活及视觉相关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网络的变化。根据BCVA将18名RP盲人分成了2组,无形觉组(No form sense,NFS)和有形觉组(Form sense,FS),另外还纳入了10名正常对照。使用fMRI对各组在视觉任务诱发下的视皮层激活及视觉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网络改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视网膜色素变性(RP)盲人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特征:OCT结果发现,相对于正常对照,RP盲人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PL)及外丛状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厚度下降。NLP组的OPL、ONL厚度相比FFP组和FP组下降,LP组的ONL厚度相比FFP组和FP组下降,NLP组OPL、ONL消失。表明RP盲人外层视网膜厚度下降,OCT能够鉴别无形觉RP盲人(NLP组和LP组)和有形觉RP盲人(FFP组和FP组)的ONL层厚度差异,无形觉组厚度下降。RP盲人所有ERG检查均呈“熄灭型”,说明RP盲人视网膜功能极差,无法用ERG来评价RP盲人的视网膜功能。2.视网膜色素变性(RP)盲人视神经功能特征:视觉诱发电位(VEP)结果发现NLP组和LP组的FVEP P2波幅值比FFP组和FP组降低,而PVEP P100波仅能在残存有中心视力的RP盲人中记录到。表明FVEP可以检测出不同RP盲人的视神经功能差异,无形觉组视神经功能更差。3.视网膜色素变性(RP)盲人视觉皮层下中枢的功能特征:PLR结果发现在白光或蓝光刺激下,引起瞳孔收缩的PLR阈值在NLP组和LP组比FFP组和FP组高。表明PLR阈值能够检测出不同RP盲人视皮层下中枢功能的差异,无形觉组视皮层下中枢功能更差。4.视网膜色素变性(RP)盲人在视觉任务诱发下视皮层激活的定性特征。fMRI结果提示,在特定的视觉刺激下,fMRI能够检测到RP盲人和视功能正常者视皮层均存在显著激活,RP盲人仍有残留的视皮层功能。由于病例数目较少,无法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但证实了fMRI是一种能够客观检测RP盲人视皮层功能的工具。5.视网膜色素变性(RP)盲人在视觉任务诱发下视皮层激活的定量特征。结果发现:1)在闪光刺激下,相比正常人RP盲人的视皮层激活减弱,且视力较差的病人激活较低。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NC组在刺激眼同侧及对侧的BA17、BA18、BA19的激活均强于FS组及NFS组;而在刺激眼同侧及对侧BA17、刺激眼对侧的BA18、刺激眼对侧的BA19,FS组的激活强于NFS组。2)在棋盘格翻转刺激下,相比正常人RP盲人的视皮层激活减弱,且视力较差的病人激活更低。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NC组在刺激眼同侧及对侧的BA17、BA18、BA19的激活均强于FS组及NFS组,而在刺激眼同侧及对侧BA17和BA18、刺激眼对侧的BA19,FS组的激活强于NFS组。以上表明视觉刺激下,相比正常对照,RP盲人的视皮层功能下降,且视力较差的病人视功能更差。与单纯的光觉刺激相比,棋盘格翻转刺激下两组RP盲人之间的激活差异脑区范围更大。6.视网膜色素变性(RP)盲人在视觉任务诱发下视觉相关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网络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在闪光视觉刺激下,相比正常人,RP盲人刺激眼同侧和对侧初级视皮层之间功能连接减弱,表明初级视皮层功能受损。刺激眼同侧和对侧额叶眼动区(FEF)之间功能连接减弱,表明FEF功能受损。刺激眼同侧的颞下回与其它脑区之间和刺激眼对侧的颞下回与其它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都减弱,表明颞下回功能受损,视觉腹侧通路存在损伤。不同视力的RP盲人之间各个脑区间功能连接无明显差异。2)在棋盘格翻转视觉刺激下,相比正常人,RP盲人刺激眼同侧和对侧初级视皮层之间功能连接减弱,表明初级视皮层功能受损。未发现正常人与RP盲人其它视觉脑区间功能连接通路的改变。不同视力的RP盲人之间各个脑区之间功能连接也没有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fMRI可以客观评价RP盲人视觉相关脑区功能连接通路的变化。结论:本研究全面的评估了RP盲人视网膜到视皮层的视通路功能,得到了以下结论:1.通过OCT、ERG、VEP以及PLR等手段研究了RP盲人视网膜、视神经及视觉皮层下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证实了OCT、VEP及PLR能够评价RP盲人的视网膜结构和视功能,ERG无法评价RP盲人之间的视网膜功能。本研究报道了,以上检测能够客观鉴别不同RP盲人视功能的差异。2.采用闪光(光觉)和棋盘格翻转(光觉加形觉)两种不同视觉刺激来诱发视皮层的激活。证明了RP盲人的视皮层激活相比视功能正常者减弱,且无形觉的RP盲人较有形觉的RP盲人视功能更差。本研究率先观察到与单纯的光觉刺激相比,光觉和形觉共同刺激下RP盲人两组之间的激活差异脑区范围更大,表明棋盘格翻转刺激,可以更好的反映RP盲人的视皮层功能差异。这也为利用fMRI评估RP盲人的视皮层功能提供了客观指标。3.本研究首次揭示了RP盲人视觉相关脑区功能连接通路的损伤。RP盲人初级视皮层功能受损,额叶眼动区(FEF)功能受损,颞下回功能受损,腹侧通路存在损伤。这加深了对RP视觉相关脑区功能损伤的认识,对RP视功能损伤治疗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是实现医疗监护的重要手段,连续动态的心电(electrocardiogram,ECG)和呼吸信号监测可以实现对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警和意外的风险评估。然而,通过移动方式采集的信号易受到环境噪声和身体运动等干扰,导致采集的信号质量参差不齐。如果直接丢弃受干扰的信号,会增加重复采集的工作量。如果不对信号进行处理而直接进行数据分析,会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担,降低诊断的准确率,
背景: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严重创伤所致的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组织灌流减少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美国44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非常重要。目前已提出了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新理念,包括允许性低压复苏、损伤控制复苏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伤早期救治水平。但无论是允许性低压复苏还是损伤控制复苏,均需要液体复苏,而在复杂环境下,液体
第一部分多发伤创伤评分方法优选创伤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多发伤。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多发伤患者伤情是展开进一步紧急救治的前提和基础。创伤评分是对不同伤情进行定量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评分区分伤情轻重,并展开分级救治。如今已建立多种创伤评分方法,每种评分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临床上缺乏对不同创伤评分的系统比较。本部分研究通过对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创伤评分与多发伤患者生存情况相
研究背景: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功能紊乱是引起肺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异常分化、增殖、迁移是导致肺小动脉持续收缩,动脉压力增高的关键病理机制。课题组前期研究已发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患者肺组织和低氧处理的HPASMCs中lnc RNA-RP11表达升高,miR-135a表达降低,Rab26表达升高。故提出:低氧使lnc RNA-RP11启动子发
背景及目的目前癌症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家庭幸福的重大疾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医疗领域中对癌症的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也向着高效、精准方向发展,而传统的放疗轮廓勾画工作是手动的,费时费力,准确性和重复性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本研究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主研发一款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放疗轮廓勾画软件,并融合高精度中国数字化人体模型,对放疗危及器官(or
失血性休克是由战伤或创伤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其特征是失血和缺氧。失血性休克患者出现组织缺氧、毛细血管渗漏和微循环障碍的关键环节是血管通透性增高[1],是失血性休克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发病机制。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失血性休克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后果,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有效治疗失血性休克致血管屏障功能障碍的措施,对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后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光调作用(Photobiomodulation,PBM)是指在可见光及红外光谱范围内,通过非光热作用来调节细胞活性的一种生物调节方式。目前应用于PBM较多的光源主要有激光、宽频光源及包括LED在内的发光二极管。PBM可以显著减轻疼痛、炎症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是目前整形外科及皮肤科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模式之一。近年有关PBM的生物学功效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关于PBM在创面愈合中的具体分子机制的研
Leber先天性黑曚(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最早发病的一类具有致盲性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以1岁之前的严重视觉损伤和视网膜电流图波形熄灭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迄今为止,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已经报道了28个与LCA相关的已知致病基因,主要包括CRB1、RDH12、RI
第一部分NLR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ESCC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治疗ESCC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术前新辅助治疗用于局部进展期患者肿瘤降期,从而提高手术R0切除率。然而由于疾病分期、年龄、机体免疫状态、肿瘤异质性等因素,不同患者对新辅助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研究背景:加速创面愈合是千百年来医学实践者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代谢性疾病和人口老年化的问题日益严重,难愈性创面已成为一个长期的医学难题,其发病率和伴随的医疗成本投入逐年增加。尽管对于如何促进难愈性创面的生修复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仍然欠佳,因此,解决难愈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开发促进创面愈合的新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管损伤或血管生成不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