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山苦荬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mfdpv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苦荬为菊科(Compesitae)苦荬菜属植物(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又名苦菜、兔儿菜,多年生草本植物。藏药名为杂赤曼巴,属于我国传统藏药,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广泛分布于平原及山区,民间常将其作为野菜食用。在花期采集,然后就近以流水洗去泥土,除去枯叶,阴干,并以全草入药。有清热利胆功效,广泛用于胆囊炎,黄疸型肝炎以及脉病的治疗。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苦苣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了许多化合物,经各种药理实验证明这些化合物不仅对各类型肝炎疗效显著,并且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例如降血压、降血糖、降胆固醇等,同时还具有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等作用。虽然藏族地区一直将苦苣菜属山苦荬,作为传统药材使用,而在汉族地区却把该属植物当作田间野草去除,对药物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对山苦荬化学成分的系统深入研究,可以为苦苣菜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本文首先以95%乙醇为溶剂,应用冷浸法制得山苦荬浸膏,再经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然后运用薄层层析技术选择流动相,采用常压硅胶正向柱色谱技术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化合物I-IV),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化合物V-Ⅶ),它们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对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经过熔点测定,显色反应,薄层层析以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常规物理化学方法和现代分析技术,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化合物I为熊果酸(ursolic acid)、化合物II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III为蒲公英萜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化合物Ⅳ为蒲公英萜醇(taraxasterol)、化合物V为芹菜素(apigenin)、化合物Ⅵ为木犀草素(luteolin)、化合物Ⅶ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
其他文献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社会的进步,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成为社会最具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在高职教育领域内,人力资源也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发
目的了解梅州市不同社区居民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及习惯现状,并探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的影响。方法本调查按照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来确定调查对
本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导师陈淑长教授的学术渊源,内容包括老师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师承教育、对中医经典古籍的深入研究、博采中医各家学派之长及兼收并蓄现代
目的:本研究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和隔淀粉灸脐法治疗脾气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观察两种治疗对患者P物质(SP)、5-羟色胺(5-HT)和血管活性肠肽(VIP)三种脑肠肽血清含量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以辨证论治的实施者——医师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医师的辨证论治的效果为指标,探索医师共性和个性经验规律对辨证论治效果是否会产生影响。研究从对失眠的不同医师辨
博物馆往往是一个涵盖了多个部分的综合体。如何将各个部分有效地布局,是博物馆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基地中各功能区入口布局和馆内功能分区两方面加以探讨,将博物馆的
目的:阐述跟痛症的研究近况和进展。通过针刀松解配合中药熏洗与针灸配合中药熏洗的治疗相对比,观察结果进行疗效评价,探讨针刀松解疗法治疗跟痛症的治疗机理和临床疗效,为临
踩踏事件是大型公共聚集场所的主要人为事故灾害类型之一.研究踩踏事故的预防、避险逃生和救援,对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易发地点、易发情况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1994~2003年的9种体育类综合核心期刊中有关少数民族体育科研论文,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9种体育综合类核心期刊发表少数民族体育科研论
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施工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重视所承建项目的质量,而且还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