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锂离子混合电容器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混合电容器(LIC)结合了锂离子电池(LIB)和超级电容器(SCs)的优点,具有相对较高的比能量、比功率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使其成为能量存储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然而,受限于现行碳酸酯类有机体系电解液较窄的电化学稳定窗口(ESPW),以及LIC常用的正极材料较低的充/放电电位(4 V vs.Li/Li+),导致LIC器件的工作电压较低(≤3.3 V),从而造成LIC的比能量未达预期。另外,常规电极体系内部导电网络结构低效,正、负极容量不匹配等问题限制了LIC器件的比功率和循环寿命。上述原因共同导致现行LIC在比能量、比功率和循环寿命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本文从功能化新型高电压电解液的研究,多元纳米碳复合材料的改性制备,以及正、负极容量比优化调控三方面着手,将高电位(5 V vs.Li/Li+)镍锰酸锂(LNMO)正极与活性炭(AC)负极组合,进行高电压LIC(即,LNMO//AC)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通过在常规碳酸酯类电解液中引入功能化添加剂(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TMSP))以提高电解液的ESPW,并构建稳定的正极/电解液界面膜(CEI),从而实现LIC工作电压的提高,进而有效提升其比能量和循环寿命。具体地,在常规电解液(Reg)(1 mol L-1 Li PF6溶于EC/DMC/EMC(体积比为1:1:1))中加入1 wt.%TMSP制得1 wt.%TMSP+Reg电解液,使用三电极体系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证明了TMSP能够有效拓宽电解液的ESPW。进一步地,通过LNMO//Li半电池和AC//Li半电池测试证实了TMSP能够在正极表面分解成膜,形成的CEI膜具备优越的电导率和电荷转移速率,TMSP能清除电解液中的分解产物,从而有效改善LNMO正极和AC负极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与Reg电解液相比,在1 wt.%TMSP+Reg电解液中,LNMO//Li半电池在1 C电流下循环2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从57.88%提高至94.51%;AC//Li半电池在0.6 A g-1电流下循环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则由79.41%提高至89.68%。其次,将LNMO正极材料与多元且不同维度的纳米碳材料(一维碳纳米管(CNT)和二维石墨烯(GN))及常规导电剂材料(零维导电炭黑(SP)和导电石墨(KS-6))相结合进行复合改性,构建三维“点-线-面”高效导电网络,增强电极内部电荷转移和离子传输,降低电极电阻,实现倍率性能的显著提升。具体地,先将单元纳米碳材料(CNT或GN)与LNMO结合,对纳米碳材料的比例进行系统优化,得出最佳比例时的单元纳米碳复合正极。其中,当CNT和GN的加入量分别为0.2 wt.%和0.025 wt.%时,所制备的LNMO/SP/KS-6/CNT和LNMO/SP/KS-6/GN复合电极在20 C电流下的放电容量从常规电极(LNMO/SP/KS-6)的20.91 m Ah g-1分别提高到40.91 m Ah g-1和38.06 m Ah g-1。进一步地,得益于复合电极内部三维“点-线-面”高效导电网络结构协同效应的发挥,多元纳米碳复合电极(LNMO/SP/KS-6/CNT/GN,0.2 wt.%CNT+0.15 wt.%GN)的倍率性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20 C电流时的放电容量高达64.11 m Ah g-1。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将所制备的功能化新型高电压电解液,多元纳米碳复合LNMO正极与高倍率活性炭(AC)负极组合,通过正、负极容量比的优化调控,进行高电压LIC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文献中关于LIC正、负极容量比的研究较少,是LIC研究的不足。本文在一系列不同正、负极容量比下(即,1:1,2:1,3.5:1,4:1,5:1)组装LIC,并经过倍率测试及循环测试,得出具备最优性能时的正、负极容量比,确保LNMO复合正极和AC负极均处于其安全电压区间,从而减少正、负极极化,确保LIC在高工作电压时的循环稳定性。实验证明,在3.45 V的高工作电压下,LIC的最优正、负极容量比为3.5:1,其具备63.9 Wh kg-1的高比能量、2892.60 W kg-1的高比功率,且在0.6 A g-1电流下循环7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高达78.80%。与之相比,未优化容量比的LIC(即,正、负极容量比为1:1)的比能量仅为54.80 Wh kg-1,比功率仅为1211.60 W kg-1,相同电流下循环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仅为15.1%。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功能化新型高电压电解液的研究,多元纳米碳复合材料的改性制备,以及正、负极容量比优化调控三方面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制备了适用于高电压LIC的新型高电压电解液和高倍率三维纳米复合LNMO正极,将其与高倍率AC负极组合,并经过系统的正、负极容量比调控优化,制备出能在3.45 V的高电压下稳定工作的高性能LIC。此外,本论文所使用材料的商业可获性证明了本工作的研究成果具备较好的商业应用可行性。同时,本论文的研究策略对于其他类似的混合型储能器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是满足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政工作要求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举措。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为例,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大屏投影技术等现代科技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融合,打造主题展览厅、VR体验厅、360度全沉浸式体验厅,从建设理念、基本架构、管理体制、建设内容、开放共享模式等方面对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建设进行有益探索与实
期刊
为实现制冷空调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研究具有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效化的制冷空调用换热器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强化换热技术在制冷空调用换热器中的应用,包括风冷式换热器、水冷式换热器和蒸发式冷凝器,以及适应低制冷剂充注量、低GWP工质的紧凑型高效换热器的研发进展,为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维生素K3是合成其他K族维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酶的合成,同时也是饲料添加剂的重要成份,此外还可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剂、除草剂等。传统的过氧化氢氧化法,气相催化氧化法,铈盐氧化法合成维生素K3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工艺繁琐等问题,因此,探索高效环保的生产路线,选择高效的催化剂是目前面临的难题。硅基材料各种孔集于一身已被证实是提升材料催化的有效手段,材料的多级介孔化可赋予其特殊的
学位
<正>上海位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和黄金海岸线的交汇点,而黄浦区正处于上海地理优势的中心区域,是全市各区中唯一全境都在中央活动区范围内的城区。黄浦区外滩沿线及腹地的20世纪古典建筑群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是上海集聚全球金融要素的重要载体空间。它作为中心城区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中最具知名度、优秀历史建筑最为密集、最具代表性的风貌区,在存量时代下,精细化、高品质发展与价值风貌保护共进成为其活力再生、
期刊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电瓶车、汽车等交通设备使用的能源开始以储能电池为主。其中,锂电池拥有寿命长、比能量高、便于携带、电压高等特点,因此备受关注。市场上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是碳酸盐基溶剂(例如碳酸乙烯酯),鉴于传统液态电解液的热稳定性较差,易漏液等弊端,人们逐步地把科研重心转向了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然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同样面对着室温下离子电导率偏低的问题,需要对其改性或进一步开发提高
学位
苯并呋喃是由苯环与呋喃环骈合而成的氧杂环,是一类重要的杂环类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抗癌、抗菌、抗结核、抗病毒、抗阿尔兹海默症等优良的生物活性。近年来,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新的高效合成方法也同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过渡金属催化是合成苯并呋喃的主要方法。其条件温和,适用性较广,但存在毒性大,催化剂价格昂贵,产物中微量金属难以除去等问题。近年发展的以C-O或C-C
学位
为揭示东北黑土玉米田土壤真菌群落对旋耕、深松、深翻和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机制,在长期定位种植区采集旋耕(RT)、深松(SU)、深松秸秆覆盖(SS)和深翻秸秆还田(DP)土壤样品,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土壤中优势菌门,SU、SS处理下子囊菌门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的相对丰度最高,DP处理下担子菌门银耳纲(Tremellomy
期刊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兴技术表现出比以往更高程度的不确定性、更大范围的颠覆性、更不均衡的赋权特征,使新兴技术治理面临多重挑战,因此基于新兴技术的属性特点和发展规律,分析现有新兴技术治理方案消减和应对多种困境的路径。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与治理政策稳定性间的矛盾形成了本源性治理困境、潜在颠覆性与治理范式延续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次生性治理困境、赋权特点与治理结构平衡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结构性治理困境,分别对新兴
期刊
化石燃料的消耗引起了人类对生物质转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绿色、节能的生物质催化转化是人们关注的要点。针对木质纤维素催化水解和5-羟甲基糠醛(HMF)催化氧化常涉及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有毒/昂贵的有机溶剂和可溶性碱的问题,本论文结合Buchwald-Hartwig偶联(B-H)反应的特点,聚苯胺(PANI)独特的掺杂/脱掺杂、固体碱的性质,制备了一系列聚苯胺基纳米复合材料,并进行
学位
人类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极端的气候变化和不稳定的生活成本。这推动了可再生替代能源计划的广泛发展,以实现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认真推动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迫切需要研发出新型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在众多环境清洁能源生产技术中,太阳能利用技术因其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而备受关注。换言之,模拟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