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稳定极值区域和相位一致性的仿射变换图像配准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chengli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图像拼接、目标检测以及三维重建等众多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步骤。在不同时间、不同视角或者由不同传感器拍摄的同一场景中的图像,往往存在平移、旋转、缩放、仿射等几何变换。图像配准就是对存在上述几何变换的图像建立对应关系,达到校正图像坐标和形变的目的。与平移、旋转和缩放变换相比,仿射变换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图像结构,这使得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很难或者无法准确地建立图像间的对应关系。因此,仿射变换图像的配准也变得更加困难。首先,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中的四个基本步骤,即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变换参数估计和图像变换插值。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中常用的算法,包括Harris角点检测、尺度不变特征(SIFT)提取及匹配、完全仿射变换不变特征(ASIFT)提取及匹配、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SER)特征提取和相位一致性特征提取,并对这些算法应用于仿射变换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针对上述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稳定极值区域和相位一致性特征相结合的仿射变换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包括三个步骤:(1)分别对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进行MSER检测和匹配,对匹配的MSER区域的质心进行拟合和归一化处理获得两个大致对齐的圆形区域,并估计输入图像间的粗配准变换矩阵。(2)提出一种基于Gabor滤波分解的相位一致性特征点检测算法,使用该特征点提取算法分别在获得的两个圆形区域中进行特征点检测,得到两个特征点集合。(3)采用基于概率分布的点集配准算法估计两个点集间的仿射变换矩阵,将点集间的仿射变换矩阵与圆形区域间的粗配准变换矩阵相结合,计算出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间的精确变换矩阵。最后,在Windows XP环境下,采用Matlab编程语言实现了本文的算法,并在相同运行环境下,与其它几种经典的基于区域的配准算法以及基于特征的仿射变换图像配准算法进行实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配准算法能够获得比基于互信息(MI)和基于相关性(CC)的区域配准算法更高的配准精度;对于存在较大仿射变换的图像,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获得比基于SIFT特征的图像配准算法更好的配准效果;与基于MSER的图像配准算法相比,能够获得更多的正确匹配对、更高的特征重复率和配准精度;同时,比基于ASIFT的图像配准算法有更高的运算效率。此外,对于存在光照变化、模糊和JPEG压缩情况下的图像,本文算法也能获得比较好的配准结果。
其他文献
直管形荧光灯是目前工厂、机关、学校以及家庭照明电路中的主要电光源.高频电子镇流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节能工具的出现,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国际上已经出现了用灵巧功率
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主要目的是从视频序列中检测出运动目标,并在对目标有效识别与可靠跟踪的基础上,理解和描述目标的行为。动态视
区域的人口作为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体,其数量、规模、素质、结构、分布、与迁移状况,对区域发展具有直接的、彼此不尽相同的影响,能起到重要的加速或延缓发展的作用。在全面建
传统的视觉跟踪系统是基于“摄像机—图像采集卡—通用PC机”三者为一体的系统,在通用PC机上主要是软件实现图像处理,能够提供中等的图像处理能力,但是要占用CPU几乎全部的处理
当今世界各国无不存在着交通拥挤问题。有限的土地和经济节约使得道路建设不可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就需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等手段来提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逐渐升温.该文紧跟时代潮流,探索传统机器人感知技术与新兴网络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力求实现具有良好网络功能的感知系统,拓展其功能
近二十年来,随着多尺度技术在信号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多尺度系统理论日趋成熟。目前,一般将多尺度系统分为两大类:SMS(统计多尺度系统,Statistical Multiscale System)和DMS(动态
准柔性制造系统(P-FMS)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型的柔性制造系统,其主要特征是:适当降低自动化程度;放弃无人化要求;允许NC机床、普通机床、人工工位并存于一条加工线之中;充分
作为DVD驱动和管理SOC(System On Chip)芯片中的一部分,DVD伺服控制微处理器被设计用来执行DVD系统的伺服控制程序,如聚焦,旋转,寻道,寻迹等控制任务。 为了获得比较高的性能,设
该文对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各种网络时延条件下的故障检测、故障分离、容错控制,以及干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