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StMAPK4响应低温胁迫的功能解析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作为级联最后一个组分,含有一个非常保守的T-X-Y基序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方式与多种底物相互作用并磷酸化,从而转导上游信号。激活的MPK磷酸化多种细胞质和核底物,研究MAPK的定位、活性状态、稳定性和转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遗传和生化方法已经发现MKKK/MKK/MPK信号模块在控制细胞分裂、发育、激素信号转导和合成、响应非生物胁迫和病原体等方面具有交叉作用。马铃薯中包含15个MAPKs家族成员,许多物种中的MAPKs家族基因都已被鉴定。本研究通过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表达载体,遗传转化马铃薯,从StMAPK4基因的表达位置、对低温的响应和对生理指标的调节方面来鉴定该基因的功能,并对马铃薯StMAPK4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马铃薯StMAPK4基因长1571 bp,分布于11号染色体,具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该基因CDS序列为1119 bp,包含一个编码372个氨基酸多肽;StMAPK4蛋白总分子量为42685.76 k Da;等电点p I为4.97,是酸性蛋白;总体平均水解性-0.297,StMAPK4基因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多肽链。2.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p CEGFP-StMAPK4融合蛋白瞬时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烟草叶片中,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StMAPK4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核。3.通过q RT-PCR分析了低温胁迫下,马铃薯栽培品种“Atlantic”中StMAPK4基因对低温胁迫响应。结果发现StMAPK4基因在根、茎、叶中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显著性上调,根中上调了1.27-2.78倍,茎中上调了1.83-2.29倍,叶中上调了2.12-2.98倍,该基因在叶片中表达最稳定。4.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了转p CE-StMAPK4过表达马铃薯植株及转p BI121-ami R-StMAPK4干扰表达马铃薯植株。StMAPK4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量分析表明,StMAPK4基因的表达量在OE-1、OE-4和OE-5过表达株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NT)植株,在OE-2、OE-3和OE-6过表达株系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NT;在干扰表达株系RNAi-3、RNAi-5和RNAi-6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NT植株,在RNAi-1、RNAi-2和RNAi-4株系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NT。5.在4℃低温胁迫下,测定了转基因植株的生理指标,结果发现,StMAPK4基因过表达植株(OE-2、OE-3和OE-6)较NT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SOD较NT最高增强了1.16倍,POD较NT最高增强了1.12倍。干扰表达植株(RNAi-1、RNAi-2和RNAi-4)中SOD较NT降低1.19倍,POD较NT降低1.16倍。在过表达植株(OE-2、OE-3和OE-6)中脯氨酸(Pro)含量高于NT植株1.15倍,而在干扰表达植株(RNAi-1、RNAi-2和RNAi-4)中Pro含量明显低于NT植株1.12倍;过表达植株(OE-2、OE-3和OE-6)中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较NT下调1.08倍,干扰表达植株(RNAi-1、RNAi-2和RNAi-4)中MDA含量最高,较NT植株上调1.23倍。6.转基因植株表型鉴定结果表明:非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过表达和干扰表达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在遭受低温胁迫后,都有不同程度受损,其中过表达转基因植株受到的损伤比NT植株小,干扰表达植株与NT相比,其叶片严重萎蔫、干枯。
其他文献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具有收益早、用途广、价值高及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树种、抗旱树种及水土保持树种。近年来,由于农林产业集约化和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花椒单一化种植的现象日趋广泛,导致土壤养分失衡、植物抗逆性下降、土壤化感自毒物质大量积累,也使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同时造成花
根系作为植物的重要功能器官,对提高干旱条件下的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DRO1(DEEPER ROOTING 1)作为深根抗旱的主效数量性状位点,近年来在拟南芥、水稻、小麦、大麦和玉米等模式植物和作物中已进行了参与调控根系构型的深入研究,但目前关于马铃薯StDRO1基因的功能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深入研究StDRO1与根系性状以及抗旱性是否关联,本研究开展了如下工作:本研究以110份同源四倍体马铃薯为
为探究DNA甲基化在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演化形成中的作用,以来自不同环境选育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分析试验材料间抗寒性差异;分析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试验材料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变化,对DNA甲基化差异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进行BLAST序列比对,以期筛选得到形成抗寒性差异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对筛选得到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
膜荚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甘肃、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以根入药,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等功效。黄芪种类多,栽培中存在品种混杂、种质退化等问题;选育膜荚黄芪新品种,成为提高膜荚黄芪质量和产量的关键。为加快多年生膜荚黄芪新品种选育,将其种子搭载于“神舟十一号”和“长征七号”,在太空中分别历时33 d和22 h进行诱变处理。在有机栽培条件下,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
农田土壤碳库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短期调控的碳库。绿肥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碳储备的有效措施。西北干旱绿洲灌区绿肥还田利用对土壤碳库影响研究缺乏系统性,限制了绿肥还田生态效益的科学评价。因此,明确玉米农田土壤碳平衡对绿肥还田利用的效应及其机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绿肥全量翻压、根茬翻压、绿肥覆盖免耕与根茬免耕四种绿肥还田方式对玉米农田土壤有机碳输入特征、土壤呼吸
一膜两年用结合水氮运筹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已经试验和生产实践验证,但该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挖掘其技术潜力仍缺乏理论依据。2019-2020年,设置2种耕作方式:免耕一膜两年用(NT)和传统耕作(CT),2个灌水水平:传统灌水(I_2,2400 m3·hm-2)和传统灌水减量20%(I_1,1920 m3·hm-2),3个施氮水平:施纯N 225 kg?hm–2(N
食者粮也,衣者棉也,衣食住行“衣”为先。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产品,中国作为最大的原棉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挖掘与开花时间相关的重要基因,解析棉花开花调控途径,结合分子育种手段,有利于培育适应各地区气候条件的早熟品种以保证棉花纤维品质及种植面积,同时可以利用时间差缓解粮棉争地矛盾获得粮棉双高产,还可以有效避开季节干旱等气候因素的不利影响,集中统一成熟期增加机械化
针对绿洲灌区玉米生产氮肥投入大、氮素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开展大田试验,设4.5万株/hm2(低)、6.0万株/hm2(中)、7.5万株/hm2(高)三种密度,单作和间作两种种植模式,270 kg/hm2(减量25%)、360 kg/hm2(传统)两种施氮梯度,探讨密度和间作对减量施氮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的补偿效应,揭示在减量施氮条件下密植结合间作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机理,以期为试区构建氮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常被用作牲畜的主要口粮,并且在自然环境的治理、预防水土流失等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干旱是限制苜蓿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抗旱特性,扩大其栽培面积,仍是当前苜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苜蓿的品种改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micro 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研究表明mi
合理施用磷肥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但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磷素利用效率明显下降。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作为调控信号不仅可以提高作物植株叶面积指数,促进营养器官中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与再分配,还可以提高作物植株碳氮代谢酶活性,增强作物植株的碳氮代谢强度,促进氮磷钾的积累。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L)是对磷敏感的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