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原子在Pt/Ni(111)合金表面扩散、渗透及外延生长石墨烯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氧原子在Pt(111)/Ni(111)合金表面的扩散和渗透行为,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此外,研究了SiC表面和缓冲层掺杂对外延生长的石墨烯带隙的调控。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根据氧原子在Pt(111)/Ni(111)及其不同比例合金等五种材料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能,得出了氧原子在五种材料表面的最小扩散路径;依据最小扩散路径中的势垒,研究了氧原子在五种材料表面的扩散行为,得到氧原子在五种材料表面扩散难易程度的顺序为:PtNi3(111)> Pt3Ni(111)> Ni(111)> Pt(111)> Pt(111)-skin-Pt3Ni,即氧原子在以Pt/Ni二元合金为表面的材料中的扩散难度要普遍大于以纯金属作为表面的材料中的扩散难度;同时在二元合金为表面的材料中,随着体系中Ni原子含量的增加,氧原子在其表面的扩散难度也随之增加。第二、采用NEB的方法研究了氧原子在上述材料中由表面最稳定吸附位fcc或fcc1位向次表面对应位置sub-hcp或sub-hcp1位的垂直渗透过程。通过对比渗透过程中的势垒,我们得出氧原子在五种材料中由表面向次表面垂直渗透的难易程度的顺序为:Ni(111)>PtNi3(111)> Pt3Ni(111)> Pt(111)>Pt(111)-skin-Pt3Ni。为了从微观上更好地理解上述结论,我们提取渗透过程中氧原子在表面最稳定吸附位和面下鞍点时氧原子和与氧原子最近邻的Pt/Ni原子的电子投影态密度(PDOS),通过对比O-2p、Pt-5d、Ni-3d轨道的杂化程度,得出氧原子与Pt(111)、Pt3Ni(111)和Pt(111)-skin-Pt3Ni表面的相互作用较弱,即氧原子在以上三种材料表面更难以被吸附,因此向材料内部渗透也相对较为容易。第三、我们首先在不破坏SiC外延生长石墨烯(Graphene)原有结构对称性的基础上,选择B、N、Al、P原子,依次替换SiC基底(0001)面的未成键的Si原子,通过与纯净的Graphene的能带结构进行对比,研究SiC基底表面对于外延生长的Graphene带隙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其次,我们以BN网状薄层,替换模型中的缓冲层Buffer,研究Buffer对Graphene带隙的影响程度。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设备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快速识别(Quick Response,简称为QR)码已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多媒体信息载体之一。QR码因其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灵活等优点,常作为出版产品正版验证的重要渠道和线上线下的主要接口。然而,传统QR码由静态的黑白方形编码模块组成,其存在样式单调、缺乏吸引力、无视觉意义、视觉质量差、数据载荷有限等缺点,难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因此,QR码的视觉优化问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效果。方法选择高危儿6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并设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干预组按计划采用一对一智能发育评估及训练指导,个体化早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高质量发展正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港东疆片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位于天
报纸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许多聋校教师对如何开展这一实践活动颇感茫然。本文将以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为主线,从活动目标、内容以及评价等三方面进行探究,试图为聋校
<正>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由艾利亚·卡赞导演的影片在1951年的美国十大最佳影片名单上名列第一,卡赞被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评为当年最佳导演,
在民法领域,夫妻共同债务是夫妻财产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能否科学认定夫妻共同债务对于债权人与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目的:从粘附、运动及对细胞外基质(ECM)侵袭等方面,研究紫杉醇对人高转移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侵袭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对ACC-M细胞明胶酶(MMP-2、MMP-9)表达及活性的作用,从而探
目的:研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PR、nm23、P53表达的临床意义及55例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普外科1963-2001年收治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55例的临床资料,随访
近年来,受到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我国境内企业的跨境并购规模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随着监管部门2016年底以后频繁出台的外部监管政策,以及国内宏观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五年存活率仅在30%,常规治疗方法难以提高其五年存活率。由于深居盆腔,起病隐匿,且易复发,临床发现多属晚期,因此,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残余病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