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w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在草酸钙晶体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效应及机制研究目的:观察草酸钙(Calcium Oxalate,CaOx)晶体干预肾小管上皮细胞后是否可以激活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探讨内质网应激在细胞-晶体反应中对自噬的调节机制,阐明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在草酸钙晶体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草酸钙晶体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细胞-晶体反应体系,采用不同浓度的草酸钙晶体(0,0.25,0.5,1.0,2.0,4.0 mmol/L)干预肾小管上皮细胞24h和2.0 mmol/L草酸钙晶体干预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的时间点(0,3,6,9,12,24 h),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中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自噬标志蛋白LC3B(LC3-Ⅱ/LC3-Ⅰ)的表达情况。应用内质网应激激活剂衣霉素(Tunicamycin,TM)和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预干预肾小管上皮细胞3h以调控内质网应激水平。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草酸钙晶体组(CaOx;含2.0 mmol/L草酸钙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草酸钙晶体+4-苯基丁酸处理组(CaOx+4-PBA;2.0 mmol/L 4-PBA预干预3h后,更换为含2.0 mmol/L草酸钙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草酸钙晶体+衣霉素处理组(CaOx+TM;2.0μg/mL TM预干预3h后,更换为含2.0 mmol/L草酸钙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h后,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技术评估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活性,阐明草酸钙晶体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发生机制及其对自噬活性的调控作用。通过调节细胞-晶体反应体系中的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活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草酸钙晶体黏附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的表达水平。从而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在草酸钙晶体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调控作用。结果:随着草酸钙晶体刺激浓度和干预时间的增加,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自噬标志蛋白LC3B(LC3-Ⅱ/LC3-Ⅰ)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增加,且在2.0 mmol/L、24h时达到最大值。使用内质网应激激活剂TM和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可有效调节草酸钙晶体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水平,且自噬活性的变化与内质网应激水平正相关。与此同时,4-PBA处理可显著减轻草酸钙晶体诱导的细胞晶体黏附、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的分泌和细胞凋亡,而TM处理则进一步加重了草酸钙晶体诱导的细胞晶体黏附、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的分泌和细胞凋亡。结论:1.明确了草酸钙晶体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2.草酸钙晶体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进而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自噬的激活。3.应用内质网应激激活剂TM和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能够有效调节草酸钙晶体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水平,进而调控自噬。4.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可以有效减轻草酸钙晶体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第二部分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在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建立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在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二醇(EG)饮水法诱导建立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并使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调控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水平。选择28只4-6周龄,体重180-200g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四组(7只/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使用正常饮用水喂养),结石模型组(EG;含1%乙二醇的饮用水喂养),结石模型+4-苯基丁酸治疗组(EG+4-PBA;含1%乙二醇的饮用水喂养+灌胃给与4-PBA(100 mg/kg/d)),结石模型+氯喹治疗组(EG+CQ;含1%乙二醇的饮用水喂养+腹腔注射CQ(60 mg/kg/d))。4周后,收集各组大鼠肾组织,应用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LC3B(LC3-Ⅱ/LC3-Ⅰ)、BECN1、p62和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CHOP、caspase12、p-PERK、p-eIF2α的表达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中的自噬泡数量。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管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代谢笼收集大鼠24h尿液,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的含量。通过大鼠下腔静脉收集各组大鼠循环血液,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水平。使用Von Kossa硝酸银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内晶体沉积情况及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我们观察到,乙二醇诱导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伴随着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过度激活。CQ处理可有效抑制自噬的过度激活,进而减轻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脏损伤和细胞凋亡;4-PBA处理能同时抑制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激活,且表现出与CQ相似的肾保护作用,显著降低CRE和BUN的含量、NGAL和Kim-1的排泄量、和肾内晶体沉积,减轻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脏损伤和细胞凋亡。此外,4-PBA的自噬抑制作用伴随着PERK/eIF2α信号通路的低表达。结论:1.乙二醇诱导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伴随着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过度激活。2.乙二醇诱导大鼠肾脏内质网应激的过度激活,进而可以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自噬的激活,促进肾内晶体的形成和组织的损伤。3.应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和自噬抑制剂CQ能够有效地调节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中肾脏内的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水平。4.内质网应激可通过PERK-eIF2α途径介导自噬的激活,抑制ERS介导的过度自噬可有效保护肾功能,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肾结石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70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生化、影像、内镜检查。70名患者本次住院均行CT、MRCP、EUS检查。以ERCP相关治疗结果作为各诊断方法的金标准,CT、MRCP、EUS诊断胆总管结石与金标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一致性程度按照Kappa系数可分为:0.81-1.00几乎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进行宫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并签署麻醉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30):对照组、右美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右美-氟比洛芬酯组。对照组、右美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右美-氟比洛芬酯组分别术前15 min静脉滴注1.25 ml/kg 0
目的:利用GEO公共数据库研究分析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口腔正常组织中CDC5L m RNA的表达特征;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中CDC5L蛋白的表达;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C5L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从GEO公共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ds)下载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芯片,分析纳入芯片中的口腔鳞状细胞
研究背景: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80%,是RCC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ccRCC发病隐秘,约40%患者确诊时已达临床晚期。ccRC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探索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将为其
目的:通过对因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全胚冷冻后首次行冻融囊胚移植的患者分别使用自然周期(NC)和激素替代周期(HRT)两种内膜准备方案,探讨其对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内膜准备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这是一项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时间选取在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之间,共收集了112名年龄小于35岁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均因预
目的:分析实验室检查、超声造影、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0,PI-RADS v2)及三者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或手术证实的前列腺病患
目的:通过研究首次接受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24小时、1月、3月、6月疼痛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术后24小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1月、3月、6月面部感觉和咬肌功能的恢复率,探讨PBC术中不同压迫时长与术后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病例诊出率越来越高,而超声内镜声学造影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中也逐步显露出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内镜声学造影在鉴别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的价值表现。方法:通过对进行超声内镜声学造影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分析其病灶的囊内病变及囊壁病变在超声内镜声学造影上造影强度、造影模式、造影时相、造影强度-时间变化表现,比较不同类别的胰腺囊性病变区别。结果:自2014
目的:体外制备不同凝龄的富血小板血栓(platelet-rich thrombi,PRT)及富红细胞血栓(erythrocyte-rich thrombi,ERT),应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尿激酶(urokinase,UK)环状RGD修饰脂质体在体外行溶栓实验,评价载尿激酶环状RGD修饰脂质体的体外溶栓能力。方法:一、应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尿激酶环状RGD修饰脂质体(简称:载尿激酶c RGD脂质体),在
目的对比分析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前的临床、影像特征及总生存期,并构建影像特征的预后列线图,探讨该模型预测I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能力。材料与方法85例患者依据平衡期强化范围比,将大于2/3的强化区域分为第1组,49例;小于2/3的强化区域分为第2组,36例;比较两组I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特点及强化方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征象,通过多因素C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