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电影审美性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安忆以创作生命力旺盛、作品数量众多、创作风格多样著称,她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构成了一道亮丽而独特的文学景观。在王安忆创作的文学景观中,有一处独具特色的风景线,那就是王安忆小说中频繁出现的“电影”:《打一电影名字》中小伙伴们玩的游戏是猜电影名字,《我爱比尔》中男主人公比尔的衣着打扮就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美国青年形象,《忧伤的年代》中的“我”因为看电影的经历而感受到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滋味,《小新娘》中的女主人公和男友约会也是参照着电影中的情形……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安忆小说创作中丰富的电影审美性:电影元素的广泛运用;小说中“电影”的显性出场成为时代背景的缩影,承担着人物形象塑造、小说情节发展动因等作用;小说中“电影”镜头的画面塑造以及丰富多样的“电影化”题材使小说具有影视化特征;好莱坞电影情结为小说增添了时代感和历史意蕴……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对电影元素的钟情、对电影手法的熟稔、对电影美学的运用,彰显出作家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特征。为了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电影审美性,本文将从王安忆小说文本中丰富的电影元素出发,分析不同电影元素的类型及其背后的审美倾向与文化意义。通过归纳不同类型的电影元素在王安忆小说中的艺术呈现,进一步明确王安忆小说创作中呈现的电影审美特征。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着重分析王安忆小说文本中丰富的电影元素以及这些电影元素在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一章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小说文本中显性的“电影”出场、“电影镜头”的画面塑造、影视化题材、“好莱坞电影”。首先,王安忆小说中大量的显性电影元素的出场,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时代语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王安忆擅长运用“电影镜头”的画面塑造来展现小说的外部环境以及小说人物的活动空间。此外,王安忆的小说题材具有鲜明的影视化特征,作家在创作小说时借鉴一种直接诉诸读者视听感官的电影语言,通过物化意象、色彩画面、光感造型等电影元素来丰富小说的艺术性,生动的、质感的、具体的、鲜明的视觉形象在她的小说作品中俯拾皆是。最后,“好莱坞电影”在王安忆小说文本中的频繁出现折射出作家鲜明而又独特的电影审美倾向。第二章重点论述王安忆小说创作中呈现的电影审美性特征,分析电影审美性在王安忆小说中的文学表达,更好地认识并把握王安忆小说中的电影审美问题。这一章由世俗化的审美形式、纪录片式的审美表达、零聚焦叙事、“真实性”创作原则这四个部分组成。王安忆擅长借鉴电影中物质化的象形艺术,引导读者深入物质生活世界,以物质现实去展开心灵情感与理性内容的揭示。作家特别注重小说内部时间和空间的真实性,展现日常生活的合理秩序,生活的审美形式也凸显出来。小说中的零聚焦叙事有如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全知全能地展现小说现实。王安忆深谙电影美学中“气氛”的营造,借鉴电影中的镜头、声音、光线、造型等元素,完成生活真实向艺术真实的完美蜕变。第三章重点论述电影审美性与王安忆文学表达的极致书写。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电影审美经验内化为作家独特的创作美学。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物质现实的复原;第二,时空的真实延续;第三,心灵世界的构筑;第四,“从此岸到彼岸”的诗意追求。王安忆借助电影或电影元素进行审美表达的同时,追求的是其文学世界的极致书写。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GDP的增长,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随之显现。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政府开始重视社会的长期均衡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2016年,国家颁布了《社会责任绩效分类指引》和《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行为,也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期望值的日益提升。近些年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上升,政府颁布的
学位
美军的“穿透性制空”作战概念具备明显的进攻性特征,使用多型武器装备构建“系统簇”,利用跨域协同、网络支撑、信息赋能、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执行隐蔽渗透、深入纵深、侦测要害目标、大规模打击敌方严密的防空系统等“反介入”力量的任务,以达到确保美军制空优势的目的。深入研究这一针对性明显的作战概念,分析其武器装备和战法运用,探索应对之法,对掌握未来战场的主动权意义重大。
期刊
<正>近日,有关美军第六代战斗机已经首飞的新闻铺天盖地,但有观点认为,现实与传闻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架所谓的新的六代战机原型机不太可能是一架战斗机。美国空军采购主管威尔·罗珀也表示这架所谓的六代战机原型机实际是一架技术演示飞机,而这距离实际装备有相当大的距离。不过即便如此,在第六代战斗机已经初露端倪的情况下,以开放性的思维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仍是富于积极意义的。
期刊
近年来,“汉学热”在中国受到了持续的关注,这意味着中学和西学的交流碰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顾明栋提出了汉学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原创焦虑”。顾明栋的汉学主义理论有两个基础性概念——文化无意识和知识的异化。其中,文化无意识是汉学主义的源泉和动力,汉学和中西研究的异化知识是汉学主义的结果。文化无意识包括意识形态无意识、方法论无意识和种族无意识等,而且可以在教化的作用下实现从
学位
正史中的禮樂志是研究中國古代禮樂典制與文化的重要歷史文獻,是正史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唐書》中《禮志》十卷(因《新唐書》中《禮志》和《樂志》合稱,故因之不改,實際論文的補正對象是禮志部分)是歐陽修等人在《大唐開元禮》、《唐會要》、《舊唐書》諸書上的基礎上所撰寫的對有唐一代禮制的記錄,然而對於該志的研究,尚未有充分探索。其中文本整理部分,雖有1975年中華點校整理本,但是此本有重新的校證之必要性:
学位
相傳為東漢蔡邕編撰的琴曲題解專著:《琴操》,由於文獻散佚和歷代闡說的差異,其作者、成書背景、和具體內容已引發學界諸多討論。後世史志、書目、類書及詩文總別集等文獻的稱名徵引,指涉出東漢桓譚、蔡邕,和兩晉孔衍這三種《琴操》作者與版本。至清代,王謨、阮元、馬瑞辰等人在《琴操》輯佚與刊刻序文中各執己詞,但總體仍以支持蔡邕編著者為多。本文在前人的考證與辨問基礎上,著眼以下問題:一、推源溯流。在《琴操》作者分
学位
法属马提尼克诗人、剧作家、政治家艾梅·塞泽尔既发起了“黑人性”运动,又是后殖民理论的先驱。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塞泽尔开始从诗歌创作转向戏剧。在之后的十多年里,塞泽尔贡献出了四部戏剧。该戏剧四部曲将发生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反殖民斗争搬上舞台,极大鼓舞了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西方文学与非洲文化的巧妙结合赋予其戏剧别具一格的美感和艺术特色,开启并奠定了加勒比地区的史诗戏剧特色。塞泽尔的戏
学位
Web2.0时代和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平台的数据挖掘、生产成为资本主义新的价值积累模式。但是,这并未使得资本主义逃离剥削的本质。在诸多研究中,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坚持从对数字劳动的生产过程本身入手,坚持“数字劳动”就是数字资本主义下剥削形式的载体,同时依托互联网的发展,伴随资本、知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数字劳动成为资本逻辑、剥削不断扩张的重要途径。批判、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思潮贯穿福克斯
学位
中国社会的转型使“底层”群体得以重现,同时也将“底层”这一词带回公众视野。本文以概念史为基础视角,从依托“底层”这一词语的“底层”概念入手,结合话语分析的路径,探索“底层”话语在媒体报道、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等不同话语形式中兴起及被建构的过程,从而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不同话语中的“底层”指向谁?人们如何使用“底层”?如何看待“底层”?第一章围绕媒体报道中与“底层”相关的议题展开讨论。笔者通过“读秀学术
学位
辅仁大学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天主教大学。它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校为了得到中国社会的认可,在中国社会继续发展,采取了一些“本土化”措施,以求融入中国社会。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但其在“本土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主要用于传播中华文化与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发展正在面临着困境。本文通过对辅仁大学历史资料的整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