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D5促进三阴性乳腺癌增殖、DNA损伤修复和干性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数据统计结果,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所有女性癌症患者中排名第一,约占女性肿瘤的24%。相对于其他类型癌症来说,乳腺癌尽管预后较好,但仍有15%的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乳腺癌已经成为40~55岁女性死亡的头号杀手。目前,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可高达80~90%,而晚期乳腺癌则小于40%。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对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来说,TNBC具有平均发病年龄小、侵袭性强、转移性强、生存率低、死亡率和局部复发率高等特点。TNBC目前的治疗手段仍然是以局部手术为主并辅助以全身放疗和/或放疗。对于TNBC,目前缺乏明确的分子靶点,标准化治疗下的TNBC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其他亚型乳腺癌患者差。虽然TNBC通常对化疗有很高的反应率,但它们经常产生化疗耐药性。因此,通过阐明耐药机制,寻找新的分子靶点和开发新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法: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中卷曲蛋白-5(Frizzled-5,FZD5)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 Meier网站分析乳腺癌患者FZD5的表达情况与生存时间的关系。2.选取MDA-MB-231和Hs-578t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分别构建MDA-MB-231稳转FZD5敲减细胞系和Hs-578t稳转FZD5过表达细胞系;采用CCK8方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FZD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MDA-MB-231细胞进行裸鼠荷瘤实验并对形成的瘤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67和p-H3的表达情况,以检测FZD5对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3.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MDA-MB-231和Hs-578t细胞周期情况,以分析FZD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K2、Cyclin E2、Cyclin A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FZD5对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采用EDU染色实验探讨FZD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4.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方法检测经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后的各组MDA-MB-231和Hs-578t细胞的细胞核中γ-H2AX的表达情况,以探讨FZD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DNA损伤调控相关因子EXO1、PLK4和RFC4的m RNA表达情况,以探讨FZD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给予MDA-MB-231和Hs-578t细胞ADR及紫杉醇(Paclitaxel)处理48h,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FZD5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5.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干性标记物CD133、EPCAM、ALDH1A2和干性转录因子POU5F1的m RNA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中干性标记物CD133、EPCAM和ALDH1A2阳性细胞的比例,采用肿瘤细胞成球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形成肿瘤细胞球的能力,以探讨FZD5对肿瘤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6.采用CCLE数据库分析FOXM1、BRCA1和BIRC5与FZD5的相关性,BRCA1和BIRC5与FOXM1的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M1、BRCA1、BIRC5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检测FOXM1与BRCA1和BIRC5启动子的结合情况;Hs-578t细胞过表达FOXM1,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M1、BRCA1和BIRC5蛋白的表达情况;给予不同浓度(0、1、10μM)的β-catenin蛋白抑制剂XAV939处理MDA-MB-231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FOXM1蛋白表达情况。7.在MDA-MB-231细胞中敲减FZD5后,再转染FOXM1过表达质粒,在Hs-578t细胞中过表达FOXM1,采用CCK8方法检测FZD5对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ZD5对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给予300n M ADR 48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FZD5对各组细胞的细胞核中γ-H2AX的表达情况;采用肿瘤细胞成球实验检测FZD5对各组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8.选取MDA-MB-231细胞,采用慢病毒感染(sh Ctrl和sh Wnt7B-1/2)来敲减Wnt7B基因,形成稳转细胞系,采用CCK8方法分别检测Wnt7B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nt7B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给予300n M ADR 48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Wnt7B对各组细胞的细胞核中γ-H2AX的表达情况;采用肿瘤细胞成球实验检测Wnt7B对各组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结果:1.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结果显示FZD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一步证实了FZD5在人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FZD5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2.CCK8和克隆实验结果显示FZD5能够促进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小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FZD5能够促进裸鼠体内形成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p-H3与Ki67阳性细胞数目较少。3.细胞周期结果显示FZD5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ZD5能够促进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Cyclin E2和Cyclin A2的表达;EDU结果显示FZD5敲减后的EDU阳性细胞数目显著降低,相反FZD5过表达后,EDU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升高。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ZD5能够促进细胞核中γ-H2AX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ZD5能够促进EXO1、PLK4和RFC4的m RNA表达水平;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在给与ADR及Paclitaxel诱导细胞凋亡后,FZD5能够抑制细胞发生凋亡。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ZD5能够促进CD133、EPCAM、ALDH1A2和POU5F1的m RNA表达;流式结果显示FZD5能够促进CD133、EPCAM和ALDH1蛋白表达;肿瘤细胞成球实验显示FZD5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球的形成。6.CCLE数据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ZD5与FOXM1、BRCA1与FZD5、BRCA1与FOXM1、BIRC5与FZD5、BIRC5与FOXM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ZD5能够促进BRCA1和BIRC5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FOXM1能够与BRCA1和BIRC5启动子特定序列结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OXM1能够促进BRCA1、BIRC5蛋白表达、FZD5能够促进活化的β-catenin蛋白表达、β-catenin蛋白抑制剂(XAV939)能够抑制FOXM1蛋白表达。7.FOXM1挽救实验结果显示,FOXM1能够促进细胞活力、能够促进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能够促进细胞核中γ-H2AX的表达、能够促进细胞形成肿瘤细胞球。8.细胞周期结果显示Wnt7B能够促进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能够促进细胞核中γ-H2AX的表达;能够促进细胞形成肿瘤细胞球。结论:1.FZD5能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G1/S期转换,DNA复制、DNA损伤修复、耐药及干性。2.Wnt7B/FZD5,通过经典的Wnt通路(Wnt/β-catenin)调控FOXM1的表达。3.FOXM1作为FZD5的下游分子能够转录性调控BIRC5和BRCA1,进而调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G1/S期转换,DNA复制、DNA损伤修复、耐药及干性。
其他文献
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由卵巢功能下降导致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紊乱。近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代谢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影响骨代谢的菌种及其调控方式仍然未知。研究发现,人体肠道是除松果体外褪黑素产生的主要场所,胃肠道内褪黑素及其受体表达量是松果体的400倍。肠道内存在一个肠道细菌生态系统,也有自身的生物钟节律,并与宿主节律互相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可以促进宿主的机体健
目的:脑出血是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因引起的脑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出血,是卒中的一种最常见的亚型。脑出血疾病每年发病率约占卒中总发病率的10%-15%。脑出血能够导致大脑发生一系列急剧的病理性变化,包括血肿压迫效应、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细胞凋亡等。早期症状的迅速恶化导致脑出血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目前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降低颅内压和外
目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NOS3)是一氧化氮合酶家族成员之一,是参与细胞内一氧化氮生成的催化酶。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了NOS3在乳腺癌、肠癌、胰腺癌及前列腺癌中参与促进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免疫反应和肿瘤细胞凋亡等。但是,目前关于NOS3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仍然较少,并且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的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组分的相互作用,成为近年来肿瘤与抗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蛋白,在细胞外逐渐被学者们关注,并证实在重塑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不可或缺作用。因此,探讨细胞内重要相关蛋白的分泌行为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对于全
目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以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应激性肝脏疾病,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随着肥胖的增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目前已成为发展为肝病的焦点问题。在全球,M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型MAFLD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5-20%,具有疗效差、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由于TNBC特殊的分子表型,不能从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仍是目前较为推荐的治疗方法。但化疗也存在复发率高、获得性耐药等问题,使得TNBC患者5年死亡率仍为70%。因此,迫切需要发掘更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新药研发仍存在周期长、耗
目的: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调节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ABA的多种生物学作用尚不能完全用抑制性神经递质解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基因转录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组蛋白乙酰化主要依赖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s)的催化,HDACs催化组蛋白和一些非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去除乙酰基,进而使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抑制相应基
目的:内源性活性氧,以及化学诱变剂等外源性因素导致的DNA损伤负荷,激活机体DNA损伤应答基因,通过协调多层信号级联传导启动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DDR)。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DDR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免受遗传毒性损害至关重要。以顺铂为代表的经典基因毒类药物诱导产生的DNA-加合物,主
研究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90%。近年来随着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的提高,患者的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约为50%左右。口腔鳞癌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向远处脏器转移,尤其是肺转移,而传统的治疗手段常常对晚期的肺转移患者没有疗效。因此探讨影响口腔鳞癌肺转移的机制,对于开发新的
目的: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唾液腺进行性分泌功能下降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唾液腺及泪腺肿大,可累及或伴发全身多系统免疫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和功能异常是SS的重要病理机制,其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是一类具有促炎作用的T细胞亚群,在SS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