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2a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表达下调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Doc2a基因表达下调目的:观察Doc2a基因在HSCR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HSCR病人肠道组织及HSCR模型小鼠(Ednrb基因敲除小鼠)肠道组织,通过HE、Western blot、Realtime-quantitative PCR(RT-q PCR)、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等方法探索狭窄段Doc2a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一、Ednrb基因敲除小鼠作为HSCR的模型小鼠,被广泛接受,且Ednrb+/Ednrb+和Ednrb+/Ednrb-基因型小鼠的表型完全一致。Ednrb基因小鼠的鉴定和表型:Ednrb+/Ednrb+和Ednrb+/Ednrb-基因型小鼠需要进行鉴定,Ednrb-/Ednrb-基因型小鼠在长出毛发后呈白色花斑,可通过肉眼区分,并伴有典型HSCR症状。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HSCR病人及HSCR模型小鼠的狭窄段,Tuj1和Doc2a的蛋白水平极低,基本无表达;RT-q PCR结果显示,HSCR病人及HSCR模型小鼠的狭窄段RNA水平极低,基本无表达;HE结果显示HSCR正常段可见正常神经元,移行段神经元数目减少,狭窄段无神经元;免疫荧光结果中,Tuj1标记肠神经元,Doc2a在正常段和移行段均有表达,在狭窄段无表达。结论:HSCR模型小鼠和HSCR病人狭窄段中Doc2a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第二部分Neuro-2a细胞系和肠神经嵴细胞中敲低Doc2a基因的表型研究目的:体外实验研究Doc2a基因下调对Neuro-2a细胞系和肠神经嵴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模型:在Neuro-2a细胞系和原代肠神经嵴细胞中敲低Doc2a基因,通过sh RNA慢病毒转染、免疫荧光双标、CCK8增殖实验、流式周期实验、流式凋亡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神经细胞的神经极性和神经纤维连接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细胞周期、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一、Neuoro-2a细胞系是体外研究神经元疾病的良好工具,而ENCCs是肠神经元的祖细胞。运用sh RNA慢病毒转染技术,能成功敲低Doc2a基因的表达。二、敲低Doc2a基因后:在Neuro-2a细胞免疫荧光实验中,Knock down组的突起数量明显增多,神经元极性增强;在CCK8增殖实验中,Knock down组细胞的增殖减慢;在流式周期和流式凋亡实验中,Knock down组细胞的凋亡率增加;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中,Knock down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三、敲低Doc2a基因后:在ENCCs培养过程中发现,Knock down组的ENCCs分化加快,神经球极性增强,表现为神经球之间细小的神经纤维连接并交织成网状;对各组细胞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lank control和Negative control两组神经球很少贴壁分化,且神经纤维交织在神经球内部,而Knock down组神经球的神经纤维被Tuj1很好地显示出来,提示神经球贴壁分化明显,且发出神经纤维,在外部连接成网状。结论:Doc2a基因的下调能引起神经细胞的突起明显增多,神经纤维连接增加,神经元极性增强。这与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发生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大量增生并紊乱的现象相似。第三部分Doc2a及其蛋白互作分子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的机制研究目的:初步探究Doc2a及其蛋白互作分子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敲低Doc2a基因的细胞系和肠神经嵴细胞中以及HSCR病人和HSCR模型小鼠肠组织中,用RT-q 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oc2a基因的密切作用分子的表达,并用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技术探索并验证Doc2a的下游作用分子。结果:一、在细胞系和ENCCs中发现,敲低Doc2a基因后,Snap25和Unc13a的RNA表达大约下调一半,Unc13b的RNA表达大约上调一倍。二、在HSCR病人和HSCR模型小鼠狭窄段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nc13b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RT-q PCR结果显示,Unc13b的RNA表达大约上调一倍。三、COIP实验中,对Doc2a和Unc13b的蛋白互作进行了正向和反向验证,结果显示,实验组和INPUT组均跑出同样的蛋白条带,说明Doc2a能与Unc13b发生蛋白互作,两者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效应。结论:Doc2a表达下调后,会引起Unc13b的上调,且Doc2a与Unc13b之间存在蛋白互作效应。因此我们猜测,HSCR狭窄段因各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Doc2a基因下调后,通过Unc13b的上调,激活某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引起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和胆道重建技术一直是移植医师最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术中显微外科技术结合7-0 PDS线与6-0 PDS线常规缝合相比,对胆道重建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显微外科技术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的术中实施胆管-胆管端端吻合的100例成人肝
学位
目的:通过对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良性肝病(乙肝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磷脂酰肌醇聚糖3(glypican-3,GPC3)、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 related protein 1,DKK1)及临床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评估GPC
学位
目的:初步研究羟基枸橼酸(hydroxycitric acid,HCA)能否抑制小鼠高草酸尿模型中草酸钙结晶的形成及可能机制。材料和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被分为对照组,乙醛酸(glyoxylate,GOX)组,低剂量HCA(GOX+HCA 100mg/kg)组和高剂量HCA(GOX+HCA 200mg/kg)组,每组10只。在第7天收集血液样品和肾脏标本。使用HE染色和Pizzolato染
学位
目的探索HP1α与SUZ12在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机制方法利用TCGA肿瘤基因表达谱数据库,Westernblot技术,PCR技术检测HP1α和SUZ12在胆管癌组织与对照组织的相对表达;利用慢病毒转染细胞构建HP1α和SUZ12敲低的稳转细胞株,通过Transwell试验,CCK-8,Edu试验检测胆管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blot,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HP
学位
目的:描述一种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vascular sinusoids pressure,VSP)的测定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成年雌性犬10只,年龄2~3岁,体重8~10Kg。在2%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行下腹中线切口,显露膀胱做造瘘并放置测压管用于测定膀胱内压(intra bladder pressure,IBP),切开前庭暴露尿道外口,将6F单孔尿道测压管侧孔固定于尿道高压段腔内用于测定
学位
建筑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保温隔热性能最薄弱的环节,在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建筑外窗结构多层膜排风窗,多层膜排风窗是一种利用室内空调排风进行主动隔热的外窗结构,由两层玻璃、玻璃之间空腔、空腔内置多层薄膜组成。普通排风窗让空调排风通过玻璃夹层中的空腔流向室外,使室内侧玻璃内表面接近室内空气温度以减少窗户形成的冷热负荷,而多层膜排风窗的
学位
目的:对下睑成形术中行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重置的受术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试图找出一种对该手术方式在“泪沟和睑颊沟”改善方面的客观评测方法,并研究“泪沟和睑颊沟”手术前后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间行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重置的受术者41例。这些纳入的患者含完整术前及至少术后4个月的标准化摄影。对所有纳入的受术者于2019年10月间统
学位
目的:探讨缓激肽(bradykinin,BK)作为血清标志物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促进宫颈癌进展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13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65例含术前后配对标本,65例仅术前标本)、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前和术后配对)和3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收集患者临床病例信息及血清SCCA检测结果,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以上血清标本中BK水平。绘制ROC曲线分别
学位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在发生退行性疾病、中风或创伤后缺乏良好的再生能力。诱导非神经元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是一种新的中枢神经系统修复的细胞替代疗法,可避免免疫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中最丰富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它与神经元由同一种前体细胞分化而来,是利用该技术实现再生神经元的最佳选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指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长链非编
学位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血清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风险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GDM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同济-中心医院母婴健康队列的基础上,按照1:1严格匹配确定本研究的GDM组及对照组,匹配变量为孕妇的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