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芥川文学中“火”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有关芥川龙之介的研究往往只强调其悲观厌世的一面和艺术至上的精神,而芥川文学中创作技巧的开拓和语言表现的魅力,仅仅作为次要的方面,甚至被有的学者否定。其实,在日本近代文坛上,像芥川那样执著探索人生问题并且以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将其有意识地呈现出来的作家并不多见。 芥川常常借助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表达自己对于现实人生以及自身生存状态的感知和体悟。本篇通过对芥川作品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考察,试图对作者的人生观、艺术观做出新的评价,并勾画出芥川创作意识的轨迹。本篇由七章构成,以芥川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为考察的对象,各章的内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从《罗生门》的创作动机出发,考察象征着利己主义的“火”的意义。阴森的罗生门城楼上,手持“燃烧的火把”、从死尸身上拔头发用来做假发维持生计的老太婆与听罢老太婆的辩解后决意做强盗的下人先后登场。从两位人物丑恶怪诞的言行中,芥川发现了“大人世界”的利己主义。可以说,老太婆手中“燃烧的火把”正是利己主义的象征。这种“自私的火焰”一直蔓延到《偷盗》中“猪熊大叔”的身上,他的私欲在火光中恶性膨胀,又在火光中渐渐消亡。从此刻起,被失恋所困扰的年轻的芥川彻底告别了不知世事艰难的“孩子世界”,开始体味到青春的伤痛和人间的辛酸。 第二章,结合芥川的家庭生活及婚外恋情,论述引发嫉妒的“火”的象征意义。从大正七年起近两年的时间,芥川推出了描写三角关系的一系列作品。为了探究潜藏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嫉妒之心,芥川匠心独运,从视觉效果到听觉感受,生动地勾勒出与“火”密切相关的“焰火”、“铁壶里开水沸腾的声响”等场面,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犹如烈火一般的嫉妒心。谙熟中国古典文学的芥川也许从“妒火中烧”等“火”意象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由此可见,当时坠入婚外恋陷阱的芥川的困惑与无奈。 第三章,通过“救人于烈火”的故事,探讨芥川对“火”的意义的进一步开掘。在创作上,芥川戏剧般的表现意识相当强烈。《奉教人之死》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他塑造了从烈火中救出乳婴的“罗连诺”这位女性形象,意图表达自己对“无私的爱”的无限憧憬。另一方面,在大火中“罗连诺”自我牺牲精神彰显的同时,“奉教人”的庸俗自私也被熊熊的火光反射出来,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使“火”的象征意义得到深化。在此可以看出,芥川不仅颇具时代的洞察力,而且渴望得到人生的光明。但是,他缺乏与现实社会抗争的勇气和毅力。 第四章,以频繁出现的“扑火虫”为考察对象,体认现实中芥川的孤独与悲观。自幼喜爱中国文学的芥川,古典文学修养颇为丰厚,他巧借“飞蛾扑火”的寓意使其作品的艺术性得以升华。在芥川笔下,烧毁“扑火虫”的“火”象征着自大正至昭和初期残酷的社会现实,“扑火虫”则意味着在水深火热中倍受煎熬、拼命挣扎的底层民众。面对弱小生命的逝去,芥川不胜惋惜,在孤独寂寞中渐渐显露出对死神的向往。 第五章,围绕“像生命一样的焰火”一句,阐述芥川对人生和艺术的美好愿望。焰火呈现给人们的尽管是绚烂而短暂的美丽瞬间,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尽在其中,芥川正是为了那美丽的瞬间而生存着。他借法国海军军官之言,倾诉着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执著追求。至此,从厌世和逆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憧憬未来的芥川的另一面逐渐清晰明朗。因此,可以说“像生命一样的焰火”给一向黯淡的芥川文学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更推动着“火”的象征意义走向成熟饱满。 第六章,以《齿轮》为中心解析“火灾”的象征意义,指出芥川的不安和恐怖。家庭的重担、与周围女性的纠葛、创作上的停滞等诸多不利因素缠绕着病弱的芥川,所以他常常感到不安,并将可怕的火灾视为死亡的先兆。与此同时,芥川对“死亡的恐惧”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情也随之流露出来。 第七章,以吞没良秀的“地狱之火”为切入点,论述芥川坠入地狱的必然归宿。从《地狱变》的猛火中已经感受到死亡气息的芥川试图寻求救济,但是他很快就陷入绝望的深渊。晚年的芥川,不仅健康状况日渐衰弱,而且追求光明的美好愿望也消失殆尽。于是,在其后期作品中,无论是“上空”、还是“无分明的混浊空间”,被所有空间笼罩着的“火”都慢慢向死亡的边缘靠拢,最终化作“地狱之火”。 综上所述,通过对变化多端的“火”的象征意义的考察,不难发现,不变的却是芥川对人类生存意义的诘问、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因此,笔者认为,芥川文学中“火”的象征意义与其创作意识的轨迹是相互吻合的。这些构思奇妙、寄意深远的“火”的开掘、连锁,标识出芥川深层的生命体验和情绪感知,因而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从最初发现“自私的火焰”,到最后坠入“地狱之火”的芥川龙之介,的确走过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创作之路,其中交织着对现实人生的悲观绝望,弥漫着对自我期待的破碎残梦。然而,在如此暗淡的人生行程中,芥川仍然寻觅着人世间难得的“无私的爱”,无法忘却“像生命一样的焰火”燃放时的美丽瞬间。所以,我们不能否认这位忧郁的“鬼才”作家曾经拥有的清纯明朗。尽管如此,芥川的最后归宿只能是走向地狱。
其他文献
通过对唐岛湾海域水体进行二维水动力模拟分析,得出了唐岛湾内的潮流运动,并分析了在唐岛湾的东北通道开通前后唐岛湾内的潮位变化与水体运动变化过程,同时计算出了唐岛湾内
加入WTO,中国的经济、教育体制、运行规则、法律、观念等方面将直接与世界对接,并且通过有效对接将最终在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通行准则的前提下融入全球化,国际化的运行轨道.
本研究旨在研究如何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和个性化学习优势以及合作学习的交互,交际优势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来自偏远经济落后地区英语专业学生对学习和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则取决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任何一所大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流的大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就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
随着“体育热”的不断掀起,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一些体育明星的名字因而也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细心的体育迷不难发现,在不少报刊的体育新闻中,有的优秀运动员
本文选取韩国古代社会——朝鲜时期的社会契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功能学出发对契组织进行研究。  首先,从契组织的起源研究入手,将韩国契组织与中国同时代的“社”、“会”
一、信息时代  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新闻翻译一直很受译者关注。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新闻文体本身的特点以及新闻翻译技巧的研究上,对新闻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研究还不够。本文主要
《新闻学与新闻写作》是由江西省老新闻工作者徐光炎、朱洪波同志写的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作者从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出发,总结我们新闻写作的实践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8月26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