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蚓坑措施下山地苹果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陕西省山地苹果重要产区,近年来,延安山地苹果发展迅速。该地区土壤养分匮乏,有机质含量偏低,降雨量不足,灌溉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山地苹果产量和品质,提升山地苹果园土壤肥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旱作山地苹果为对象,结合肥水蚓坑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养分、叶片营养、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以探求提升山地苹果园土壤肥力和促进山地苹果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试验处理包括对照不施肥(CK)、单施化肥(F)、牛粪+化肥(CM)、菌渣+化肥(MR)、牛粪和菌渣(1:1)+化肥(CMMR)。取得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随着苹果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0-20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各生育期均表现为CMMR>MR>CM>F>CK。不同处理各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贮水量均表现为CMMR>MR>CM>F>CK。随着生育期推进,0-200 cm土层土壤平均贮水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0-20 cm表层土壤增长幅度最大,20-40 cm土层其次,而40-60 cm土层增长幅度最小。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40-60 cm土层,含菌渣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降低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提高苹果根系对氮素吸收和利用,降低硝态氮向深层淋溶的风险,其中CMMR处理效果最佳。(3)肥水蚓坑措施下,苹果不同生育期,各施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苹果叶片全氮磷钾含量、叶片外观特性以及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优于化肥处理,其中,CMMR处理效果最佳,CMMR处理单果重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单果重和产量分别高达242.36g和51.55t·hm-2。综上,结合肥水蚓坑措施,采用牛粪和菌渣(1:1)+化肥配施方案是雨养山地苹果园可持续生产的最佳肥料配比组合,值得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地苹果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瑞香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育成的晚熟苹果新品种,其亲本为‘富士’和‘粉红女士’。深入研究‘瑞香红’苹果的果实特性,能够加快‘瑞香红’苹果的推广应用进程。为此本研究于2019年至2020年在白水苹果试验站以新品种‘瑞香红’为试验材料,以亲本‘粉红女士’、‘富士’为对照,研究其果实动态生长发育过程和单株树体上果实主要性状的差异性,同时,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挥发性香气物质、贮藏性进行分析,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属于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辣椒栽培种、野生种种类繁多,包括5个栽培种(C.annuum、C.baccatum、C.chinense、C.frutescens、C.pubecens)和20多个野生种。其中,一年生栽培辣椒(C.annuum)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泛、品种类型最丰富的栽培种,它在果实大
矮化密植是世界苹果栽培的发展方向,短枝型品种是实现矮化密植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一批短枝型富士芽变品种被鉴定和推广应用,但对短枝型芽变品种形态生理评价与调控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制约了这些品种的应用推广。鉴于此,本研究以4个短枝型品种(‘烟富6号’、‘礼泉短富’、‘宫崎短富’、‘晋-18’),4个标准型品种(‘烟富3号’、‘青森富士’、‘寿富士’、‘烟富10号’)为材料,对树体生长发育情况和结果特
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菌,可通过产生植物激素、次级代谢产物、诱导植物系统抗性、调整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抵御植物病害和促进植株生长,在防治土壤连作障碍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筛选具有良好生防潜力的放线菌,助力放线菌产品开发,仍是我国生防研发工作的重要部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放线菌菌剂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积累的放线菌资源为供试材料,以拮抗促生并重筛选优
土壤养分状况是果园施肥的基本依据,然而由于陕西大荔枣园长期以来土壤养分状况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导致该地区普遍存在滥用化肥的现象,该现象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还会影响冬枣产量及品质的提升。本研究以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主产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与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枣园肥料效应试验,旨在摸清现阶段陕西冬枣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晰该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探讨施肥对
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紧张,自然环境承载力较差,自然降水无法满足当地压砂地西瓜高产、优质的需求,当地居民长期粗放式的水分管理模式不仅浪费农业水资源,而且导致压砂瓜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生产劳动成本增大,当地压砂地西瓜具体的补灌时期及补灌水量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当地压砂瓜主栽品种‘金城5号’作为研究对象,从节水、增产、优质的目的出发,研究了不同补灌量、不同补灌时期对压砂地西瓜生长、产量、果实品质、水分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蔬菜种植面积及种类、全季节供应量都明显增加,而无商品价值的蔬菜废弃物产生量也随之增加。本文通过室内土培试验模拟不同量(全量:1.8 t·667m-2、半量:0.9 t·667m-2)番茄秸秆和甘蓝叶残体还田,并设置添加菌剂(秸秆腐熟剂、农用酵素)和未添加菌剂处理,测定直接还田后7、14、21、28、35 d的土壤温度、p H、EC、有机碳、养分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
目前在苹果生产中,农户获取技术指导的途径主要是他人经验以及基于检索式的问答技术,获取方式单一、效率差、依赖知识库,因此苹果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更是造成了主要的生产和经济损失。生成式的自动问答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为苹果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科学指导苹果生产过程,因此苹果生产知识的自动问答对苹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苹果生产知识为研究对象,在文本预处理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生产知识自动问答方法
遥感是作物种类识别、变化检测等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由于遥感影像中存在地物尺寸不一、地物特征不固定、目标作物背景环境复杂等问题,给作物遥感识别和变化检测带来诸多挑战。中国是世界葡萄生产大国,准确地获取葡萄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及变化信息,对优化葡萄种植区域布局和促进葡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分二号(GF-2)卫星影像,以U-Net模型为基础,开展面向葡萄种植区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主要
陕北丘陵沟壑区海拔高、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苹果树大面积种植,然而,该区降雨量小且年内、年际间分布不均,苹果树蒸腾耗水强烈,土壤蒸发量大,维持该地区苹果树生长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在无充足水分供给的情况下,如果不准确估算苹果树的耗水量,苹果园的大面积、高密度种植会造成土壤水分过度消耗,因此,探讨水分胁迫条件下叶面积指数(LAI)与蒸散和作物系数Kc的关系尤为必要。本研究以陕北米脂县山地红富士苹果园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