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群体爱国话语的情感表征与价值认同--基于B站弹幕的智能数据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e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媒介话语空间的革新和延展,新时代青年群体自发地创设出一种“常态型”爱国表达,展露出不同于以往“应激型”爱国表达的独特样态。“应激型”爱国表达更易引发公共舆论或群体性事件而被以往研究者所聚焦,然而,对于日常生活化的“常态型”爱国表达的关注却尚付阙如。事实上,常态型爱国表达并非是受到敌对“他者”刺激而产生的应激式“征伐”或“表演”,而是根植于国民日常生活和内心深处的自然情感表露,往往更能够体现表达者发自内心的价值观念、国族意识及思想动向。
  本研究以当代青年群体在B站话语空间中所创造的常态型爱国表达话语为研究对象,借助情感分析技术、BTM话题模型以及类型建构分析等智能研究方法对其话语表征和情感特质进行剖析,同时辅以网络民族志方法对其互动仪式的建构过程加以观察。研究发现,年轻一代的爱国表达映现出一种源于成就取向的“真实自豪”情感特质,逐渐取代了以往暗含他者比较的“外显自尊”倾向,纳入一种理性的色彩而变得更加积极和成熟;同时通过融入自我熟稔的亚文化风格,创设出群内独享的话语体系,演化出一种经过了自我革新的爱国话语实践。此外,青年群体借助即时性弹幕技术缔造完成集体性的互动仪式,不仅在虚拟空间下的集体狂欢中衍生出特定的意义与信念,更是通过生产情感符号和国族身份来询唤现实世界的共同体意识与核心价值认同,由此生成一种新颖独特的认同建构机制。
  爱国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不仅展现着青年群体的现实认知、文化心理和政治期待,更是“国族共同体”保持联结感、凝聚力和团结性的内在动力。当前全球化时代的去边界化、民族国家的祛魅化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背景下,青年群体在情感需求和认同归属的驱动下自发地寻求一种居于核心地位的身份表意系统,促使爱国观念成为具有超越功能的价值共识,将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真正内隐化为深层次的情感记忆和认知图式。观照年轻一代所独创的新型爱国话语样态及认同建构机制,深入新媒介技术语境探索核心价值观念和共同体意识的引导策略,在当下的传播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几乎每天都有经济和贸易往来。从第45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任以来,以贸易赤字为由,出台了一系列的法令用来削弱中国的影响力。这场贸易争端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大量的研究都着重于经济现象研究,而不是文字文本背后的实际含义。与此同时,批评话语分析(CDA)作为一种解释隐藏在语境背后意识形态的常见方法,为我们揭示新闻报道中难以察觉的政治教条主义提供了一种合适的路
学位
学位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凸显,针对教师信念的研究已成为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青年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思维品质首次被明确列为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之一,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将英语教师信念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为
学位
乔治·奥威尔是(1903-1950)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代表作有《动物农场》、《1 984》、《缅甸岁月》等。他生于英国殖民地印度的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亲眼目睹过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早年的经历使他同情社会底层、呼唤平等和人性解放。1944年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奥威尔写成了《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
学位
学位
词汇是语言习得和使用的中心,因为它是外语能力每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因此,了解大学生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并且对他们词汇学习策略加以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共有六章。第一章是关于论文主题——词汇学习策略、本研究的目的、背景的介绍,并且区分了一些术语。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是理论基础。第四章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设计思路。第五章是数据的呈现和分析。第六章关于本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和启示。研究的问题是:1.非英语专业
本文试图从语域理论角度,对《飘》的三种译本进行比较,探讨翻译中语域对等问题。本文主要由版本研究和语域分析组成。在概述部分,笔者简要介绍了《飘》这部小说、《飘》的汉译情况以及《飘》汉译的已有研究。在版本研究中,本文对已知的《飘》汉译本进行分析归类,以此为根据,找出三个有代表性的原始译本。随后运用语域理论对三个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翻译中,语域对等应是译者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之一。同时本文探讨
学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在持续不断地探索建设怎样的新中国?在国内外公众面前树立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其执政理念和理想的国家形象观,引领着中国七十年的建设发展。如今,新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且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大国,展示了大国形象和大国的担当。在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本研究旨在回顾梳理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形象观演变的脉络,对七十年间中国历任领导人国家形象观念的变迁作探讨,为当下
由于各国对外传播的媒介的形态、技术水平、媒介使用者、使用方式等因素不同,各类国际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能力。这种能力的不平衡赋予了各国媒介不同的说话权力,且影响着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建构和国际地位。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内政与国际事务的界限日益模糊,各国逐渐将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任务提高至战略级地位。此时,探索适合我国媒介话语权建构的中国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基于上述情况展开。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个人数据的处理、多终端数据共享的需求也随之产生。面对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个人云储存应运而生,并开始蓬勃发展。个人云储存颠覆了传统的数据储存方式,用户可以实现跨时空、跨终端存取数据。目前,头部云储存产品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可观的规模,加之5G技术的商用化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个人云储存行业还将拥有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