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大肠杆菌利用葡萄糖从头合成三种萜类化合物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萜类化合物是存在于自然界最多的一类天然化合物,它是以异戊二烯(C5单元)为基本单元组成的化合物,一般包括半萜(C5)、单萜(C10)、倍半萜(C15)、二萜(C20)、三萜(C30)、四萜(C40)和多萜类(C>40)。迄今为止已被发现的萜类化合物已有80000多种,他们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在能源、香料、化工、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传统上萜类化合物的获取主要来源于从自然界植物中的物理提取以及化学合成。从植物中物理提取萜类化合物的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大多数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复杂,化学合成往往是困难和昂贵的,因此谋求环保、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合成生物学正在为工程微生物细胞工厂中可持续和高效生产高附加值萜类化合物提供可能性,利用微生物对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将有望取代传统的萜类生产方式。本文研究开展了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三种萜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并利用葡萄糖为原料生物合成三种萜类化合物的工作。开展工作如下:T-杜松醇和β-桉叶醇两种倍半萜在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合成。首先,通过Mva E、Mva S、ERG12、ERG8、MVD1、Id I、Isp A、CS八种基因构建成了T-杜松醇的MVA代谢途径。通过Mva E、Mva S、ERG12、ERG8、MVD1、Id I、Isp A、ES八种基因构建了β-桉叶醇的MVA代谢途径。通过重组菌株的发酵培养和GC/MS分析得到T-杜松醇和β-桉叶醇的生产率分别为7.2±0.8 mg/L、15.0±1.4 mg/L。接下来,我们评估了在上游合成途径中,用Ato B、ERG13和t HMG1替换Mva SA110G和mva E对最终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最终的产率分别提高到了24.4±2.6 mg/L、26.0±3.6 mg/L。我们又通过Id I基因的过表达将产率分别提高到了35.9±4.3 mg/L、38.2±5.2 mg/L。最后,鉴于T-杜松醇和β-桉叶醇在发酵过程的挥发性,我们利用构建的两相发酵系统替代原有的发酵系统将产率分别大幅度提高到了133.5±11.2 mg/L、143.9±10.3 mg/L。二萜类的化合物西松烷酚醇在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合成。首先,我们在之前两种倍半萜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Ato B、ERG13、t HMG1、ERG12、ERG8、MVD1、Id I、GGPP、NS九种基因构建成了西松烷酚醇的MVA代谢途径,通过重组菌株的发酵培养和GC/MS分析得到了西松烷酚醇的初步产率为40.8±3.8 mg/L。紧接着我们又通过Id I基因的过表达将最终的产率提高到了61.3±5.8 mg/L。本文通过构建的异源MVA途径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首次成功完成了对三种萜类化合物T-杜松醇、β-桉叶醇、西松烷酚醇的生物合成,对今后利用大肠杆菌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以后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途径。
其他文献
如今,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水污染问题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然而,一些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如罗丹明B、亚甲基蓝、双酚A以及强力霉素、磺胺嘧啶、环丙沙星等抗生素不断被添加到水中,严重影响着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安全。为了解决上述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者采用了物理、机械、化学、生物等多种常用方法,但是这些技术在成本效益和无害化方面还需要加强。因此,需要高效、无毒、低成本的技术来降解
学位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烈性猪传染病,唯一已知的DNA虫媒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由于其极强的传染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疫苗,能够导致家猪和野猪的高的死亡率,对全球养猪业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目前,我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尚不透彻,未有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出。因此,进一步阐明ASFV基因功能
学位
赣南脐橙荣获“中华名果”等称号,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江西赣州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然而,黄龙病、衰退病等病害给脐橙产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病害早期检测在果园防控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理化方法难以实现病害的快速检测。基于此,研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高光谱图像技术的赣南脐橙典型病源光谱学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健康、黄龙病、缺素和衰退病四类赣南脐橙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四类赣南脐
学位
甾体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是临床上重要的药物来源。微生物对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作用,让一些转化产物展现出与底物不一样的生理活性,是潜在的新药发现途径。筛选出具有转化能力的菌株,并分离出有潜在药用价值的转化产物,对甾体药物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从菌株的筛选、转化产物的鉴定及活性研究、转化条件的改进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以胆固醇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出转化能力强的3株WHX13
学位
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DAPDC)是PLP依赖型脱羧酶,特异性对二氨基庚二酸的D-立体中心的羧基进行脱羧作用,生成赖氨酸。本研究以蓝杆藻ATCC51142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cce1351基因,构建了pET28a-cce1351表达载体,转化进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后,通过偶联酵母氨酸脱氢酶验证了cce1351蛋白具有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的功能,并对cce13
学位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铝(aluminum,Al)毒被认为是酸性土壤中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水稻的Al毒响应机理十分复杂。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调控水稻解Al毒机制的基因被克隆,但是水稻的Al毒响应机制还未完全阐明。H570是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的父本,利用根相对伸长量(relative root elongation,RRE)判断其在苗期对Al毒敏感,因此,阐明其在Al毒胁迫下的基因表
学位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于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而引起的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厌食、脱水性下痢等。其致死率随着猪日龄的减小而增加,因此该病对于新生仔猪的致死率可以达到100%。自上世纪70年代首次分离出PEDV以来,该病毒已经严重打击了全球多个国家的养猪行
学位
硫氰酸盐(SCN-)是一种常见的金矿、纺织、印染和焦化工业污染物,有毒性、给生物安全带来危害。当前,针对硫氰酸盐废水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常见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氧化、物理吸附以及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法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低成本的污染物处置方式,被认为是硫氰酸盐废水污染最有前景的修复手段之一。然而生物处理普遍存在耐受硫氰酸盐浓度低,解毒不彻底的问题。因此,构建高效、耐高盐、解毒彻底的硫氰酸盐降解复
学位
在对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体与感染猪瘟、禽流感的牲畜进行生命体征检测以及医疗诊断时,由于此类疾病传染性较强,需要采取安全卫生的非接触式的手段。生物雷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物生态行为探测技术,并将随着现代雷达探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超宽带(UWB)生物雷达可以远距离监测到生物的生命体征、数量、方位等信息,其具有带宽极宽、传输速度快、分辨能力强、定位精度高、功耗低、体积小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因此针
学位
α-酮戊二酸脱羧酶依赖辅因子TPP和二价金属离子的激活催化α-酮戊二酸非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酸半醛和CO2。该酶是蓝藻体内KGD旁路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将铜绿微囊藻来源的编码α-酮戊二酸脱羧酶的MAE_06010和Mi Abw_01735基因与分子伴侣p Tf16形成共表达体系,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得到大量可溶性蛋白,采用酶标仪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