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inyO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设计与实施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门具有高度发展潜力的应用学科,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为热点的研究领域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拓展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能够为人们提供最为直接、准确、真实的信息,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应用于军事国防、工农业控制、智慧城市、生物医疗、环境监测、危险区域远程控制等诸多领域。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故而许多研究人员专注于对MAC协议的研究。MAC协议通常有随机多址和轮询系统两种控制方式,轮询系统由于其公平性、控制的有效性,在计算机、通信、工业制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于轮询系统进行研究。轮询系统一般由一个服务器和N个队列构成,主要分为门限、完全和限定k)1((28)三类服务系统,轮询系统的优化和改进一般从查询顺序、服务策略等方面进行。另外伴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软件方面出现了大量开源的、半开源的以及商业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在硬件方面出现了许多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廉价、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本文在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轮询控制的思想,提出一种区分优先级的轮询控制MAC协议,以实际的硬件节点来探究MAC层协议改进和对其性能的验证。本文基于此做了以下的研究:1、研究了门限、完全、限定k)1((28)三类轮询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嵌入式马尔可夫链和概率母函数的方法,对三类系统的平均排队队长、平均时延展开分析。2、基于TinyOS的MAC协议设计,在IEEE 802.15.4 MAC协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设计了一种以超帧为周期的MAC帧结构,对系统工作过程中的轮询控制功能进行了设计。3、开发并实施了门限、完全、限定k)1((28)三类轮询系统,以CC2538节点作为硬件平台,以TinyOS作为软件平台,结合改进的MAC帧在实验平台上进行实施,通过计算分析三类轮询系统的实验值与建立的数学模型理论值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精确分析了三类轮询系统的指标。4、研究了区分优先级的轮询控制系统,对区分优先级的轮询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且在实验平台上实施了该系统,高优先级节点使用完全服务方式,低优先级节点使用门限服务方式,在MAC帧结构中添加优先级别字段标识节点的优先级别,最终将计算得到的系统平均排队队长和平均时延理论值和实验值与门限、完全、限定k)1((28)三类轮询系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区分优先级的轮询控制系统有效的区分了中心高优先级节点和低优先级节点,能够保证高优先级节点的服务质量,同时低优先级节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其他文献
随着新型网络应用的不断出现,流形态数据已经成为数据管理领域研究的新热点。与传统数据相比,数据流具有时变、高到达速率和大数据量等特点。在CPU和存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进程非常迅速,并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许多目前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前沿科
近年来,伴随着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低功耗监视网络、一次性摄像机、医疗应用、多视角图像监控等新的视频应用不断出现,其特点是应用中的大量资源受限(例如CPU、电
针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作者以建立实际网站开展课题研究。论文介绍了开源软件OpenCms的基本概念、组成工具、技术路线和特点,论文研究工作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论文给出了需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是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机器人视觉、人机交互、远程沉浸、动作捕捉等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成为了三维建模技术发展的
无线Mesh网络(简称为WMN)是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网络,它融合了无线Adhoc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络的特征,具有容量大、速率高、覆盖范围大、传输可靠、扩展性好以及前期投资低等特点,
葡萄酒品质预测是葡萄酒生产过程中进行品质调优控制的重要过程。由于葡萄酒样本数据的品质类别多样性和非平衡性,导致传统的预测模型存在低品质类识别率低的问题。因此,研究一
目前,新能源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电网的智能化成了各方关注的热点,如何通过智能电网实现智能、经济、优化和节能的调度,如何在开放的电力信息网络保障信息安全成了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软件工程迅速发展,建模技术发展并成为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和结构化的建模方法在建模技术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建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高速率的网络流量以及越来越复杂的入侵手段给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带来挑战,传统的、单一的、缺乏协作的入侵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