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晚期的英国清教初探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教是16、17世纪英国社会最重要的历史现象之一。它对英国的宗教、政治、经济乃至整个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时空上已经逾越它所生长的特定的时段和地点,从而使其成为构成整个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清教的重要性,激发了学术界对其经久不衰的研究兴趣,我国学者对英国清教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清教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及清教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上。但清教归根到底还是一门宗教,在16世纪欧洲整体的宗教改革背景下和英国国教安立甘宗产生过程中,清教的破茧而出是有它的特殊性的,清教产生的原始动力就是净化国教安立甘宗中保留的天主教的残余成分,但关于为什么英国的宗教改革不彻底,过多的保留了天主教因素(与大陆新教相比较),又为什么有人要净化这些因素以至于产生了清教还鲜有前人涉及,这些方面其实对英国清教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来讲,英国清教是从英国国教安立甘宗中产生的,而安立甘宗与路德宗和加尔文教可以算是基督教新教的三大分支,英国清教在产生之前及发展初期如何受到大陆新教及相关理论的影响,受了这些理论的影响后,清教又是如何净化国教安立甘宗的。这些都将是在本文中主要论述的。  清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现象,因为本文着力讨论的是英国清教产生的过程,而清教产生的根源就是要净化国教安立甘宗,所以本文的研究将前伸至亨利八世时代,即英国宗教改革开始时期,到1593年《女王臣民效忠法》为止,即伊丽莎白时代的清教运动结束,这一起迄时间的划分,与清教产生的具体过程相吻合,覆盖了从英国宗教改革开始到清教产生的整个过程,可以完整展现清教产生的全貌。  中世纪基督教教会最辉煌的业绩是咄咄逼人地把“上帝的福音”传达到西方每个民族。当欧洲各国皈依基督教时,教会就演变为一种世俗权力无法控制乃至很难抗衡的力量。事实上,它不仅仅是一股精神势力,也是一股经济和政治势力。它已把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置于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在政治上,教会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教会却一直统辖和约束着整个欧洲。这是任何一位王公诸侯所无法企及的。教会为整个欧洲社会建立起一种基督教秩序。在这一秩序中,教皇是唯一的君主,而各国的君主则成了教皇的特殊臣属。1500年的欧洲,还处于这一秩序中。然而,欧洲社会深层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将对教会的权力和形态产生重大影响。  16世纪初,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和达·伽马打通欧亚海上航线的活动引起了欧洲的“经济革命”。殖民活动和海上贸易发展起来,欧洲的经济中心实现了从地中海沿岸城市向大西洋沿岸国家的转移。经济领域同时发生了一系列良性的连锁反应,出现了最初的国际贸易市场,金融业得到了发展。罗马教会正面临前所未遇的挑战。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正在冲击它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政治上的变化则在取消它的权威和秩序。  从欧洲社会的变化和教会自身的状况看,宗教改革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阻挡。政治动机和宗教动机是16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改革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是从名义到内容都与罗马天主教割断联系。另一种是在内容上基本保留了天主教传统。在学术界,这两种形式分别被称为宗教改革( Reformation)和“反宗教改革”(counter-reformation),后者其实就是罗马教会自身掀起的抗拒性自救运动。  16世纪初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发生了与欧洲大陆相一致的变化,作为罗马教会的一部分,英国教会虽然在一些方面与欧洲大陆的教会有所不同,但在观念、结构以及形态,尤其是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和对世俗事务的干预方面,都与当时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相冲突,一场宗教改革是无法避免的。  清教的教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个主要内容是,接受加尔文教的“预定论”观点,主张以加尔文教的精神对国教组织进行彻底改造。  清教教义的另一主要内容是,建立纯洁的教会,主张过简朴的生活。  伊丽莎白时代是清教产生的初期,这时的清教运动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清教运动。所谓的“典型”有三层涵义:第一,成熟性。安立甘宗是清教净化的对象,也是清教存在的前提。安立甘宗是在伊丽莎白时代最终定型的,这也就为清教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的清教运动已经成熟。在内容上,它己触及安立甘宗所有不洁领域,在形式上,它已演化为一场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运动。在运动中,清教自身形成了完整和独特的礼仪、制度和思想,从而具有某种制度化宗教的特征,而分离运动又使它含有独立宗教形态的意义。清教的个性正是在这时的清教运动中明晰化的:第二,一体性。在整个伊丽莎白时代,清教徒内部比较团结一致。16世纪60年代中期,清教徒曾就是否把净化的重点从礼仪领域转向制度领域发生分歧,但分歧没有造成对立。坚持以净化礼仪为主的清教徒只是消极地对待长老派所掀起的长老会运动,这并未破坏清教运动的团结。真正导致清教运动分裂的是80年代出现的分离运动。然而,就当时分离运动的规模、时间和影响而言,它还只是清教运动中的一股支流。所以,从总体看,这一时期的清教运动在形态上始终具有一体性:第三,纯粹性。伊丽莎白时代的清教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宗教纯粹性。运动的基本成员即运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几乎清一色地为神职人员,运动的内容也只限于净化不纯洁的宗教而没有任何非宗教的成份。清教运动正是因为它的宗教纯粹性才名副其实地被称为宗教运动。  1593年《女王臣民效忠法》的颁布,实际上结束了清教的成长期,清教徒的活动进入了蛰伏状态。随着英国社会的整体转型,清教也开始了政治化转变,深刻影响了17世纪的英国革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进入18世纪后,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发生剧变,传统的生活模式被打破,不稳定因素增多,犯罪活动频繁。英国近代监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监狱人满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战后日本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不但成为经济大国,也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而旅游大国的实现,又与其推行的旅游政策密切相关。因此,从政策研究的角度入手,探讨战后日本旅游业发展的途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北京和汉城都是从古代都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都市。虽然它们都已经背离了传统城市营建规划思想而走向现代化了,但还是保留着古代都城建设的空间结构。这两座都城基本上受《考工
1928年,国民党人结束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完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新政权的建立也意味着国民党人治理中国的开始,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破败,迫切需要变革,而国民政府同样面临在
清朝末年,随着商业的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镇,商业纠纷逐渐构成民事纠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纠纷的类型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苏州为例,这一时期的商业纠纷既包括传统的钱债纠
随着基督教的传入,英国7世纪开始出现教区。教区是最基本的教会管理单位,是教会金字塔组织系统的最底层。英国教会的各项制度大体形成于7至12世纪。这一时期,教区布局、教会组织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