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金属负极用多孔铜集流体的制备与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类电子产品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研发变得迫切。锂金属负极由于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较低的电压平台等优势(-3.04 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可广泛应用于锂金属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电池体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但诸多缺点限制了锂金属负极的商业化应用。如锂金属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会产生锂枝晶、体积膨胀明显,不仅造成容量衰减加快,而且还会导致电池短路、热失控等安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电极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备了三维多孔铜集流体以推进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首先,以商业化铜锌合金为原材料,利用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电化学刻蚀铜锌合金制备三维多孔铜集流体;相比于化学刻蚀法,电化学刻蚀法制备的多孔铜集流体具有均一、光滑、致密的网络结构,强度明显提高,从而提升了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电化学刻蚀法制备的多孔铜集流体可以很好地保持电子导电网络,促进电子传导,有助于电化学性能的提升;电化学刻蚀法简单易行,有望实现三维多孔铜集流体的规模化生产。其次,从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制备了Li@3D Cu电极应用于半电池,发现多孔铜集流体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主要原因在于均一、连续的三维多孔铜集流体结构赋予了锂更多的沉积空间;三维多孔铜集流体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降低电流密度,避免电荷集中,有利于锂金属在孔道内部的均一沉积,抑制锂枝晶形成;同时均一、连续的三维多孔铜集流体能够诱导高质量SEI膜的形成,避免了SEI膜的破裂和不断生成,提高了电池的库伦效率;再者,紧凑的结构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促进了锂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可以稳定循环400小时没有短路发生。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维多孔铜集流体的性能,发展了多种提升锂金属在多孔铜集流体内部均匀沉积的改性方法:第一,通过在多孔铜集流体孔道内修饰银颗粒改善其亲锂性,诱导锂均匀地沉积;第二,通过镀石墨烯多孔层可以增强多孔铜集流体沉积锂的空间,提升电极整体的能量密度;第三,通过聚氧化乙烯(PEO)涂层可有效改善表层电荷分布情况,减少表层锂沉积,诱导锂更倾向于沉积到三维多孔铜集流体孔道内部。利用以上方法对三维多孔铜集流体进行改性可进一步推动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盆底肌治疗结合提肛肌收缩治疗经产妇阴道壁松弛的疗效。方法筛选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本科门诊治疗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各30例。行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并就红色文化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红色文化既蕴含着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凝聚着不朽的革命历史文化传承。发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品德作风与革命传统的很好继承,同时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红色文化,
目的比较单、双侧开颅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目的探讨定期程控和随访对心脏起搏患者生活质量和起搏器寿命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植入起搏器的196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程控。所有患者手术后1周内开始
镁及镁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一种绿色金属工程材料,其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电子电工等领域中得到普遍认可。但镁及镁合金属于难变形材料,限制其应用。细化晶粒是能有
1999年在关帝林区发现部分油松林受到红脂大小蠹的侵害,2000年开始设立多个防治观察期样地,对红脂大小蠹的发生与油松受害株率进行调查和监测。多年数据表明,红脂大小蠹在关
目的分析接力逆行穿支皮瓣对手指远端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例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共24指)作为观察组,采用带
近年来随着小卫星数量与传感器类型的快速增加,急需研究和发展快速可靠的小卫星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针对分类方法各具局限性、具体应用中最优分类器选取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多
比较了二甲四氯钠不同用量对谷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旨在为筛选适宜谷子生产的除草剂最佳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25,40 d后,二甲四氯钠2 250 g/hm^2处理的株防效和
偏误分析指的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偏误的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对偏误分析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语言学家逐渐发现学习者母语的干扰并不是致使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唯一原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研究的重点从对学习者的母语和学习者的目的语之间的对比研究转向对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说语言的本身进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