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体论角度看吉尔·德勒兹的“时间-影像”及其美学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于1983和1985年分别出版的两卷本《电影》是电影史上由哲学家首次深入和严肃地对电影作本体论研究的作品。从彻底的内在性哲学本体论出发,他通过对柏格森相关著作的“建构”式阅读和对二战前后大量新电影的分析激发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本体论和时间哲学。  本文在开始就试图廓清德勒兹的哲学本体论和电影本体论的关系问题,理顺为何本体论研究需要电影研究和为何电影研究需要本体论研究,从而突出强调其对电影本体论探索的贡献。电影本体论的经典问题“电影是什么”在德勒兹的理论视野里实际上已经不再停留在思考作为存在者(being)的现成的电影影像本身,而是和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传统尤其是后海德格尔思想连接起来:从思考现实的影像转移到现实的影像是如何被给予(成为现实)。因此关于电影本体论的阐释在德勒兹的时代是一种激进现象学的阐释:电影是什么,不仅仅包括其可见可感的现实影像,更包括使前者得以现实化的潜在影像。对于德勒兹来说,作为元电影的正是生活着的这个物质-影像的世界。一切现实影像,包括具体的思想、意义都是从本体论状态的内在性平面生成的产物或效果。因此通过“生成”(becoming)这种内在性的欲望机器装配,德勒兹的电影哲学形成了电影和哲学的结盟,它并非是一种来自电影外部的牵强解读,而是揭示了“电影是什么”这个本体论问题的“内部”实际上是作为其显现方式的“外部”,即影像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流变。因此德勒兹的电影本体论具有一种时间性的向度:电影展示的是影像的生成和变化,它在根本上并不再现某种本质或理念,恰恰相反,意义或本质只是潜在影像转换化为现实影像这个过程的效果或产物。影像不仅仅是意指或叙事的,它们只是影像自身可读性的效果,每一次解读只是这种潜能的一次实现。  电影作为活动影像的艺术,正是建基在变化之上的艺术门类。德勒兹的这种思考既是真正属于电影的,也是真正属于哲学的,或者说两者已经不可区分。  就哲学而言,尤其在《电影2:时间-影像》之中,德勒兹将自己的理论和斯宾诺莎的内在性、尼采的差异力本论和柏格森的绵延融为一体,并且这种理论和康德美学传统及法国激进现象学的追求能够连接起来。德勒兹借助电影这个思考的媒介,打开了哲学本体论思考的全新一页。由于电影机器作为非人的(物质的)眼睛,它能够让人们站在人类主体性的边界上思考内在性的本体世界。时间-影像是一个康德式的美学理念,也是一个电影影像的分类学术语,它意在激起对电影影像的思考,但是任何概念和思考都无法耗尽这个理念。通过时间-影像这个概念,可以思考影像是如何在时间之中进行运作和它是如何表现时间的,能够洞悉时间和运动的秘密,甚至思维和主体性形成的秘密。德勒兹正是通过时间-影像这种潜在的电影影像触及了自在的差异,通过对这种发生在银幕事件的思考推进了他的差异本体论思考。  就电影理论而言,他用彻底的内在性哲学本体论启发了对电影本体论思考的崭新一面,回应了安德烈·巴赞和克里斯蒂安·麦茨等人的电影理论主张。对于德勒兹来说,电影的质性力量远远超过它的叙事功能,而叙事功能仅仅是建立在影像自身的可能性基础上,只是作为元电影的内在性平面的产物。由于电影从属于作为元电影的宇宙,作为变动不居的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电影并不缩减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是将其分割为多样性的世界。电影影像总是比它呈现出来的要多。从希区柯克的电影开始,电影不再满足于古典好莱坞电影模式的自足和封闭体系,开始寻求表达精神本身,即不仅仅满足于表现现实的影像,而是要表现给予出这些现实影像的潜在影像。运动-影像正是通过对自身感官-运动机制的打断,唤起隐藏在再现性的运动模式下的时间-影像。德勒兹的时间-影像概念对充斥于当代电影理论界的语言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传统提出了质疑:因为它们实际上建立在一种缩减影像潜在可能性的超验本体论的基础上,虽然它们可以比较有效地解读电影,但却是对电影影像的简单化的和粗暴武断的理解。现在已经到了这种超验的电影批评无法顺利地解读某些电影现象之时,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作为最彻底的电影本体论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由于本文试图从德勒兹的电影哲学出发,将这些具有崭新本体论基础的理论运用于具体的电影分析,所以首先侧重从本体论层面来深入研究和理解德勒兹“时间-影像”这个概念,把这个关于电影的哲学概念如实地放回到哲学史的脉络中去,试图从中梳理出德勒兹的时间和影像概念的哲学史承袭。事件(event)和生成这两个充满着时间性含义的术语,在德勒兹的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两卷本的《电影》正是如实地将电影影像作为事件来思考,从中思考出时间的真实形态和运动的秘密。德勒兹的电影本体论彻底地思考了影像作为物质材料本身是如何具有可读性的,并且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追溯到主体性或客体性的起源问题上,这就是观看和思考的可能性问题。  关于电影影像是如何观看或思考这个问题,本论文采取感觉(sensation)和静观(contemplation)来概括德勒兹通过其内在性本体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的超越。对德勒兹来说,我们对可感对象的思考不能停留在观看者主体的意向性之上,不应该只关注被给予的现象,而应该思考被给予出来的现象是如何被给予的。在这个意义上,可感物本身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具有一种不可能被缩减的内在性。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之所以区别于以往的电影现象学理论,就建立在这种激进现象学的理解之上。  在电影批评实践上方面,本文试图使用“时间-影像”这个电影的美学理念及其衍生出来的概念用来解读分析一些经典影片,以证明这种电影本体论的更新并非云中楼阁,而是能够为批评实践提供新视角。本文在此将选取《蝴蝶效应》、《盗梦空间》、《阿凡达》、《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记忆碎片》、《雨月物语》等电影来作为批评实践的对象。这些电影的选取包括从欧洲到亚洲、从经典的艺术电影到最新的流行电影,目的在于证明德勒兹电影哲学对电影批评实践来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城市品牌作为城市宝贵的资源和发展要素,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国际和国内的城市都需要对自身发展的方向赋以创新的
期刊
《江姐》是我国民族歌剧史上一部当之无愧的红色经典作品,久唱不衰,传承至今。这部巅峰之作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共产党员江竹筠的真实故事改编,成功的塑造了革命英雄江姐这一
目的: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标本采集的成功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方法:实验组使用5%高渗盐水加盐酸氨溴素雾化加拍背诱导排痰.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加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便相继出现了美容整形等的技术发展.在美容整形外科中,肿胀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电视证券节目的创新和高端制作。通过现有电视证券节目的研究,阐述了电视证券节目的现状和发展瓶颈。重点通过湖北卫视播出的《微观视界》,宁夏卫视
期刊
目的:分析并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转正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接收的老年食管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
期刊
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对呼吸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危重抢救患者76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危重抢救患者76例为观察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