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Li Wenjun's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ecret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五四”运动以来,大量的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译介到中国,但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批评却相对数量较少。《秘密花园》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弗朗西斯伯内特的代表作,在我国,该书已有张润芳、包惠南、李文俊、张建平、许虹等著名学者的多种中文译本出现。然而,目前与该作品及其译本相关的理论研究却相当匮乏,且主要是分析原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很少有研究关注这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译本。
   儿童文学特殊的读者群体决定了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作为儿童文学的译者,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独特的身心特点,翻译出适合儿童理解和欣赏的译本。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反应,使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本时能够获得和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本时相同的感受。
   本文以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分别从意义、风格以及文化三个方面,对李文俊先生所译的《秘密花园》的中译本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分析,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一、李文俊的译本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功能对等?
   二、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李文俊的《秘密花园》中译本有哪些指导原则?
   通过对原文本和李文俊译本的对比分析,本研究有如下主要发现:
   一、李文俊的中译本在意义、风格和文化三方面均实现了功能对等。
   二、通过对李文俊译本翻译类型的研究,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笔者初步探索了指导其进行翻译的两项原则:增加译本的童趣;强调译本的教育功能。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李文俊译本进行检验,通过分析再次验证这一理论对于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且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关于《秘密花园》及其他儿童文学中译本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盂县位于山西省中东部,隶属于阳泉市,盂县方言属晋语并州片.到目前为止关于盂县方言研究的资料尚不多,稍成系统者还局限在宋欣桥先生的《盂县方言志》.语音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传统的耳听手记的研究方法得出来的,语法方面只进行了粗略的描写,末成系统.本文以盂县方言后缀"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获取"子"音高、音长、音强、音色方面相关的数据,在盂县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子"的语音特性.
学位
近年来,文学与新闻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文学作品中常常借用新闻叙事,新闻报道中也不乏文学叙事技巧。美国女作家琼·狄第恩是将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相结合的集大成者,但是国内对这位作家还比较陌生。针对国内对琼·狄第恩研究的缺乏,本文意图从琼·狄第恩具体英文原著入手,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者、叙事视角等角度,从其非小说中的文学叙事、小说中的新闻叙事来探讨狄第恩的叙事策略以及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的融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巫术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赋予原始人类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当两晋时期的人们饱受战乱之苦,人生无常的危机感后,两晋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巫术来抚慰人们的心灵。这些巫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两晋志怪小说。本论文主要选取巫文化中的巫术灵物这一视野,来挖掘两晋志怪小说的崭新内涵。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论文论题的确立、巫文化内涵的确定,并对巫术灵物的概念进行了一个界定。巫术对
学位
罗兰·巴特曾说过:“有了人类历史本身,就有了叙事。”无论在小说故事、影视作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叙事都无处不在。  在后经典叙事学已占据主流地位并宣布经典叙事学已经过时的当下,我仍然将此文根基于经典叙事学。因为始终无法脱离文本结构本身来谈相关的语境。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赋予其作品神秘莫测的色彩,就像他作品的书名有白有红有黑还有别样的色彩一样,其作品内容更是丰富得像一部伊斯兰
学位
学位
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我们把他1931年至1949年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唯美,艺术上精致,后期作品毫无艺术特色,成为政治传声筒。何其芳前后的变化,被学者概括为“思想进步,创作退步”,并称之为“何其芳现象”,我们分析前后期作品变化及其“何其芳现象”对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部分绪论。创作主体意识在前后期作品中分别经历“
学位
期刊
本文从爱的缺失与寻觅角度,对杜拉斯和虹影小说中的“跨国情人”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杜拉斯和虹影有相似成长背景,虹影坦言受到前者影响,她们深受东西方文化熏陶,均获得东西方极大好评,作品中“跨国情人”独特的背景、人物特殊身份,他们与作者同样“爱的缺失”,文化背景的不同促使多方面的异同,“寻觅爱”的过程,他们不同的观念与行动产生冲突与融合,很值得研究。  本文试图以弗洛姆精神分析等理论,同时结合哲学、美学
期刊
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最负盛名的美国当代小说家。他的小说体现出了极高的思想价值,他将自己对人类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类当代文明的精妙分析融入作品之中。《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在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真实地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苦闷与迷惘,追寻与探索。这也是他涉及社会问题最多的一部小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分析精妙,手法多样,是贝娄小说叙述艺术的典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