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yl1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新月异的科技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问题的争议层出不穷,这些争议性议题的产生,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科技本身,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生活背景、经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个体在面对同一议题时所具有的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做出不同的决策,因而产生了社会性争议,这种由科技在社会中的运用而产生的争议性议题,称为“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简称SSI),对SSI进行的教学称为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简称“SSI教学”。在SSI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科学知识、经验,结合自己的道德情感等对结构不良的、具有争议的、开放的、错综复杂的、没有确定答案的社会性科学议题,通过非形式推理进行辩论、论证,最终形成自己的态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出决策等。在中学科学课堂中开展SSI议题的讨论、辩论和论证,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本质的深入理解,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提高。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经对SSI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大陆地区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基于以上背景,研究者选取了金华市第四中学初二(1)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初中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研究”,以“泥石流”议题为例,教学实践共4课时,合计160分钟,借助于“土地开发”推理问卷、“泥石流”议题的相关知识问卷、非形式推理能力的评价标准、社会性科学议题回馈问卷等工具,主要进行了以下六方面的研究。第一,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前后,学生对泥石流议题的认知改变情形为何?第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前后,学生对与议题相关的科学概念的认知变化情形为何?第三,关于“土地开发议题”,学生的非形式推理模式为何?第四,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前后,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变化情形为何?第五,学生学业成就与其非形式推理能力间的关系为何?第六,学生对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态度为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泥石流议题教学后,学生对泥石流议题的认知有显著增长。第二,议题教学后,学生对与议题相关的科学概念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第三,议题学习前后,在面对“土地开发”议题时,学生应用最多的是社会取向推理模式,其次是生态取向、再者为经济取向,最后为科技取向模式。第四,泥石流议题教学后,学生能更好地对“土地开发”议题进行非形式推理,在作出决策时能更具体、合理、综合地进行考虑和分析。第五,学生的科学成绩与其关于土地开发议题的推理能力间存在显著相关,但是语文成绩与其非形式推理能力间不存在显著相关。第六,学生对议题教学反映良好,并表示愿意学习其他社会性科学议题。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的科学教育中开展SS工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其他文献
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个企业不能只靠一款产品牢牢占据市场,因此要求企业能够快速的将新产品方案转化为产品,并转入制造中心进行批量生产,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对
2010年11月,江苏丹阳,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隆重举行。文登二中孙胜军校长在会上阐述了自己关于“构建生态校园的思考与实践”,引起了很大反响。
末位淘汰,是应试教育的怪胎说到末位淘汰制,至今很多人仍是“谈虎色变”,因为我们都被它给吓怕了!好在今天我们终于放下了那可怕的噩梦,走上了素质教育的大道。
<正> 仔猪是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养好仔猪是发展数量、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养好哺乳仔猪的目的是提供数量多、体重大、健康的断奶仔猪。但由于哺乳仔猪抵抗力差、
柑橘果渣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柑橘果渣为底物,进行柚苷酶的发酵生产工艺优化。结果表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经济学家努力的研究探索就是为了找寻国民财富和经济增长的本质。无论是注重物质生产和积累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注重外生技术进步的新古典
稀土元素是一个包含了由钪、钇与镧系共17种元素的系列统称,它们既具有本质上的物理化学相似性,也具有各自独特和多样的电子结构。从化学水平上讲,稀土离子的特性决定了稀土
刺槐,别名洋槐,为蝶形花科落叶乔木,原产北美洲,树高达25米,胸径达1米,经济价值较高,在我国北纬23&#176;~46&#176;,东径186&#176;~86&#176;的广大地区均可栽植。刺槐喜光,耐干旱瘠薄,对土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书。当时只是“喜欢”书而不是喜欢“读”书。每当新学期开始,我最为兴奋。不是因为到学校又能与同学一块学习,而是新学期又可以发新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