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之辩—论欧阳德的“良知”思想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rQ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德为王阳明的重要弟子之一,其思想上主要对王阳明的“良知”说多有发明。本文主要探讨欧阳德的“良知”思想,揭示其不仅继承阳明“良知”学说理论,并且对“良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论文从三个部分谈论全文主旨。首先,对“良知”的渊源、概念以及前人的理解进行简述,了解何为良知。然后阐述王阳明的心学“良知”思想,理解其核心意义。其次,在王阳明“良知”学说观点的前提下,欧阳德提出自己对良知的独特理解,即“独知说”、“循其良知”的本体工夫论。最后,通过欧阳德与程朱理学继承者罗整庵关于“良知”的四个方面的辩论,突出欧阳德“良知”思想的特色。欧阳德承续王阳明的“良知”说,肯定良知是“天理的昭明灵觉”的先天性、是判断是非的道德标准的“是非之心”以及“思是良知的发用”,并提出“良知即是独知”观点。以“独知”来诠释良知、致知和慎独。强调“良知”本体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以及道德判断的功能。而“循其良知”则是一种工夫修养,“良知”的本身自足、完美而又不可损益的特性,使其本身就具有了判断天地万物是非善恶的能力。但是“良知”却容易被私欲所蒙蔽,所以必须通过工夫的修养来恢复“良知”自身的本来面目。在与罗整庵关于“良知”的辩论中,欧阳德采用“体用一源”的方法论,说明“良知”与“知觉”二者之间的体与用的不离、不杂的关系,辩驳罗整庵继承朱熹的理气分殊、理先气后的思想,反对以“良知即是天理”视之为“以知觉言性”的观点。从此辩论中更加突显欧阳德“良知”说的自身特色。
其他文献
美德,是共和主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无论在古典还是现代共和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基雅维利式美德主要从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美德观念对整个共和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来考察
列宁领导建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掌俄共(布)政权,带领苏联人民大胆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形成了丰富的执政伦理思想。第一章明晰了执政伦理的概念、研究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几十年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望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
水资源是万物生命的源泉,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命脉。随着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逐年增加,对水资源无限制的开采及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水资源被大面积的污染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进入高生产、高消费、高浪费、高污染的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资源匮乏。资源匮乏将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
自《论语》成为学界研究对象以来,人们的理论热情大多集中于孔子本人,而较少过问孔门弟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学者不断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研究
本文阐述了在现代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约纳斯为警醒沉睡中的人们能及时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提出的责任伦理
功利主义在现代的道德哲学和社会伦理中一直以某种形式处于主导地位。每一种理论学说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是因为关注或者想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功利主义也不例外。功利主
卢梭的社会伦理思想是欧洲启蒙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关注的是人与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同时社会也是由人构成的,所以卢梭的社会伦理思想中的人和社会是一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同时也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概念教学的引导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