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结直肠癌组织探讨W-B、IHC及QDB技术在蛋白相关研究中的价值

来源 :滨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nlongal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Quantitative Dot Blot analysis(QDB)技术分别检测 IKBKE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转移组癌组织及未转移组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检测技术在组织蛋白表达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院病理科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30例。所有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均证实为原发性结直肠癌、其他部位无原发性癌、术式均为结直肠癌根治术且肠系膜检出淋巴结数均≥15枚。由2位副高以上职称诊断医师对30例样本重新进行阅片,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未转移组(n=o)、转移组(n≥1),其中未转移组12例、转移组18例,选取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石蜡包埋组织(距离肿瘤组织约2 cm处正常组织)。分别提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质,运用Western Blot检测部分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内参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离散系数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QDB技术分别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KBKE的含量,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癌组织中IKBKE的表达,应用t检验分别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石蜡包埋组织提取的蛋白中,相同蛋白量的组织其内参蛋白(β-tublin及β-actin)的表达差异较大,离散系数均>15%(β-tublin为19%,β-actin为34%)。2、免疫组化检测显示IKBKE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KBKE在转移组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未转移组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3、QDB检测显示IKBKE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BKE在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石蜡包埋组织提取蛋白内参的表达差异较大,不适合Western Blot的检测。2、免疫组化能够对目的蛋白准确定位,但是对蛋白表达多是半定量,判断具有主观性。3、QDB技术是一种高通量、检测结果更加客观的蛋白检测方法,相较于免疫组化,能够做到更准确定量。
其他文献
为探索从栽培技术环节提高‘福橘’果实品质及果皮色泽的方法,以福建特有柑橘品种‘福橘’为试验材料。通过响应面法对成熟果实果皮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调查冠
城市内涝积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是困扰城市居民多年的问题,也是建设智慧城市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将解决
目的检测 PHLPP2、PTEN、PI3KCA、PI3KCB 与 p-Akt1 及其下游分子 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自滨州医学院
膜蛋白作为蛋白质功能的体现者和承担者,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某些疾病的产生与膜蛋白功能及结构的改变有很大关系,因此,针对膜蛋白类型进行精确的分类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要作用。ENST00000430471和Y盒子结合蛋白1(YBX-1)的高表达均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但其具体作用
本课题以已测序的两种杨柳科植物红皮柳和毛果杨的全基因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杨柳科植物除了经历了真双子叶共有的全基因组三倍乘(Whole-genome triplication,WGT or Core-e
凸不等式的基本约束规格(BCQ)及强BCQ是优化中的重要概念,它与逼近论、误差界、CHIP性质、强CHIP性质、(G)性质等密切相关.由于在优化理论与实际应用中,非凸泛函更为普遍也更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稀缺,近年来开发和可再生能源得到研究,并且根据大量的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开展包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应用,对于提升运行水平、实现节能减
最速下降算法是最优化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解决无约束的最优化问题。无论在经济管理、交通运输、生产管理,还是在科学计算、军事国防等方面,最速下降算法都应用得
再生块体混凝土是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课题组前期曾对再生块体混凝土及其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和抗灾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再生块体混凝土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