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蛋白CCN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bon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CN1在AL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ALD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探讨CCN1通过调控IL-6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的机制,为阐明AIH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1.分析AL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CN1在AL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收集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之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ALD的患者信息,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制定的最新诊断标准进行重新诊断,最终确诊107例ALD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其中AIH 59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2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重叠综合征(AIH-PBC OS)22例。收集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及免疫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自身抗体中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抗平滑肌抗体(SM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同时选取11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的相应临床数据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ALD患者血清中的CCN1水平,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的血清作为对照,采用ROC曲线分析CCN1在ALD中的诊断价值。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四组样本均数比较使用Oneway ANOVA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四组样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样本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探讨CCN1通过调控IL-6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的机制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引进的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CCN1flox/flox纯合子小鼠进行繁殖和鉴定,然后对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选取基因型为CCN1flox/floxCre+的小鼠,在4~6周时采用他莫昔芬(1 mg/只/天)连续5天腹腔注射,构建CCN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选取6~8周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NC-CCN1)和CCN1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室组(KO-CCN1),单次尾静脉注射Con A(20 mg/kg)构建AIH小鼠模型。8 h后摘除眼球取血,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肝脏标本。血清-80℃冻存,肝脏生理盐水冲洗后,一部分用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查和CCN1免疫组化,另一部分-80℃冻存备用。采用酶比色法在西门子ADVIA 2400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ALT和AST的浓度,应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CN1在肝脏的表达情况,运用RT-PCR方法检测IL-6 m RNA在血液及肝脏的表达情况。采用CCN1 si RNA 794干扰人正常肝细胞株LO2,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CCN1和IL-6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CN1蛋白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结果】1.AL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清中的CCN1水平AIH、PBC、AIH-PBC OS及HC四组患者比较,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67,P=0.777;X~2=5.553,P=0.125)。AIH与PBC、AIH-PBC OS及HC三组患者比较,血红蛋白含量[127(18.5)g/L、119(25.75)g/L、119.5(20.5)g/L、134(13.75)g/L,X~2=51.67,P<0.001],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133(134.5)U/L、302(401)U/L、317.5(411.75)U/L、16(9)U/L,X~2=151.74,P<0.001],乳酸脱氢酶[231(65)U/L、191(69.5)U/L、200.5(41)U/L、185(37)U/L,X~2=34.446,P<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94(298.5)U/L、86(74.75)U/L、92.5(119.75)U/L、20(5)U/L,X~2=161.311,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1.01)mmol/L、3.065(1.2675)mmol/L、2.815(1.8275)mmol/L、3.04(0.755)mmol/L,X~2=40.377,P<0.001],总胆固醇[4.22(0.95)mmol/L、5.21(3.065)mmol/L、5.385(2.235)mmol/L、4.61(0.74)mmol/L,X~2=35.306,P<0.001],碱性磷酸酶[128(70.5)U/L、224.5(238.75)U/L、160.5(169.75)U/L、67(21)U/L,X~2=127.992,P<0.001]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54例AIH患者中有33例ANA阳性,检出率为61.1%;13例AIH患者SMA阳性,检出率为24.1%;10例AIH患者自身抗体全阴性。19例PBC患者,其中15例患者AMA阳性,检出率为78.9%;14例PBC患者ANA阳性,检出率为73.7%;其中3例患者AMA和AMA-M2全为阴性。16例AIH-PBC OS患者,其中10例患者ANA阳性,检出率为62.5%;9例AMA阳性,6例AMA-M2阳性。AIH患者血清中的CCN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值<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LD、AIH、PBC及O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1、0.8755、0.7657和0.9097。2.CCN1通过调控IL-6参与AIH的发病成功建立CCN1基因条件敲除小鼠,与对照组相比,KO-CCN1小鼠肝组织中CCN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利用Con A诱导AIH的小鼠模型,KO-CCN1小鼠和NC-CCN1小鼠肝脏损伤比较,KO-CCN1小鼠ALT和AST水平较低,肝脏病理损伤相对较低,IL-6水平较低,提示CCN1基因在AIH中可能发挥介导肝细胞损伤作用。CCN1 si RNA 794干扰LO2细胞效果最佳,转染后,相比于对照组,CCN1 m RNA与细胞中CCN1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IL-6 m RNA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的水平也均明显下降。【结论】1.ALD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各异;血清CCN1在AIH中升高,有望成为AIH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2.成功构建了CCN1基因条件敲除小鼠。3.在AIH中,CCN1可能作为促炎因子,通过促进IL-6的表达从而促进AIH的发病,为阐明AIH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keyhole手术与全椎板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cm)患者临床资料[(颈段13例,胸段45例,腰段(L1)44例],50例行keyhole手术,52例行全椎板手术。分析keyhole组及全椎板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置管引流情况、术后并发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目的探讨发育期内脏痛觉高敏感SD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为临床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腹痛疾病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发育期SD大鼠在出生后第42天(PND42)进行结直肠扩张(CRD)下行痛阈测定,根据痛阈测定结果,选择痛阈小于均值减一个标准差((?)-s)的大鼠6只为痛敏组,在痛阈大于均值((?))的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非痛敏组。两组大鼠在CRD刺激下进行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检测;留取结肠粘膜及其肠
目的:伊马替尼是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常用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对于患者的生存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进行组织学效应分析,分析组织学效应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组织学效应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影响GIST伊马替尼术前靶向治疗后的预后相关因素,以形成对GIST术前靶向治疗的深入了解,从而指导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法:选
目的探讨Apelin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线粒体结构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1.D-半乳糖干预H9c2细胞建立衰老心肌模型,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β-半乳糖苷酶染色、RT-PCR测P16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建模是否成功;浓度梯度法探索D-Gal和Apelin最佳工作浓度。2.电穿孔转染技术,构建APJ过表达(h-APJ)H9c2细胞、APJ低表达(Si-APJ)H9
背景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我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已较前有所下降,但其死亡率仍较高,一直位居第四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便通过食管癌根治术或放化疗,5年生存率仅有不到20%。然而,如能在早期就通过筛查发现,并积极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以上升至9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食管癌诊治的关键措施。由于受到许多因
目的:围术期营养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其加速康复胃癌术后包口饮食的时机、血量和方案并未有统一的临床标准。本研究旨在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胃癌术后精确目标量化饮食管理与术后短期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区胃肠外科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根据纳内和排需标准,或终内组85例,随机数字发将其分确对照组
目的:比较GI-RADS分类、IOTA Logistic回归模型(LR2)与ADNEX模型在低年资医师中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34例附件肿瘤患者的资料,由低年资医师分别用GI-RADS分类、LR2模型及ADNEX模型判断肿瘤性质。针对GI-RADS分类,采取3种分界法以判断肿瘤良恶性,分别为GR1、GR2和GR3:GR1将GI-RADS 1~3类判定为良性病变,4
目的(1)观察肥胖状态下LRG1表达水平的变化;(2)观察冷刺激对肥胖小鼠脂肪血管新生和LRG1表达水平的影响;(3)明确在诱导3T3-L1细胞成脂过程中LRG1表达水平的变化;(4)探索LRG1对人脂肪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第一部分:构建食源性肥胖模型: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于恒温恒湿(30℃)动物饲养箱中,高脂饮食喂养16周。体重增长1.5-2倍则造模成功。2.动物分组及处
目的:中国是胃癌发病大国,多数患者发现胃癌时已为中晚期,常伴有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探明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KDM1A作为体内重要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已经被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升高,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KDM1A可以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但KDM1A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将通过免
化学分析检验的工作是为了能够针对化学组成和物质中的含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检验。文章通过化学分析来研究检验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工作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化学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对后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化学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改善化学分析和检测质量控制的工作措施方法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