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及其风险评价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金融也逐渐衍生出新的模式—互联网金融,以P2P网络借贷最为典型。P2P网络借贷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个人对个人或个人对企业借贷的一种创新借贷模式,在交易发生时不通过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P2P网络借贷起源于英国,2007年引入中国后发展迅速,平台数量和成交量增速很快,截至2019年2月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累计6452家。可以说,P2P网络借贷对于推进金融创新、改变传统金融模式、扩宽融资渠道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P2P网络借贷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平台跑路、诈骗等事件层出不穷且呈上升趋势。2018年6月发生的P2P平台集中暴雷事件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其风险管控的缺失,截至2019年2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已经超过平台总数的80%,频发的暴雷事件严重影响该行业的平稳发展。首先,本文在对P2P网络借贷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国内外典型P2P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和风控措施进行研究,梳理出了几种我国目前最为典型的运营模式,包括纯中介模式、复合中介模式、债权转让模式等,其中债权转让模式是我国创新性开展的,解决了投资人与借款人不好匹配的问题,增加了投资人的资金流动性。同时对各平台的风险来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网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等,并结合典型暴雷平台“草根投资”进行事件分析,从信息披露、虚假宣传、银行管存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暴雷的成因及特点,发现平台面临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和Critic法两种客观赋值法对我国40家典型网贷平台进行了风险测评,结果显示网贷平台评级合格的仅3家,近一半的平台属于危险平台,整个行业风险集中度偏高、形势严峻。而不同评级的平台,面临的首要风险尽管不同,但在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控制方面评分都较低,需要重点关注与防控。而不同特征的平台在风险得分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股东背景、运营时间对风险总得分有正向影响,平均收益率则是负向作用,而债权是否可转让对风险总得分影响不大,但对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得分影响较大。最后结合全文从贷款平台、监管部门和借贷双方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根据多年的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在水土流失地区,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应是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并阐明了该目标的指导方略,即,以强化降水就地入渗防治水
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日趋成为当今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目前城市处置生活垃圾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技术,但这种传统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方式在垃圾产生量小且分散的农村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不断提升
目的:观察“止晕化痰汤”治疗前后,痰浊上蒙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的眩晕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止晕化痰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予中药汤剂“止晕化痰汤”治疗,对照组42例予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
9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竞争力论坛暨中小企业竞争力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04年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白皮书,同时公布了“2004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排行榜”。本次评
本文主要介绍了LTCC技术的市场背景、特点、技术性能优势和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先后成立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在这几十年的发展里,由于外围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内在因素的影响,我国经历了数轮的牛熊转换。但近些年来屡次出现了“暴涨暴跌”的金融异象,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认为参与市场的投资者往往是偏于理性的,股价的波动往往稳定在其内在价值附近,显然这一理论已经不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然而恰恰相反,当前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大多数都是非理性的,并且往往会选择盲目跟随大众的投资行为
汕头港外拦门沙是制约该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对工程海域环境泥沙论证基础上 ,进一步对工程泥沙问题进行论证和预报 ,如拦门沙整治后的演变趋势 ,开挖航道的回淤和整治
用不动点指数定理,给出非线性二阶常微分方程周期边值问题{u″-qu+λf(u)=0, t∈(0,T),u(0)=u(T),u′(0)=u′(T)多个正解的存在性,其中:0<q<+∞;f∈C([0;∞),[0;∞))满足存在
以动态随机图论为工具,使用分支过程近似方法,研究大人口规模下离散时间传染病模型的渐近性。结果表明:对传统的SIR 模型进行改进后,单独个体不再以相同概率与其他个体发生接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