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伴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一直以来,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都是困扰女性的常见内分泌疾病,特别是针对育龄期女性更是常见。其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多毛、痤疮、脂溢性脱发、超声提示的单侧或双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异常[1]。在我国育龄期女性中,PCOS的发病率高达5%-10%[2],而该病对患者的影响极大,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其导致的月经紊乱和由此所导致的不孕,此类患者中由于无排卵或稀发排卵而导致不孕的发病率甚至可达到30%~60%[3]。除此之外PCOS所带来的还有很多远期并发症,局部病变如子宫内膜病变,最为严重的则为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全身性病变更有像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这[4],这些均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PCOS患者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解决当前的生育或月经问题,还需要重视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势在必行。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并不单一,而是涉及遗传、环境、发育等多方面因素,既往有传统观念认为,PCOS的主要内分泌特点是高雄激素血症和持续性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但自从1980年Burghen等[5]提出大多数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后,PCOS所引起的代谢紊乱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尽管PCOS的许多病理生理方面的机制仍然较不明确,但目前较多研究均提示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在PCO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即高雄激素血症可加重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反过来也可加重高雄激素血症。因此,对于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的此类患者诊断和治疗中,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该疾病研究的重中之重,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也逐渐成为PCOS治疗的一线用药。
  目前临床上应用率较高的为双胍类及噻唑烷二酮类,这两类药物分别从不同途径干预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代表药分别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但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各有优势,本研究对单纯应用二甲双胍后胰岛素抵抗改善不明显的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后改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其在一定时间治疗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及统计学处理,以比较其对糖代谢水平、性激素水平及体重指数的影响,进而以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筛选既往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3个月以上,胰岛素抵抗改善不明显,后改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患者80例,观察患者连续服用三个月后,对比分析用药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22.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1h血糖、2h血糖)和胰岛素(1h胰岛素、2h胰岛素)水平,同时辅以探究其对性激素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影响。
  结果
  (1)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3个月之后,患者各时相的胰岛素水平、HOMA-IR、2hBG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空腹血糖和1hBG而言,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后,患者的BMI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的睾酮(Testosterone,TESTO)、雌二醇(Estradiol,E2)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2)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睾酮水平。
  (3)在治疗对单纯应用二甲双胍不敏感的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时,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57例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住院的57例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患儿病例资料,并对至少已随访6个月的病例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①57例患儿中,35例(61%)患儿起病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种等前驱事件,颅内高压(43例,79%)、发
目的:探讨持续低氧环境对儿童腘窝囊肿来源的滑膜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组织学实验分析关节囊袋切面,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儿童腘窝囊肿来源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利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及流式的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的表面抗原。细胞被成骨、成脂条件培养基诱导向骨、脂细胞分化。实验根据培养孵箱的氧浓度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O2)及对照组(20%O2),诱导3周后,间充质干细胞浓缩成
学位
目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发挥重要作用,探讨焦亡是否参与了胆红素诱导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损伤,并进一步探讨小胶质细胞亚型的失衡在胆红素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方法: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胆红素组、胆红素+VX-765组、对照组。改良MTT检测胆红素刺激小胶质细胞存活率,Western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GSDMD(gasdermin D
学位
报纸
第一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肠道代谢组学特征分析和肠道代谢组学筛查指标的初步建立  目的:本部分研究旨在分析ASD儿童的肠道代谢组学特征,寻找ASD相关肠道差异代谢物,分析差异代谢物与症状及神经发育水平的相关性;并识别潜在的肠道代谢标志物,初步建立基于ASD肠道代谢组学的筛查指标,为ASD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6岁ASD儿童120名,性别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发
背景  食管癌是全球十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具有预后不良的特征,每年全球约有四十万人死于食管癌,其中我国的死亡病例占了全球总死亡病例的一半以上。食管癌从组织学上分为腺癌和鳞癌,西方国家以食管腺癌为主,而我国以食管鳞癌为主;食管鳞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占我国食管癌的绝大多数(90%以上),具有高侵袭、高复发、高转移的特征,尽管随着医学水平不断提高、治疗方案不断改善,其5年生存率也仅为25%
学位
学位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铂类和紫杉烷类药物配伍的联合化疗以及最大限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已大幅降低了卵巢癌的死亡率,但仍有超过75%的病人在初次诊断时即被确诊为晚期卵巢癌。目前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是铂类和紫杉烷类药物的配伍。卵巢癌的化疗过程通常涉及3至6个周期的化疗。在初始治疗期间,大约80%的患者对化疗方案反应良好,但相当高比例的患者仍然会经历复发。对于铂类敏感的复发患者,他们可能对铂类药物的再
学位
背景和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再发率高的性质。脑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CAD)绝大多数与动脉狭窄直接相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是最容易发生狭窄的部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由于其分布或成分等差异,显示出不同的结果,一
期刊